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东的百姓对鞑子的仇恨是非常深的,他们原本是辽东的军户或者民户,结果因为鞑子的崛起,他们的家园被侵占,亲人被杀害,不得不背井离乡,逃难到辽西,东江,登莱等地避难。
而孔有德起家的本钱,原本的三个营,也基本是从东江镇带来的,他们都是投奔东江的辽东难民,他们几乎都有亲人丧生在鞑子手上,而孔有德拿下登州之后扩编的六千军队,几乎全部是从辽东难民中挑选的,自然是对鞑子充满了仇恨,现在他们之中没战死的也都成长起来了,最少也是个什长,有不少比如林蛋大,楚中,左文飞等更是身居高位。
所以,他们的意志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策军的意志,从而带动了整个策军对鞑子的仇恨,这也是与鞑子作战时,策军各部总能奋战到死的原因。
在他们看来,鞑子死不足惜,现在策军完全有能力将他们完全消灭,那就应该将其彻底灭族,全部消灭掉,一个人都不放过,甚至有些人还希望连外籍军团中,阿巴泰的那三个女真营连同阿巴泰本人也一起杀掉。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极端,但温和一点的也不希望放过他们,他们认为应该杀掉所有壮达级别以上的鞑子,其余的全部充做奴隶,就像他们将辽东的汉人以及掳掠的汉人打做包衣奴一样,这一辈子都在策军的矿山,盐场,船厂干活,一直到累死,老死,病死的那。
总的来,让鞑子投降是太便宜他们了,就是要让他们彻底灭族,以告慰他们死去的亲人。
实话,这个观点若是放在以前,孔有德是极度赞同的,尤其是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联想到鞑子入关对中华大地造成的深重灾难,以及科技,文化方面的时候全方位退步,让共和国的起点非常低,甚至还不如一些非洲国家,经过三代饶拼命发展还是没办法重回中华民族的巅峰,以至于到了七十周年,网络上还有成群的慕洋犬出没,孔有德就气不打一处来,发誓要彻底灭掉鞑子,不让历史重演。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策军的不断壮大,孔有德的思想也渐渐成熟起来,虽然鞑子极度可恨,但那些让人愤怒的事情还没有发生,就没必要赶尽杀绝,物尽其用才是最好的。
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用他们去对付其他的敌人,鞑子被灭了也不亏,不被灭掉就相当于替策军免费干活了。
不过,让鞑子去哪得慎重,如果对付大明朝廷,不军中的反对和民意,孔有德自己良心都过不去,而对付漠北蒙古其他两部,漠西蒙古,还有东进的老毛子,虽然确实挺好使,但南面有纵虎归山的隐患,要是让多尔衮整合了草原上的其他部落乃至老毛子,再加上对火器的认知,以后只会越来越难对付。
想来想去,还是去对付日本最好,大海是然的屏障,哪怕多尔衮击败德川家光,统一日本主岛,也将被大海限制住。
纵使他们能够建在战船,但资源稀缺的日本不可能让他们铸造足够的火炮,没有火炮的战船,对上越发强大的策海军,无异于以卵击石。
而孔有德也把这些打算告知了麾下诸将,虽然要求将鞑子灭族的意见还有不少,但更多的将领选择支持孔有德的做法,毕竟按照给鞑子的投降条款,到时候需要拉出一大批奴酋交给策军,足够让他们发泄心头之很了。
所以,阿济格前往沈阳之后的这几,孔有德一直很淡定,等待着多尔衮的最终抉择。
相比之下,他更关心的是中原的战况,因为根据刘宇送回来的消息,这一次,闯王高迎祥的日子难过了,而且很大概率是抗不过去了。
因为崇祯皇帝从南京调了一支军队过来,而这支军队的统帅,是南京兵部尚书——范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