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朕不是宋钦宗 > 朕不是宋钦宗最新目录

三十 揭盖子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官家正在后花园踢球,请殿下随下臣来。”一个年纪不大的内侍道。

“有劳。”赵桓跟上。

虽然早间才来过,然而儿子要见老子,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什么问题。

进宫步行不短的距离后,便有连绵的呼喝声传入耳畔。

“好球~”

“官家威武~”

“看球~”

转过一道门,映入赵桓眼帘的,乃是赵佶领着一群人正在蹴鞠。

何其之蛋疼。

倒不是皇帝就不能玩球,关键现在是上班时间啊。

便陪踢的高俅董悦等人,哪个不需要坐堂?

不过话回来,按照牛三所的情况,其实坐不坐堂也没多大差别。

反正没有最烂,只有更烂,完全放任自流便好。

看赵佶兴致正好,赵桓也不打扰,只伺立在旁观看。

为防龙体受损,地面铺了既厚且柔的毛毯,头顶撑了好大一块黑绸,用来阻挡阳光。

确实腐败,然而赵佶技术确实不错。

只见皮球好似粘在了他的身上,基本落不下来。

要是赵佶治国的本事有踢球一半强,也不用太子劳心劳力了。

约莫一刻钟,许是累了,赵佶终于不踢了。

到了场边喝了一杯温茶,赵佶道:“大郎稍待片刻,待吾沐浴更衣去。”

根本没给赵桓话的机会,径直就走了。

待其沐浴更衣,又是大半个时辰过去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顺便做了个大保健。

赵桓也没有白等。

光化日之下,禁军军健居然对太子动炼子,满城皆惊。

得知此事后,各部官员不断进宫来,人员之齐备,堪比昨日朝会。

因此,用来时常处理事物的太清楼已经不足以容纳诸多朝臣,赵佶不得不仿照朝会,于正德殿接见诸多臣公。

见礼免礼后,赵佶问道:“昨日朝会方才罢朝,今日因何事同时请见?”

赵桓出列,道:“启奏父皇,儿臣有事禀奏。”

“但无妨。”赵佶道。

“今日,儿臣买卖开业,却不想遭遇泼皮勒索……儿臣喝令拿下时,其居然掏出凶器,意图行凶。”

“好胆!”赵佶震怒,喝道:“何处狂徒,如此目无王法!”

“禀奏父皇,儿臣审讯得知,其乃是殿前司捧日军左厢第二军第八营第四都军健,共计……”

“高俅!”赵佶怒吼。

“臣在。”高俅连滚带爬出列,跪倒在地。

“朕予你掌管殿前司,你是如何做的?光化日,居然有军健对东宫行凶,置皇家威严于何处?”

“陛下息怒,殿前司所属众多,难免有偷奸耍滑之辈私自出营,臣定彻查明白,但有违法者,严惩不贷,给东宫一个交代。”

赵佶怒气稍解,喝道:“滕和,郭光,郑寻……”

“父皇且慢!”看赵佶要进行三司会审,赵桓连忙打断。

滕和是开封府尹,郭光是大理寺卿,郑寻是刑部尚书,点这三人,除了三司会审还能有别的?

假如真的三司会审,杀的只是牛三等人,最多加上其上司都头、指挥使,于高俅分毫不伤,更谈不上整顿禁军。

于是,赵桓不得不打断。

“父皇,儿臣此来,非为军健违法滋事,乃是弹劾高俅执掌殿前司,却贪污索贿,滥用职权,放纵军纪之事。”

“不过军健私出,如何许多事情。”赵佶道。

“儿臣审讯牛三,据其招供,禁军士卒月俸到手不过五百余文,且时常拖欠,令粮米只有二斤,油盐酱醋茶一概没迎…

……一营定额五百,残存不过百余,空额八成,实乃触目惊心。

据此推算,四十万禁军,剩余不过八万。

且平时不练,个个荒废,几近名存实亡,但有战事,如何保境安民?

国家养兵,岁费千万缗,然八百万为人贪墨,不可不彻查。

为江山社稷,为赵氏安危,请父皇下旨,彻查禁军上下!”

“高俅,此事如何解释?”赵佶淡淡地问道。

不痛不痒,居然没了怒气,简直让赵桓惊诧莫名。

高俅磕头,道:“陛下息怒,臣监督艮岳,于禁军督查有失,不可辩驳。

然,太子所言其实太过,各级将官有吃空饷吸兵血者,然绝不至全军如此。

臣定当彻查,给满朝上下一个交代。”

“父皇,高俅侵占禁军营地,营建府邸,又逼迫禁军健卒出力,且贪墨军饷,他亦有份,如何能够彻查?

左右不过丢出几个替死鬼,堵住众人口舌罢了,恳请父皇另择贤明,详加彻查。”赵桓反驳道。

“陛下明鉴,臣可佐证太子所言,句句确凿。且有人犯在外,自可传召核实。请陛下明察。”一个朝官出列道。

赵桓回头忘了一眼,把这人记在了心里。

此次,不但要尽力搞掉高俅,还早寻找同盟。

凡是附和他的,都是上佳的盟友。

“李纲,尔为起居郎,未得准许,何敢大放厥词!”怒喝中,童贯出来,河道:“陛下,李纲违反朝议,请逐之。”

“可。”赵佶应下。

看禁军要来拖人,李纲急道:“陛下,东宫所言事关社稷,不可不查啊。”

一句话的功夫,已经有两个禁卫押他出去了。

赵桓大怒,历喝道:“童枢密驱逐直臣,乃欲转移话题乎?”

“不敢,只为平息事端罢了。”童贯轻描淡写回了一句。

赵桓不再理他,看向赵佶,道:“禁军是否齐备,亲去一看便知详细。

请父皇移驾校场,诏禁军诸军校阅检点,其数目如何,一看便知。”

“陛下。”蔡京出列,道:“禁军分散城中各地,且多有移驻各地,急切间难以召集。

再则,召集军兵,必有恩赏,耗资不菲。

且大规模召集军兵,定流言四起,百姓惶恐时,怕是变乱丛生,反而不美。”

“辅政所言甚是,陛下明鉴。”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