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
曹印强展笑容,呵呵地对唐海道:“唐海兄弟虽有远见,但言语恐怕偏激了些。古往今来,凡法度严明之时,必能下大治;法度废弃之日,才致国家混乱。当今子圣明,勤劳政事,而今又立志革新律令,重整朝纲,实在可喜。曹印以为,下之乱,皆由法之不行,一朝法令畅通,为官者不敢贪腐,贪官亦变青;为民者不行奸狡,恶贼亦成良民。是故,下之事在法不在人,法为先,人为辅,法行,善长;法弛,恶生。只要良法惠及中国,何愁下不治?”
唐海笑道:“只怕曹大人是一厢情愿了。如今朝廷毫无爱民之心,百姓全无尊上之意,朝廷和百姓如同水火,不可调和,不经一番生死搏杀,哪里去求下大治?再,当今朝廷,奸佞窃据庙堂,大人纵然有心补,我看也未必有回之力。莫若顺其自然,待下时局大定之后,大人再将济世之才拿出来为新君效力……”
“住口!”唐海还未完,曹印已经怒不可遏了,大声喝道:“身为大明子民,岂能口出此无君无父之言?”
曹印突然发怒,众人皆觉得意外,一时气氛尴尬,圣贤堂内一片沉寂。叶阳见曹印怒骂自家大哥,一时横眉怒目,正要跳起发威,唐海用手一摆,枭龙和段七在叶阳两边,各自用按住叶阳左右肩膀,将他强压了下去。
“呵呵呵呵……曹大人息怒,唐海并非没有忠君爱国之心,只是圣人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海以为,如果君、民和睦,百姓忠君爱国,无可厚非,可如今君民势不两立,爱君必然轻民,爱民不得不轻君,君民不可同爱,为之奈何?”唐海不卑不亢,对于曹印的愤怒一笑了之,一脸轻松自如状,这话既问曹印,又问方青、罗空、王善。
面对唐海的“为之奈何?”方青、罗空、王善三人一时语塞,还真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好,倒是曹印冷冷一笑道:“你讲君民势不两立,未免危言耸听了吧?想当年皇上初登大宝之时,陕北闹荒,饥民作乱,四王反明被镇压后,匪首王自用复纠集三十六路反贼头目攻城劫寨,为非作歹,然皇上仁慈,下旨:‘寇亦吾赤子,宜招抚之,不可纯剿。’命三边总督杨鹤招抚贼寇,各路反寇仰慕皇恩,数百头目迎风而降,何言君民势不两立?数月之前,官军威震群寇,贼首李自成落荒而逃,张献忠俯首称臣,罗汝才解甲归田,如今,百万反民群龙无首,寥寥顽固者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繁多忠实者望风归附匍匐沐浴王法。请问,势不两立之从何而来?”
唐海正待反驳,罗空合掌道:“阿弥陀佛,众生都有佛性,又名‘本心’,本心清净,无生无灭。下为恶之人,皆因迷恋于虚伪不实的财物、美色、声名、权力,蒙蔽了本心,造就无边罪业。众生若能参悟众生无常、世界无常、诸念无常、自我无常的道理,才不会去做那些有违王法的恶事,下自然太平。故而,老衲赞成曹大人之言。唐海,你认为律法不能给下带来福音,那么又能用什么来治理下呢?莫非饥民造反,靠杀伐就能解决问题?”
方青道:“大师得是,杀伐解决不了问题,自从饥民反叛以来,十多年间冤死了多少无辜百姓,实在令人惋惜。”
王善也劝慰唐海道:“上有好生之德,向道之缺心怀慈悲,不可擅动杀念,只有推行王法,方可救苍生于无声,治下于无形,苟若以暴制暴,必然生灵涂炭,白骨千里!唐海,切记,切记呀。”
既然王善了,唐海自觉不好再驳曹印,遂不复言语。
曹印早看出唐海还有话,又见到三魔、六贵、九煞等人虽不言语,但各有不满之色,因而道:“我了,今日象山论道,皆可畅所欲言,唐海,你与各位兄弟有何志向,大可直,不必隐瞒,你我今日既是论道,又是斗志,日后谁是谁非,自然会有见分晓的时候。”
唐海见王善也有劝解之意,正在思考是否需要接受曹印挑战,正犹豫不决时,斯仁喊道:“唐大哥直无妨,何须顾虑?”章船也道:“是呀,众兄弟支持你。”叶阳嚷道:“我哥哥闭目养神三年三,两眼一睁惊动,我哥哥怕过谁!”
王善也看出唐海内心里并不诚服,遂道:“你有什么想法就出来。”
唐海暗想,我若不,曹印、罗空、方青、王善等人将大家引入歧途,不若痛快的跟曹印斗上一斗,也好在众人面前分辨个是非来。
唐海主意已定,呵呵笑了笑,朗声道:“曹大人既要与唐海斗志,不容唐海不了。举国上下,弱肉强食,公道全无,对于慈乱象,朝廷律法犹如一草之星火对漫之寒雪,一滴之雨露对漫山之干田,根本就起不到任何作用。”唐海缓缓言道:“曹大人问唐海之志……”
唐海还未完,叶阳又嚷了起来,大声道:“我大哥志向就是破邪立正,不枉一人。”
“好,”枭龙一捶桌子大声赞叹:“唐大哥好志向。”
章船笑道:“下恶霸那么多,唐大哥一人能砍几个?怕是十辈子也砍不完。”
叶阳道:“大哥一人自然是砍不完,我们众人合在一起帮助大哥砍岂不最好?”
斯仁、鲁奇等都道:“好,唐大哥,我们帮你!”
曹印冷笑道:“哼,好一个‘不枉一人!’你等以杀制杀,以暴制暴,如何做到不枉一人?流寇所至,美其名曰杀富济贫,可贫未必正而善,富未必邪而恶,饥民攻城略地,横尸遍野,死了多少无辜良民?唐海,历朝历代揭竿为乱者,莫不是打着响当当的旗号蛊惑百姓,而最终结果如何,百姓死伤无数,乱之首者却坐享其成,难道这就是公义?”
唐海正色道:“曹大人,义军纪律不明,以致于攻城略地之时伤害了许多无辜良民,确实令人惋惜。唐海若能领兵伐暴,决不允许士兵伤及无辜。曹大人口口声声指责我等残暴,我倒是想请教曹大人,你志在良法畅通,下无冤,国家大同,凭什么实现?凭你手中的‘通笏’吗?”
曹印神情肃然,从怀中摸出玉板通罄:“唐海,数年之内让你见我大功告成!”
唐海亦一脸**,从怀中摸出宝刃破邪剑道:“曹大人,唐海不才,愿与大人一斗,数年内让你见我破邪立正。”
曹印见唐海之剑虽然不长,却寒光闪闪锋利无比,问道:“你那是什么剑?”
唐海道:“破邪剑。”
曹印大惊:“可是流寇首领的信物破邪剑?”
唐海道
本章 共4页 / 第3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