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再回首共白头 > 再回首共白头最新目录

第二十六章 转折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里干,他需要一个能吃苦,干实事,帮他把厂子先弄起来的年轻人。

这个老头60多岁,名叫于世才,在丽景设计院做了一辈子技术员,技术底子比较好,谈吐也比较好,老头有儿有女,但孩子们都在体制内上班,没有一个人支持他,他就是想干点事,并且他也相信他肯定能做好。

徐什么也没有了,陈音音跑了,孩子送回老家了,自己再回来东莞继续打自己的工?继续加班加点,然后夜晚再摆个水果摊?树挪死,人挪活,赌一把吧。

尽管他心里明镜似的,挣钱有稳定的收入才是正道,但鬼使神差的,徐跟着于世才在丽景下了车,就此起家于丽景。

因为于世才自己的孩子不支持,不但金钱上不支持,就连精神上还给予打击,于世才只好和徐在城郊租了一个两层带院子的民房,就此一个家庭作坊式的组装厂开始了。

他们做的是一种工地上用的混凝土喷涂机械,徐看过样机,没几就弄清了全部的工作原理,两人开始买配件,再回来自己组装,试机好了之后又自己喷漆,折腾了一个月,第一台产品终于出来了。

第一台机器,两人在丽景跑了几趟工地,给工头承诺他们全程蹲守在现场做售后,这样以低于市场价2000块钱的价格,把第一台机器卖了出去。

两人为了看机器的工作状态,同时也是给客户吃个定心丸,实实又在工地上呆了一个月,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气又热,机器一旦有故障或需要更换易损件时,因为年纪大了蹲不下来,于世才经常坐在灰堆里或跪在机器旁边弄,这让徐也第一次觉得做实体的不易,同时更加敬畏自己的工作了,有了现场的一手经验,徐很快就接替了于世才来做些维修或换配件的话,最后竟然让工头都不好意思了,直接这些活计让他们的人干,昨走结了现款,又找了个车送两个人回去了,更惊喜的是的这个工头又订了一台货,他们的机器经过试用,质量上没啥毛病,关键是价格也实惠,他们非常满意。

尽管这台机器以低于市场价2000块钱的价格成交了,但是除本成本,他们还是挣了近3000块钱,这让于世才更加坚定了信心,这种机器市场上的国内的做家很少,进口的又比较贵,虽然是个冷门的行业,但是有市场啊。

这也让徐的干劲更足了,接下来的一个月,他们出了两台机器,卖到之前的一个工地一台,另一台找不到人买了,丽景的圈子就那么大,机器价格比较贵,又比较耐用,基本上就是一台设备几个工地轮流转。

那台机器搁置了好长时间,丽景的工地消耗不掉,两人也不敢再进材料再组装了,眼愁着那台机器因为放在屋檐下潲了雨,局部开始有锈斑出现了,徐又重新打磨了补了漆,推到了屋子里放着。

徐决定出去看下别的城市的市场,于世才不放心他一个出去,怕他讲不清楚,两人锁了门,拎着个包一起坐火车去了重庆。

选择重庆是因为重庆的山多,需要这种设备的地方多,果然到了机电市惩建筑市场就看到有卖家了,两人看了做工,问了价格,心里就有谱了。

于世人给徐置办了行头,两人在街上现做了名片,徐摇身一变就成了丽景机械的业务员了,几跑下来,收获也不,当然也有店铺直接把他们撵出去认为他们是骗子的。最后徐在重庆挑了两个市场,找个两个店,当时普遍向厂家订货需要打预付款,徐承诺不打预付款,价格比市场价低三成,货做好了,他给送来,然后就驻守在当地做售后,使用了之后再付款。

这么好的条件,很快徐就订出去了五台。两人赶紧回去没日没夜的做了五台机器,徐又找了个货车亲自送到了重庆人家的门店。

为了这五台机器的售后,徐在重庆蹲守了两个月,和这两家经绡商经常价格低,机器耐用,售后又好,很快就有回头客了,因为机器很耐用,别的厂家都是靠易损件挣钱,徐也想加工易损件,他得回去和于世才好好规划一下了。

徐仔细的给这两个经绡商介绍了机器的日常维护保养、故障的排除方法,确定万无一失时又马不停蹄的回了丽景。

徐这次回来又带回来了10台订单,明摆着得再招个人,于是又从村子附近招了个人帮忙,40块钱一,徐开始跑着想注册个公司,又装了个电话,方便他在外面时联系。

前前后后折腾了近四年,重庆市场里基本上都是牌的喷涂机了。

这四年中,他们换霖方,又找了个地方更大的院子组装,工人也有了七八个,还有个负责做饭的阿姨,市场的形势比较好,做的厂家也比较少又加上利润比较高,很快他们就看到了现钱,不过又扩张了规模,钱又投到了做易损件的设备上了,一切都走上了正轨。

夜深人静时,徐总是会觉得是音音的离开,是把他的霉运也一并带走了,所以他才有了现在这个事业。

由于一直没有怎么和家人联系,徐决定回家看看女儿,他甚至都还没有给孩子取个名字,上户口,农村人很多都是在上户口时才会正式的给孩子起个大名,不过他倒时隔三差五的给姐姐寄点钱,毕竟孩子在她那里。

结果到家却发现姐姐竟然在孩子一个月大时把孩子送人了,敲有个人家想要个孩子,中间人也可靠,以免担心徐再找媳妇不好找,这事她也一直不敢和徐,心想瞒一是一,没有哪个女人过门就愿意当后妈的,既然有好人家要,给别人养也不一定是坏事。

徐第一次开始意识到眼界和见识很重要,不然聊都没得聊,大姐就是眼界太低,总是也绕不过娶媳妇的那道坎。

徐想把孩子要回来,结果人家也是怕孩子被要回来,仔细一打听,前后都换了好几个中间人,一时半会儿也不是想找到就能找得到的。

于是找孩子的事情又这样子被耽搁下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