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重振大明朝 > 重振大明朝最新目录

第三百四十五章 进行互市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的是一点也不容易。

不过现在就好了,占城每年愿意上贡十万石稻米,完全可以把这其中的一部分拿出来供给张彦芳部,一来省去了从国内转运之苦,二来也能减少路上不的损耗,三则国内也能省下来这几万石的粮食,再用到别的需要的地方去。

至于岁贡剩下来的那几万稻米,则可以跟着这之后互市换来的粮食一起装船,运往京师或者其他需要的地方。这样一算下来,简直就是一箭四雕啊!这一进一出,能节省不少的粮食呢!也极大地减轻了国内的负担。

于是,大明与占城岁贡和互市的问题就在贺逢圣最后抛出来五百块玻璃之后,被占城国王婆阿给一口答应下来。而且似乎是真的怕大明再变卦一样,婆阿当就命人立刻发布下诏书,告诉占城全国的百姓:从即日起就可以拿稻米来和大明停靠在码头的船队进行互市,以换取所需要的茶叶丝绸和瓷器等物品。至于原本谈好的铁器,那自然是只有占城的官方才可以在与大明进行互市时换取的,你们作为普通百姓,没事要铁器做什么?想要造反吗?

占城这些年来虽被安南紧逼打压得厉害,国土和人口都大幅度缩水。但由于最近十多年安南内部郑阮二主的不断对抗,为林挡实力强于自己的郑主,阮主也是在极力想把占城拉入自己的阵营之中,以抵挡愈发咄咄逼饶郑主。所以即便占城经常会在私底下做一些动作,阮主依然还是拉拢多于打压的。

因此最近的几年以来,占城的情况相对来反而比之前还要好上许多,算是比较平和的。国内的百姓们能够安心从事生产,再加上占城又有着得独厚的优势,故而仓廪充实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不过由于占城跟大明之间并没有陆路相通,再加上北方安南的严密封锁,所以占城国内的茶叶、瓷器、丝绸以及铁制品是极度匮乏的,对于这些东西的需求量也是极大的。之前仅仅靠着从安南的路偷运走私进来的那一点,或者是再加上偶尔有艘船只带来的一些,根本就无法满足整个占城的内部需求,甚至就连王室的需要都无法满足。

最先得到这个消息的自然是王都宾童龙以及附近的百姓们,特别是那些原本就居住在海边的民众。他们还没看完婆阿颁下的诏书,就发现朝的的船队已经在那位使的命令下,在码头边开设了进行互市的集市,他们这时候又哪里还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很多人立刻就返回家中,带着自家多余的稻米来换取所需要的各种用品。甚至还有不少的大户人家更是用马车拉着成车成车的粮食,前来进行互市,再把换到的东西再用车给运回去。

不过这些终究还只是头,绝大部分百姓手中就算有存粮,那也不会太多。况且如今的占城国面积不大,从王都到最远的地方,骑快马也不过两就能到,所以没用几,许多其他地方的占城百姓,也都纷纷肩扛车拉,带着大批的粮食来到了互市的地点,换弱物。

但实际上他们拿走的也只是很的一部分,能够吃进更多的还是那些大型的商户,他们不仅手中掌握着大量的粮食,而且也已经从这之中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他们发觉这次互市对自身来是十分有利可图的,所以这些人是恨不得能够立刻将自己手里所有的粮食都给换出去,再大规模地吃进这些物资,准备先暂时囤积起来,等之后再高价销售到那些急需的地区。

在这短短的几时间之内,原本就比较热闹的码头,现在更是人来人往,火爆非凡。若非占城官府为此还专门调来了一队维持秩序的士兵,再加上贺逢圣这边也让手下的所有士兵都随时注意管控,那这里还不知道要闹出多少的事情来呢!

贺逢圣此次带来的这些互市的各类物品,不光是占城的普通民众需要,那些达官贵人自然是更加地需要。所以别看那些百姓和地主富商们换走了不少,但其实最大的买家还是占城王室和那些各级的官吏们。别人不,仅仅是占城的王室就换了十万石大米出来,若是再加上各级官员以及占城官方的兑换,为了这次互市带来的上百船货物,足足就有一半都进入了他们的口袋里。

大明水师的士卒以及那些商船上的水手们这会儿全都变成了苦力,将船上的各种货物一件一件的搬下来,另一边再把换来的一袋袋大米重新搬上船装好。各级将领以及随船而来的官员们这时候则都成了商贩,与那些来进行互市的人不断的讨价还价,最后再成交。船上的货物在飞速的减少着,而粮食摞的是越来越高,船只的吃水线则是明显的在加深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