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一直跑 > 一直跑最新目录

第五百一十一章 ? 荣耀的桂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用他们手中的摄像机,纪录了属于马上赢三饶荣耀时刻。

此时,台下,无数的掌声响了起来!

……

……

“马上赢,你好。我是上海电视台的记者海青青。首先恭喜你再次获得了上海马拉松的冠军。你觉得,今年的上海马拉松和往年有何不同之处?有很多热心的观众,想知道你明年的赛事计划之中,会不会参加类似东京马拉松、波士顿马拉松这样的比赛?”海青青提问道。

“你好。各位观众。今年的上海马拉松,最大的不同,是全马时代的到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上海马拉松的级别。明年的赛事计划,我还没有确定。至于东京马拉松、波士顿马拉松,如果我收到对方组委会的参赛邀请函的话,会考虑参加的。具体的比赛计划,大家可以关注兄弟跑团的微博,会及时的更新消息。谢谢。”马上赢回答道。

“马上赢,你好。我是光明日报的记者杨思琦。请问,你今的比赛,赢邻二名有4分钟。你觉得,是不是参赛的非洲选手,水平差的太多?在国内的城市马拉松赛场上,你是不是已经没有对手了?”杨思琦提问道。

“你好。我觉得,这个问题,必须要多方面考虑。非洲选手的整体水平,肯定是非常高的。但是他们来到中国参加比赛,就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外,比赛的气候环境以及比赛当个饶状态,都会对成绩有影响。对手是永远存在的,我能做到的就是一直跑,努力的奔跑,战胜自我的惰性,永争第一!谢谢。”马上赢回答道。

“马上赢,你好。我是搜狐体育的记者关晓晓。我们知道,这几年,中国的城市马拉松路跑运动,发展的风风火火。像北京、上海这样的马拉松,甚至报名的人数,是参赛人数的好几倍,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你觉得,我们国家的城市马拉松路跑运动,接下去应该如何发展更加的科学合理?”关晓晓提问道。

“你好!确实如此。我觉得,这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对于自身的健康问题,就会更加的关注。我认识的很多马拉松业余跑者,自从跑上马拉松之后,酒也不喝了,烟也不抽了,养成了又规律的锻炼习惯。这是非常好的事情。至于你提到的第二个问题,有点大。简而言之,我觉得,多层次、多元化的整体发展,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锻炼需求。谢谢。”马上赢回答道。

……

……

记者采访活动结束之后,马上赢终于怀抱着自己的奖牌、奖杯、纪念品回到了兄弟跑团的大队伍。

李青春和李可、过海生、李秀贤等人,再加上几个刚刚完赛的兄弟跑团的精英选手,迎接了他。

“兄弟,第27个冠军,蟾宫折桂,感觉如何?”李青春大笑道。

“虽然经常获得马拉松赛事的冠军,但是当奖杯和奖牌在手里的时候,心情还是很激动。胜利的滋味,总是最美妙的。”马上赢微笑道。

“马哥,你的太有哲理了。不愧是哲学系的高材生。”李可道。

“马团长,你好,我是你的忠实粉丝,请问可以和你合影吗?”

“没问题,现在人少,李可,帮我们拍一下照片!”

“好咧!”

“马团长,我也要合影!”

“马团长,给我签个名!”

随着时间的延续,完成比赛的兄弟跑团的成员,越来越多,马上赢也开始变得忙碌起来。不过,他对于签名合影这样的事情,乐此不疲。

不知道什么时候,边上的李可,叫喊了起来:“哈哈,大家快看,胡道远跑向终点了,满头大汗的样子,太搞笑了!”

“哇!真的是胡道远。可以,竟然完成了一个全程马拉松!”

“胡道远真心不错,去年的杭州马拉松,就成功完赛了。看今年的样子,有所进步!”

“你,一会,我们能找胡道远一起合影吗?”

“哈哈,放心,胡道远和我们马团长是好朋友,他一会保证过来!你找好时机就行!”

“哦了!”

“胡道远,加油!”

“胡道远,冲线吧!”

马上赢带领着兄弟跑团的所有成员,在终点线的外面,迎接了胡道远的完赛。

赛道上,胡道远跑得很慢,在他的身后,跟随着庞大的队伍,其中还有一支兄弟跑团的分队。在夹道无数观众的欢呼声中,一步一步跑向了终点线!

“哈哈,冲线了!”

“胡道远,可以,你完赛了!”

“胡哥,辛苦!给你水!”马上赢亲自递给胡道远一瓶农夫矿泉水。

“哈哈,兄,弟,我成功了!”胡道远断续的道,汗水从额头滑落,顺手接过了马上赢手中的农夫矿泉水,咕嘟咕嘟,喝了起来。

“慢点,别着急啊!”马上赢笑道。

“呵呵。渴了。饿了。有吃的吗?”胡道远笑道。

“当然有,我们兄弟跑团,从来就不缺补给的食物。”马上赢微笑道。

随后,胡道远也加入了兄弟跑团的赛后聚会活动,整个现场的活动,更加的热闹起来。众人在吃吃喝喝之中,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马上赢和胡道远两人,成为了众多兄弟跑团成员争相合影的对象。一边吃着面包和香蕉,一边还要完成当合影背景的工作,忙得不亦乐乎。

又过了大约30分钟的时间,兄弟跑团的最后一支队伍,也完成了属于他们的上海马拉松之旅,加入了赛后庆祝的环节。

最后,在李青春和李可的组织安排下,大家在上海体育场,留下了一张巨幅的合影照片。负责拍照的,依旧是兄弟跑团的专业摄影师梁雨生。

“现在开始拍照,各位,请笑一笑。”

“好的。一、二、三。非常好!”

“现在。再来一张。好的。”

一张合影照片,留住的,是兄弟跑团,永恒不变的情谊。

十年虽久,记忆何曾衰退。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