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错月无声 > 错月无声最新目录

六十、京华遇险·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于行摇摇头,每次进京开会他都是住在老师家里,从没去过会议安排的宾馆。因此,临开会前,师生二人就要细细的商谈一番。

“没有会,是我叫你来的。”

恩师平静的看着弟子,微微拧起眉头:“事出有因,你不会失望吧?”

于行大吃一惊,看看老行长,不像是在开玩笑,想起路上遇见的瘦削脸,心徒然向下一沉:“恩师请讲,于行早有准备。”

师母端着二杯莲藕汤进来,轻轻放下,说:“这么晚了,你习惯,人家小于习惯吗?还坐了一天一夜的车。”

恩师笑笑,于行连忙站起来,恭恭敬敬的说:“师母,于行习惯了,当工行的行长无论大小,都没有晚上三点钟之前上床的。”

老行长哈哈哈大笑,指头点点于行:“你们这些年轻人啦,还记着这古训?熬熬夜有好处,夜晚让你思维更清楚,行为更理智。不过,身体实在要是不行,就算啦,不能硬撑哟。”

“你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师母笑笑,温和的对于行说:“年轻人,应适可而止,也不能盲目随从。总之,该休息时就要休息的。啊?小于,把这莲藕汤喝了。”

于行端起了白瓷碗,对行政十级的老革命师母,他总有一种敬慕敬畏和深深的感激。

那是在他作为行长第一次到北京开会,赴老行长家时,老行长的孙女,那个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姑娘无意间说漏了嘴,于行才知道师母在自已的仕途上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

面对众多元老的推荐和下属的渴望以及行内行外的质议,纵然是敢想敢干的老行长面对着是否把南方这个千百万人口城市的行长位子,交给一位普普通通的点钞员,还是有点犹豫不决。

毕竟,资历和政历对于领导者的执掌与决策是起着巨大作用的,并不是所有的年轻热情和忠于职守,都能达到预期效果的。

在这关键时刻,是师母说了话。

时任财政部巡视大员的她说:“我们干革命时,也不过才十四五岁吧,吃一堑长一智的跌跌撞撞过来,也才有了今天。于行虽然年轻一点,资历浅一点,可他有在银行工作的基础专业行识和责任心,我觉得这就够了。小平同志不是号召我们思想再解放一点,步子再迈大一点吗?要不,这些年轻人啊,怎么成龙成凤啊?”

于行喝完最后一口莲藕汤,把碗交给一直在旁边候着的师母:“谢谢师母!于行如能为师母熬一碗莲藕汤就心满意足了。”,他是发自内的,嗓门儿有些颤抖。

“好,坐下坐下,别站着。”

老行长向下压压手,把一个垫在自已背后大大的软枕放在他身后:“垫垫,舒服些。”,于行垫了软枕,先忙着拖过大提包,取出那个和田玉雕像,双手捧给恩师。

(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