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文唐 > 文唐最新目录

第678章 新纪元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好。

读书人想算清楚自己多大了,都要翻着书本才行,太麻烦了。

现在多好,只用记开元年数就可以了,很简单就能知道自己多少岁,而且以后读写史读史也会变得方便的多。

真的是越想越觉得三重纪元法好用。

还没完,读完给黄帝的祭文之后,李世民又拿出一篇祭文。

这是他以华夏大统继承人的身份写给上天的。

这本来也没什么,他本来就是大唐的皇帝,华夏文明正统继承人名副其实。可有问题的是祭文内容。

这篇祭文阐述了华夏文明的由来,起于五帝传至三代,大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然后秦汉晋传至隋唐……

乍一听没有什么问题,仔细一听这不就是岳山《华夏文明》的精简版吗。

现在古学派和新学派正因为这件事情吵得不可开交,朝廷这是准备直接出手确定输赢了啊。

虽然大家都知道朝廷肯定是支持新学派的,可这么迫不及待的就站出来表明态度还是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

难道就不怕古学派的人闹起来不好收场吗?

最好的办法其实应该是让两派继续打,朝廷暗中扶持新学派打压古学派,这样一点点蚕食古学派的生存空间。

这才是最稳妥的方法。

可李世民却选择了最直接最暴力的手法,可以想见的是古学派的人必定不会就这样认输,接下来有的乱了啊。

在场就有不少古学派的人,但祭天大典他们肯定不敢站出来闹,只能干看着心里着急。

祭天大典这才算是结束,之后朝廷赐宴。但对于关心学术界的人来说,他们哪还有心思吃饭,匆匆填饱肚子就火速离开了。

必须要集合古学派的力量反对,要上书要请愿。

……

祭天大典上发生的事情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天下,渭水学报更是连夜发布了特刊把那几篇祭文一字不落的刊载了上去。

并且还有名家写的一些分析文章——这些文章自然全是支持的。

这次祭天大典的瓜实在太多,史学家既高兴又苦恼,高兴的是三重纪元确实好用,也大大的方便了他们。苦恼的是接下来又有的忙了。

纪年方式可不是宣布改一下就算了,所有的史书凡是出现时间的地方都要跟着改。

比如汉武帝建元元年,现在要改成开元某某年汉历某某年建元元年……所有的史书都要更正,这是个不小的工作量,大家有的忙了。

最大的瓜还是用岳山《华夏文明》为蓝本写成的祭天文稿,简直就是疯狂插古学派的刀,他们自然不乐意。

消息一出古学派的人都疯了一样,纷纷站出来反对,有上书权力的都给李世民上奏折。

然而很快他们就发现根本就没人理会他们的反对声,朝廷依然我行我素,新学派还在庆祝自己的胜利。

于是他们就开始采用更加激烈的方法,去宫门口请愿。

一大批古学派的学者跑到宫门口聚集,试图用这种方法改变李世民的决定。

然而他们刚在宫门口站好,就有一大群新学派的人跑过来拉着他们辩论炫耀。

古学派的人自然不能忍,就出言反驳。然后两帮人就在宫门口吵了起来,吵着吵着就打了起来。

然后禁军就出面把所有人都给‘请’走了。

古学派的人并不气馁,隔两天又去了,结果还是被新学派的人给堵住……

如此三番五次之后古学派的人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这群新学派的人就是故意来找茬不让他们请愿的。

可对此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很明显新学派的行动是得到皇帝支持的。

但古学派依然没有放弃,很多人采取了更加极端的做法——辞官。

朝廷有一大批古学派出身的官员,不少人都不缺乏为自己的学术献身的精神,想用辞官来抗议朝廷的选择。

然而朝廷没有任何犹豫就同意了他们的请辞,并迅速的派遣了新学派出身的官员顶替了他们的位置。

见此那些本来还在犹豫的古学派官员也不敢这么做了。

古学派的第一波抗议被新学派和朝廷连手给打压了下去,但他们必然不会束手就擒,很快就会有第二波。

……

渭水书院,岳山和王绩在一起吃火锅赏雪。

王绩涮着羊肉道:“这次你们的手法也太激烈了吧?不怕出乱子吗?”

岳山无所谓的道:“激烈吗,比起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如何?”

王绩失笑道:“那自然是远远不如,就算新学派获胜古学派也有生存空间,只是主次易势而已。独尊儒术那是彻底断绝百家的传承,不是一回事儿。”

岳山道:“对呀,独尊儒术的时候百家肯定也不同意,那时候支持百家的权贵世家豪强可都是名副其实的土皇帝,手中握着实权。”

“现在的世家也就只剩下一张皮而已,他们所能依赖就是祖上流传下来的学问和民间的声望而已。”

“再说一下局势。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时候削藩才成功一半,外面还有匈奴强敌,可谓是内忧外患。而大唐呢,天下大权皆在朝廷,大敌突厥被灭,四夷臣服。”

“几百年前的百家面对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掀不起任何的浪花,今日的古学又凭什么能拦得住更加强大的今朝圣人的脚步。”

“他们现在也只不过是叫嚣几声凸显一下自己的存在,过几天自然就会接受这个现实。”

“你等着吧,现在叫的最欢的士族绝对最先更换门庭,反而是哪些没有牵挂的大儒学者坚持的最久。”

王绩叹道:“你此言道尽了读书人的卑劣,让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

岳山也叹道:“读书人都聪明,大多数聪明人最喜欢衡量得失,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那条路。这是优点也是缺点。”

“如果没有这些衡量得失没有这些选择,华夏文明走不到今天。缺点是面对致命危险的时候会显得软弱。”

王绩突然笑道:“我很庆幸自己不用做这样的选择,不过大字典编撰组的人恐怕就高兴不起来了。”

岳山也顺着他的话转移了话题。毕竟他们是读书人,讨论读书人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