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初唐大农枭 > 初唐大农枭最新目录

第二十一章 于秋的商业谋划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胡商易货,更是只要丝帛。

卢十七得到了总管事卢士让给他的内部消息之后便知道,铜钱接下来,又将进入大半年以上的贬值期,这波操作,肯定能为家族赚上一大笔。

现在,他们倒是更希望多几个像于秋这样的傻瓜,弄些好东西出来吸引别人消费,如无意外的话,于秋下次还是以同样的价格到集市上卖馒头,就只能收到铜钱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馒头于秋是不可能长期卖的,而且,于秋配合他们做这一场戏,本就是为了今后能够收到更多的铜钱做准备。

自从他现黄豆比米价便宜一半,只是面粉的三分之一左右的价格的时候,于秋立即想到了另外一桩更来钱的买卖。

卖豆腐。

这是一个美味,且成本收益比卖馒头高的多的项目,虽然在汉朝时期就已经有人会用粗糙的工艺制作豆腐,但是它并没有成为隋唐时期大家的日常食物,所有史料和诗词,都没有提及豆腐的。

可见,汉朝时期的豆腐制作工艺十分落后,打出来的豆腐并未解决胀气和口感的问题。

但成熟的豆腐制作工艺,作为餐饮业从业者的于秋却是烂熟于胸。

他在后世经营的餐饮店面中,都会使用自己打的豆腐作为食材,一斤黄豆,大约可以打两到三斤豆腐,以现在集市上食物的行情来看,一斤豆腐卖个两贯钱,绝对不成问题,以于秋今日购入的黄豆的成本价格来算,一斤黄豆不过1oo多钱,却能卖出五六贯的价格,盈利比例达到了五六十倍。

如果是加上少许自己制作的盐和香料,油脂,做成美味的铁板红烧豆腐,那么它的售价还能再翻一倍,达到百倍以上的投资回报率。

而今做了五百个馒头,于秋却消耗掉了五十斤比米面铺子磨的更精细的面粉,光是原材料的成本,就将近二十几贯,投资回报率才二十多倍而已,与制作豆腐出来售卖,有巨大的差距,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于秋当然是愿意制作投资回报率更高的豆腐出来卖。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