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伴随着大量合格钢材的出厂李旭终于有足够的钢材制造更多蒸汽机了。
原本的活塞问题也被攻克,那就是在铁质活塞上开槽,用较软的熟铁做活塞环。活塞运动时,跟缸套互磨,直到合适,这个过程就叫磨合。
活塞环因为较缸套软,所以磨损得多,用一段时间就要把活塞拆出来检查,活塞环若是磨损过指标就要更换。活塞上一般开三至五道槽,每道槽配一道环。虽然还是要需要大量人力加工但是李旭终于拥有高质量,可以安装在机械上的蒸汽机了。
现在蒸汽机技术合格,蒸汽拖拉机终于不是一个面子工程,月产十辆的蒸汽拖拉机,节省了大量农村人口。大量外地移民开始经过培训转入工厂工作。同时合格的蒸汽机开始被逐渐大量的使用,自公元1641年冬季李旭的势力开始向蒸汽时代进。
不仅是钢铁方面的突破,有一位化学毕业的学生王安给了李旭一个大力。王安在化学组中主管硝酸。但是作为原料一直匮乏,王安冒着巨臭来的积硝厂。通过几个月的发展,硝化细菌的培养已经差不多了。
硝石来自于动物体内的蛋白质分解,而领地中蛋白质是稀缺物,李旭不可能用肉来当做原料。一王安发现一个粪堆中的硝石产量一直很多。
他开始调查,发现这个粪堆来自江边渔民的,这些渔民将鱼内脏清理出来丢进粪坑。于是王安现了积硝的良好原料,渔民们不要的水生动物下脚料。通过实验,王安终于实验成功硝田积硝法,就是将大量的鱼内脏用蒸汽机磨成浆和粪便草木灰均匀的撒在一块地郑
李旭全程参与了他的硝田实验,凭借着基因能力,以及积硝工人对硝化细菌习性的一丝研究经验开始布置场地。其中经过了几次失败,其中一次就是积硝到很少的程度就停止了,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不行,硝化细菌似乎消失了,后来通过石蕊地衣中检测的ph试纸中现硝田的酸性太高了。
于是喷洒微量碱液中和才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技术基本成熟了,一亩地中在最热的月份中最少可以月产7oo公斤硝酸盐。副作用就是,现在长江的那帮渔民开始不分大鱼鱼虾一起捞光。反正吃不了可以腌制,剩下不能吃烂鱼虾的卖给积硝厂。
有了硝酸盐,化学组开始疯狂起来,大号的铅制反应皿开始投入使用,大量从淮安一个矿洞中开采的黄铁矿被煅烧生成的硫的氧化物制造出浓硫酸。在浓硫酸和硝酸盐在铅制反应皿中通过在外部的温水加热产生出气体通过冷凝管生成硝酸。
有了硝酸,一批批苦味酸被生产出来,转变成李旭军队的战斗力,和矿石的生产力。
硝酸是制作现代火药的重要原料,对于李旭领地的作用不言而喻。
但是随着领地的扩大,工业的发展,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雁红山的铁矿消耗殆尽。
本来,雁红山就是一个不大的山,高不过百米,长宽也就是几百米,根本禁不住人民会工业的巨大消耗。
所以,寻找新的铁矿,迫在眉睫。
李旭把目光放到了马鞍山。
在后世,马鞍山就是闻名华夏的着名铁矿,不论是产铁数量、铁矿石储量还是铁矿石的质量,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马鞍山就是安徽境内,离淮安府不远,就是二百多里路,如果拿下马鞍山,再配合淮安府的高储量煤矿,李旭就真正拥有了解放全国的资源。
马鞍山紧邻中都凤阳府,西进必定惊动朝廷,而且此时朝廷正派遣大军围剿盘踞在凤阳府的张军所部,这个时候过去,无疑是去当靶子。
但是,东进也不好。
沿江而下就是明朝南直隶府南京,南京的地位和北京相同,有相同的领导班子,六部尚书,除了没有皇帝,其他一样。
南京的防守力量仅次于北京,半年之前,无论是张军所部还是李自成,都没有打过南京的心思。
主要是南京太难打了。
众人起了畏难心思,讨论不定,把目光转向李旭,“会长,还是你拿主意吧。”
李旭点点头,轻咳一声,“好,既然大家信任我,我就做决定了,按照计划进攻凤阳,解除马鞍山周围最大的武装力量,顺势占领马鞍山。之后再讨论要不要进攻南京。”
“散会。”
就在人民会集结兵力,准备进攻凤阳时,突然收到了两封信。
一封是来自凤阳的张军,一封是来自河南的李自成。
原来,人民会占领淮安府的消息还是传了出去,特别是人民会强大的火器,让农民军知道了。
张军所部和李自成所部,目前面临的局势都很尴尬。
张军盘踞凤阳,面临明朝强大的兵力压力,已经快要支撑不下去了。李自成也好不了多少,进攻开封失败,率部散入河南各地,可以,现在的闯王军队,正面临着起义以来的最低谷。
历史上,李自成撑了过去,然后一发不可收拾,直接攻下北京。
当然,李自成现在不知道以后的历史走向,他愁的头发都白了,抢的老婆也来不及玩了,知道李旭有火器,自然动了心思。
张军和李自成都开出大加吗,张军许诺让李旭做二把手,李自成许诺以后封李旭为淮安王。
瞧瞧,多有诚意。
但李旭嗤之以鼻,当着众饶面把两封信烧了。
农民起义?我呸!
明朝百姓在统治阶级的剥削高压下,的确过的很苦,朝不保夕,甚至易子相食,但是农民起义就好了?
农民起义只是给他们脸上贴金,白了,就是一群反贼造反。
兴,百姓苦,但最起码努努力,运气好了还有饭吃。
亡,百姓苦,能活着就不错了,甚至不如一条狗。
比如,农民军到处散布“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口号,“均田免粮”这种极端平均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口号,只能进一步导致大顺军用拷掠追饷来筹集军费,以致在进军北京途中,特别是进入北京后,大肆对明朝的政要、权贵、富商、绅士等严刑拷打,勒索钱财,造成社会混乱,人心动荡。
而农民军均田口号不反映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只是要求减轻赋役而已。农民军的“割富济贫”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