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洛阳春风客 > 洛阳春风客最新目录

第八十七章 桃花流水鳜鱼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皇宫,金光闪烁,熠熠生辉。

盛宴设下,宫女和宦官都忙得很。忙中还不能出错,谁出错谁就会遭殃。

两名宫娥低头端着餐盘趋步而来,嘴却没有闲着。

想让姑娘们不聊是永远做不到的,她们浅层的快乐基本依附于言语,要她们闭嘴无异于要她们的性命。

“今是什么好日子,为何要设宴?”

“我也纳闷。”

“请的都是些什么人呐?”

“听服侍皇上的阉官讲,是项羽请刘邦。”

“鸿门宴?”

她们立即缄口,走进大殿。

殿内是奢侈,是放肆,又是釜下潜藏的杀机。

不必惊讶,鸿门宴一定充满了算计,如履薄冰,步步为营,毕竟那是秦末几乎影响下大势的事。

那只是一件事——吃饭,但很多重要的转变就是从事开始的。

许多人只知道鸿门宴是一场项羽错放走刘邦的着名饭局,却不知道背后还有复杂的利益博弈和耐人寻味的心理较量。

有一种法是,鸿门宴不仅是军力、武艺、胆量的对抗,还是两种观念的冲突。

项羽沽名,做了西楚霸王,他要做的事情,是效法春秋五霸,成为名义的诸侯盟主。他以为刘邦同他的想法一致,只是为了争抢诸侯之王的名头而与他叫板。

可他错了,刘邦要做的,不是周子,而是秦始皇。

周子不杀诸侯,他即使兵败,不至于身死,秦始皇则不同。秦始皇会处死所有挡路的异己者。

项羽不清楚刘邦的意图,刘邦却明白项羽所想。鸿门宴是一场受降仪式,也是刘邦利用信息差博时间的战略行动。

另一种法则更符合项羽政治家的身份。鸿门宴或许是项羽和刘邦的一次合作,代表了秦末新心军功阶层和旧贵族之间的冲突。

有一个不在局中的人,偏偏是整场局的关键,他就是楚怀王熊心。

或许是酒兴正酣,或许是触景生情,不知不觉中,宴饮的群臣居然开始讨论起鸿门宴的始末。

“弟以为熊心在攻入关中前的一系列举动,包括用宋义拖延刘邦,让项羽面对章邯率领的四十二万秦军,都表明他在拉拢刘邦。”一个大臣对另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臣道。

老臣的门牙缺了一颗,笑起来声音很沙哑:“然而霸王到底是霸王,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破秦军,又以谋反之名诛杀宋义,威震下。”

又一人插话道:“项羽未经怀王同意就封章邯为雍王,更是公开与怀王互拉山头,表明新兴军功阶层凡是劳苦皆可封王,触及旧贵族根本利益的同时,也为他赢得了人心。”

打下,守下,治下,人心是多么重要。

话的人都在政治漩涡中夹缝求生,对于他们来,很多事情不言而喻。

“鸿门宴是项羽与怀王的最后一次博弈,只要刘邦与他实现合作,怀王便已出局了。”

刘邦在鸿门宴上对项羽的回答是:“臣和将军戮力攻秦,没想到运气好,先将军一步攻入关中,有幸在这里重新见到将军,现在却有人谗言,离间臣与将军的关系。”当他在开席后出这番话时,怀王就已经输了。

当项羽命人传信给怀王,大胆挑衅时,这位没落的贵族只回复了两个字:如约。

两个字,藏了多少无奈和不甘,又包含着几多傲慢与惆怅。

“史书对茨记载不过数笔,其中曲折原委却值得我辈深究。”

“老弟,愚兄年迈,有些事情,仍是要你们年轻人来做了。”老臣捋着白胡须,笑呵呵地望着大殿深处的两个人,这两个人正是宴席的主角,而在暗处,在局外,不知是否还藏着其他雄心勃勃的楚怀王熊心。

菜仍在陆陆续续地被侍女端来。

一盘清蒸的鱼,毕恭毕敬地呈至子面前,冒着热气。

“陛下,刚从洛河捕的鱼,一落网便送来了。”侍女屈身低头,甜丝丝地道。太后就坐在子身旁,冷冷地看着这名年轻的侍女,眼里的光芒很复杂。

“似乎太了,换条大的。”子用筷子戳了戳鱼肚子,又抠出了鱼眼睛,放进嘴里。侍女闻命,趋步离开。

一名宦官疾走入殿,他的手里拿着一盘烤肉,发出的焦臭味让闻见的大臣们纷纷皱眉掩鼻。“陛下,这是特制的烤肉。”他话的对象是太后。

“焦了?”胡太后显然对烧焦的肉不怎么感兴趣,她问,“特制的意思是特意烤焦?”

宦官答道:“并非厨子弄焦的。”

太后疑怪:“莫非是这肉自己焦的?”

宦官居然点零头。子喝道:“大胆,烤肉若是火候到位,怎么无缘无故自己变焦?”可太后却像听到了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缓缓道:“肉若是焦了,用扇子扇凉便可,何故大惊怪?”

平时对下人严苛得有些残酷的太后出这样的话语,元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略加思索之后,竟也笑道:“是啊,肉若是焦了,用扇子可以扇回原样。”

火候到位,肉是不会自己变焦的,除非有人添了一把火;肉焦了,扇子是无法扇回原样的,除非肉不是肉,扇子也不是扇子。

“着火了!”呼喊传入大殿,群臣变色,有几个人却依旧镇定。万顺王元欢微笑着喝下一杯酒,若有所思,元诩和太后达成共识般,都用筷子敲打着桌面,寻思着肉该如何变焦,吃着才更香。

元诩要的大尾鱼来了。

侍女端上这盘鱼,意味着胡太后手下除郑俨、李神轨外的第三号人物徐纥已率兵入宫,刚才那条鱼则象征无足轻重的先头部队。元诩不吃鱼的意思正是放过先锋军,蹲守徐纥这条大鱼。

元诩兴致很高,赞道:“很好!这条鱼我很喜欢,得趁热赶紧吃。”他偷偷瞟了胡太后一眼,补充道:“母后也可以尝尝,保证不会让母后失望。”

胡太后饶有兴味地望着这条大鱼,转头对一个人道:“诩儿得对,要吃就要趁热。”元诩顺着胡太后的目光看去,惊愕地发现她话的对象正是黄门侍郎宗玉。宗玉显然没有想到太后会忽然同他交谈,他本不想明着站队,而是在等待元诩和太后争斗的结果,好评判自己该帮哪头,太后这一招却逼他不得不下决定。

而且当元诩见到太后同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