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混在大明搞社团 > 混在大明搞社团最新目录

第五六七章 圣主明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倒霉的张知府,成了杨逆谋反的新证据。

但这没什么卵用。

庐州士绅还是很快就面对了他们的末日,古老的濡须口因为三分之二的团练倒戈相向,被进攻的南京新军转眼攻破,紧接着巢湖士绅羞羞答答地开门迎降……

作为交换不打土豪了。

只是把他们的那些田地给分了。

巢湖周围这片产粮区,是杨信必须控制在手的,芜湖米市的支柱啊,而且这一带相比起江南,还有不少地方可以开垦。实际上这一带在整个明朝都是垦荒重点,洪武年间因为属于拉锯的主战场导致一片荒芜,整个庐州府才一百六十万亩,但现在已经增长到了近七百万亩。人口同样由最初的三十来万到了现在的六十多万,当然这是官方的人口数据,实际上应该已经超过一百五十万了。

而开垦的关键就是圩田。

接下来一样还得加大圩田垦荒的力度。

不过危险也存在。

鼠疫。

崇祯十四年合肥几乎因为鼠疫变成一座鬼城。

所以在巢湖周围加大垦荒力度需要冒一定风险,但也没别的办法,这样的粮仓不能放过,至于鼠疫就只能养猫了,比如对养猫多的家庭可以奖励鸟粪。

不养猫的罚款。

不做猫奴就掏钱,干脆收无猫税!

好吧,杨都督还没当皇帝就已经开始谋划做昏君了,接下来要像倭国的狗将军一样,在大明做猫将军猫王爷……

不过就在南京新军进军合肥时候启再次下旨大赦下。

以他又有了个儿子的名义。

这个儿子是九千岁献的那个任贵妃所生的,在没有了客氏这个公敌之后,启一家宫斗已经逐渐激烈,他现在皇后张嫣,皇贵妃范氏,贵妃任氏,李氏等等。其中张嫣的儿子自然不用,范氏夭折,两岁时候染病没抢救回来,毕竟杨家的医院也不是万能的,启还亲自指导也没用。

这是第三个。

这个就是原本历史上启大爆炸中据吓死那个。

女儿两个,范氏一个,李氏一个都还活着,原本历史上他六个儿女一个不剩,不排除有煤气中毒的,这是刘若愚估计的……

当然,有可能故意那么。

但过去皇宫冬的采暖的确安全性不足,据萎也差点被干掉,也不能排除这方面原因,不过这时候肯定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启都已经开始玩暖气片了,他都能搞出蒸汽管路了,当然不至于连个家用的水暖炉都搞不出来。

新皇子的诞生,让皇帝陛下兴奋地大赦下。

都赦免。

大同军上下赦免。

只要他们肯向南京兵部投降就统统得到赦免,包括许都和张名振等首犯及各地附逆官绅。

此前所有流放罪犯赦免。

包括杨信扔到海岛上挖鸟粪的那些大儒名士们,统统得到赦免,他们不用再顶着炎炎烈日,吹着海风吃着玉米面窝头,苦哈哈地拿铁锹挖鸟粪了,挖不够限额还没饭吃呢!现在他们可以回家和亲人团聚,然后吃上羊嘴唇了。

包括诏狱里的。

诏狱里关押了这么多年的钦犯统统释放……

不过不包括左光斗,杨涟和汪文言三人,很显然启对当初的事情不会忘记的,至于文震孟等人,他们早就秋后问斩了。

他们是真炸启的。

诏狱里面要放也就是那些被杨信和许显纯等人罗织罪名扔里面的,真正想对启下手的,那是肯定不能放出来。但即便是这样,这场大赦依旧为启换来一片圣主明君的吹捧,就连他的科学事业,都在文臣们吹捧中变成了纵奇才。

整个大明一片启中心喊声。

尤其是李之藻下西洋后,南洋的几个国纷纷派使者入朝,就连柔佛苏丹,亚齐这些苏丹,都抱着打秋风的念头遣使朝贡。

毕竟有好处可捞。

一时间连万国来朝都有了。

圣主明君,万国来朝,赫赫武功……

一直不受士绅待见的启,陡然间浑身光彩夺目起来。

“这皇帝倒是精明!

过去认识他时候,我就觉得这个皇孙没那么简单,看着似乎沉迷科学不管别的,但做事谋定后动,看着胡闹实则稳重,知道他在大街上送你出征后,我爷爷怎么他吗?

他皇孙少年老成。

既懂得自己头上的屋顶多高,也懂得自己在这间屋子里可以放开手做想做的。

他忍了这么多年。

自己躲在科学院不出门,放你出来把他头顶上的限制都搬开,把他想做但不敢做,或者碍于身份没法做的全做了,把那些试图捆住他的家伙统统揍趴下了。然后他开始扮演圣主明君收买人心了,坏事都是你做的,他是拨乱反正的,那些文臣也罢士绅也罢如今全跪在他面前,他成了下士绅的救星。

被骂了这么多年昏君,一出手就立刻变成了圣主明君。”

汪晚晴道。

“后悔了?

若是当年你诱之以美色,把他预先迷住,不定这时候已经是皇后了。”

杨信笑着道。

“哈,那样我都不一定活到现在!”

汪晚晴道。

皇帝已经真正成长起来,现在已经是一个真正的皇帝了,已经懂得帝王心术了,这也没什么奇怪,他都已经当了六年皇帝,从一个十五岁少年变成一个二十多岁青年,儿女都有了一堆,不可能不成熟起来,而一个皇帝终究不可能代表人民利益,他的目的只是维持他的江山。

如今的大明外患解除……

至少暂时解除了。

建奴败回去之后,因为实在一山不容二虎,而且赫图阿拉的粮食也养活不了那么多人,所以代善和阿敏立刻就打起来,阿敏战败,最后带着两千多亲信逃去投奔金台吉。

金台吉上奏启,皇帝陛下准许阿敏居住乌拉部故地,依旧继承他爹的建州右卫指挥使,但隶属辽东经略指挥,以后在孙传庭进攻赫图阿拉时候可以当炮灰。

代善自己在赫图阿拉继位为汗。

但平壤的黄台吉在得到消息后,同样也自立为汗。

不过兄弟俩暂时还没打起来,以后会不会打起来,这得看孙传庭是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