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因为帝国的对外资源都在裕王手下且主要精力都在欧陆和美洲而西津地区的发展还离不开波俄两国的配合那么帝国可能就实施这个计划了只不过如果是现在实施合作的目标就是那位总盖特曼伊万马泽帕而计划的延后让泽连科这个自己人也成为了备选方案。
王光出身军旅他在塔岭煤矿的所作所为肯定有上面人照拂这样的人是不会让自己成为走狗良弓的而裴元器出身安全局对于搜查很有手段很快就找到了一处暗格里面除了日记就是账本裴元器大略看了看仔细收好了对身边的手下说道:“回去吧招呼一声泽连科。看看他愿意不愿意随我一起回去若是他没时间两天后去西津行政官署大楼一趟。”
泽连科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他在得到消息之后匆匆来到了塔岭矿区的火车站这里有一条专线火车直接通过地方核心城市西津而在车站与塔岭矿区之间还有不少的矿区轨道所有的轨道都是为西津城提供服务主要运载的就是矿区出产的煤炭、蜂窝煤、砖瓦和石子都能源、建筑材料。
这条铁路线使用的是百骏-丁型蒸汽机随着炉膛里的火烧的通红发出了哼哧哼哧的加压之声两侧气缸活塞在蒸汽的推动下缓缓做工连杆连着的车轮缓缓转动当连杆到了最大长度时十节火车车厢在动力车组的牵引下缓缓前行渐渐加速一路向北而去。
百骏级是帝国第一型实用级的蒸汽火车头原型机只有五十匹的马力但是随着技术的革新无论是燃煤效率还是马力都有所提高当时之所以命名百骏就当时的帝国蒸汽动力院希望这种蒸汽机可以改进到拥有一百匹马的力量也就是一百马力。但实际上百骏-丙型七十五匹马力的蒸汽火车头推广的时候拥有更高效率更高马力的麒麟级蒸汽机车已经开始运用主要是采用的高压蒸汽锅炉的缘故。
而百骏-丁级就是换了新式的高压锅炉让其马力达到了九十马力但燃煤效率并未提高因此无法与麒麟级竞争所以诸如苏伊士铁路、两洋铁路等一些货运铁路都没有使用因为其对燃煤的消耗量太大不适合这些缺煤的地方反倒是因为简便易修理(主要是百骏级拥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积攒了较多的修理工人)得到矿区尤其是煤矿产地的青睐反正矿区从来就不缺煤炭。
塔津线用的就是百骏-丁型采用重型标准轨道可以挂十个车厢第一个是煤水车厢用于补给然后是货运车厢最后一节也是空气最好噪音最低的是客运车厢泽连科登上车厢晃晃悠悠的车厢里他抓着扶手前进坐在了裴元器的对面。因为马力够大火车的速度也提高了三十八一个钢铁厂所以需要两个半小时才能到西津火车站。与二人一起前往西津的是半个货运车厢里的八十五吨煤炭。
“王光是自杀但他留下了充足的证据我简单计算了一下他在执掌塔岭矿区这段时间一共从乌克兰劳工那里克扣工资、食物补贴、加班费合计三万七千多两这些我会通告铁路公司等一切程序走下来或许需要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内补发到位。泽连科在塔岭这件事上你做的很好不枉费帝国对你多年栽培。”裴元器缓缓说道。
泽连科点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泽连科确实做的相当地道他领导的罢工是在所有合法手段用过没有效果之后才施行的而且罢工期间他安排人专门看管关键地方防止有人搞破坏甚至还亲自抓了几个趁乱抢劫的家伙交给了矿警在遵纪守法这件事上泽连科做的没话说就连罢工这件事他也是提前通知西津治安局做了备案作为帝国大学法学博士没有人能从法律上挑出他的不是来。
在西津所有的外籍劳工之中泽连科领导的乌克兰劳工是表现最好的拥有最低的犯罪率劳动效率也很高如若不然乌克兰人也不可能获得这么多的政府工程为那么多的国有企业服务实际上不光是乌克兰劳工西津乃至帝国境内所有的外籍劳工都应该感谢泽连科是他推动了外籍劳工法案为外籍合法劳工争取到了最低工资、加班费、合理补贴等各种待遇虽然帝国的企业用工成本在提高但相应的工作效率也在提高所以谈不上谁吃亏。
在简单思索之后泽连科说道:“我们可以不要那些被贪污的钱款如果可以的话乌克兰的劳工希望获得更多的权益。”
“请说。”裴元器道。
“我希望可以在乌克兰劳工聚集的地方比如塔岭矿区设立一些乌克兰语教学的学校让劳工子弟可以入学。同时希望为劳工家属争取到更多的工作机会。”泽连科说道其实这个时候泽连科已经认识到一个问题虽然他是受帝国教育出身的外藩子弟而且头上还顶着一个二等外藩国公的爵位但自从他成立乌克兰工人兄弟会开始他在帝国高层眼里就是外人了。
而裴元器对泽连科的要求依旧持有谨慎态度在他执掌西津的这些年里一直防备外籍劳工成为非法移民为此他联合申京制定了很多法案其中就以《劳工土地法案》为核心在裴元器看来有恒产就有恒心而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如果没有恒产就没有恒心假设外籍劳工无法在本地拥有不动产那么他们就不会扎根于此。
但是西津地区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尤其是帝国为西津确立定位之后帝国高层在汇总了西津及周边的情况之后为西津制定了发展规划那就是西津要努力成为帝国面向欧洲地区的工业中心因此帝国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工矿企业、钢铁企业纷纷在本地落户这些企业直接从本土带来了大量的移民相应的帝国也通过大规模建设铁路的方式促进这些企业的发展。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纵然南洋、海内等省份的移民已经连续五年破万连续两年破两万了(其中主力还是国有企业带来的职工和职工家属)但西津地区的劳动力紧缺状况反而越来越严重在今年裴元器的父亲正担任帝国首相的裴成义甚至动用自己在理藩院多年经营的老关系直接把远疆和西疆两地五个生产旗佐迁移到西津就地变藩为民依旧不能解决问题。
虽然当初李君威建议裴元器招募‘无国之人’为劳工裴元器也这么做了但是他发现这些来自东欧和巴尔干半岛的劳工来到西津之后就算无法获得房产和耕地但依旧不想再回去了。
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西津就业机会很多而且纳税负担比家乡更轻也受到法律保护不会被贵族和农奴主欺负剥削。而有很多劳工也不是想不想回去的问题而是不能回去了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逃奴回去直接就是个死。所以他们宁可在西津的各类限制政策下求生存。
目前来说一切还算稳定裴元器的政策只是限制却没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