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回院子的路上,公子问我:“母亲唤你做甚?”
我想了想,觉得那些话,他不知道也罢,答道:“大长公主方才不是了?问些公子出征时的起居之事。”
公子似不大相信:“当真如此?”
“自是当真。”我罢,反问,“公子以为何事?”
公子道:“今日我本想在太后面前为你请功,却为母亲所阻。我方才听她将你唤了来,恐她责难于你。”
我:“大长公主为何责难我?”
“我也不知。”公子着,叹口气,“霓生,我知道与我亲近之人,总难免惹上闲言碎语,母亲今日之举,想来也是听了些谗言。”
他一如既往的自恋,且颇为诚恳。但莫名的,我心中有些温暖。
他方才突然闯来,原来是怕大长公主责难我么?
我笑了笑,道:“公子多虑,并非如此。”
这话并不是为了安慰他而撒谎。大长公主不许他为我请功,并非是因为听信谗言讨厌我。她的宝贝儿子立下大功,那是挣足了脸面的事,她怎会允许别人这功劳是其实是因为一个奴婢占卜才得来的呢?
当然,若大长公主或桓肃对我毫无看法,那也是鬼扯。
事实上,看不惯我去告状的人一直都有,比如大长公主的家令徐宽。可他们也没什么办法。府中凡事都要听主公的,主公凡事都要听大长公主的,而公子是大长公主的宝贝心头肉。只要公子决计不从,大长公主撑不过多久便要投降。
所以,慈母多败儿,正合我意。我只要把公子巴结好,便断然不会被赶走。
“霓生。”走了一会,公子忽而又道,“你喜欢女装么?”
我讶然:“公子何有此问?”
“那日子泉所言,我回想良久,觉得有理。”公子有些犹豫,道,“霓生,我平日待你是疏忽了些。”
我哂然,觉得好笑。
桓镶的不过是诨话,不想公子竟被他带歪了去。
我:“公子哪里话,公子待我甚好,并无疏忽。”
公子神色有一丝宽慰,却道:“你日后若有什么想要的,自与我便是。”
“奴婢知晓,多谢公子。”我。
公子莞尔。
回到我的偏室里,我深呼吸一口气,坐到榻上,懒洋洋地躺下。
想起方才公子的话,我仍觉得有趣。
其实我颇有冲动,想对他,公子,我想要我祖父的田庄,再给我十万钱……然而这只能想想。公子这般单纯的人,我编个故事哄他,他也许会一时感动答应下来,可惜,他头上还有桓府。
我望着头顶的房梁,思绪飘荡。
至于那女装之事……桓镶的那番鼓噪之后,我曾十分认真的设想了一下,若公子愿意将我送给沈冲,我会如何。想来想去,我觉得我应该还是会想尽办法将此事搅黄,继续留在公子的身边。沈冲毕竟年长些,不像公子那般好哄骗;且离开公子,我就不能再倒卖他的字稿,这实在是莫大的损失。
我叹口气。人言人穷百事哀,果然不假。就算是做白日梦我也不能肆无忌惮,实在令人惆怅。
*****
大长公主一言千金,第二日,官署中的人来桓府告知公子赴任之期,果然就是下个月。
公子未多言,索性继续每日留在府中摆弄他的沙盘和兵书,谢绝外人打扰。
不过也有例外。
一早晨,他晨练回来,才更了衣,管事来报,宾客来了府郑
公子头也不回,道:“不见。”
管事迟疑了一下,道:“公子,来人是谢浚谢公子。”
公子讶然。
来饶确是谢浚。
他仍像上次所见那般,一袭净色的广袖长衣,我随公子去迎接之时,远远便见他走来,步伐利落。
两边见了礼,谢浚道:“四月时,我陪母亲到白马寺礼佛,闭门斋戒,归家之时,才听了元初从军之事。可惜那时元初已启程,未得送校我前日自外祖家回雒阳,还在路途中便听了元初立功归朝,想来贺喜未迟。”
公子谦道:“蛮勇之功,何足挂齿?弟实惭愧。”
谢浚笑而摇头:“前番元初问起从军之事,我便已有所预感,只是不知元初处事竟如此干脆。”
公子亦笑:“若非兄提点,弟几乎不得门路。”
着话,公子将谢浚请入院郑仆人早已在花树下铺陈案席,焚香煮茶。
我将茶盛出,分别呈到公子和谢浚面前。谢浚接过茶杯,环顾四周,面露欣赏之色。少顷,他的目光落在不远处的沙盘上。
“元初平日亦爱好兵法?”他问。
公子道:“闲暇之兴耳。”
谢浚莞尔:“我曾惊异元初初上战场,何以有许多奇谋,如今看来,却是不足为怪。”
公子道:“若无子怀兄当初指点,弟亦无从识破叛军计策。”
谢浚讶然:“哦?我指点过何事?”
公子道:“便是前凉州太守轻敌冒进以致败亡之事,弟深以为鉴,故有所警觉。”
谢浚闻言,面上露出些讶色,未几,却是淡淡一笑。
“元初可知,我今日见元初这沙盘,想起了何人?”他。
公子问:“何人?”
“秦王。”谢浚道,“他的王府之中,亦离不得兵书沙盘。”
公子颔首:“弟久仰秦王,若有朝一日到秦地,当登门拜见,请教兵书学问。”
“见他何须去秦地?”谢浚道,“秦王已到了雒阳。”
闻得此言,我和公子皆有些不可置信。
“秦王在雒阳?”公子诧异道。
“正是。”谢浚亦诧异,“元初不知么?秦王之母董贵嫔卧病,秦王闻讯回京探望,昨日已至府邸。”
*****
董贵嫔并非秦王生母。据秦王的生母是个宫人,生下他之后不久即离世。董贵嫔无子,先帝便将秦王交与其照料。
公子闭门谢客,终归有些坏处。比如漏掉了秦王回朝这样的大事。
对于雒阳人来,秦王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人。
熟悉,是因为近年大捷的战事,总离不开他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