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作为帝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它拟定法律、制定政策、组织政府甚至干预司法。“帝国元老院”是帝国所有权力的中枢。上述三大机构不过是元老院统治意志的形式体现。
元老院制定政策后由执政官和枢密院颁布执行,元老院拟定法律后由国民议会和政治协调委员会讨论通过,元老院还制定司法程序,就某些重大案件作出指示和规定。不仅如此,帝国执政官、国民议会议长、政治协调委员会主任委员、帝国法庭首席大法官,甚至帝国最高检察官通常都是由元老院成员包揽兼任的。
不仅没有传统民主国家的三权分立,连选举制度也颇为特殊。元老院每十年举行一次选举,每届选举选出三名元老和相应的三十名候补元老,但候选人却都是元老院本身举荐的。虽然帝国宪法允许民间和国民议会可以推举元老院候选人,但立国至今仍未有先例。其次这种选举是间接的,由国民投票选出的国民议会代表进行秘密投票选出。
即使是国民议会代表,也并非直接选举产生。民众唯一能决定的是选谁当他们的社区议会代表,由这些最基层的议会代表选举地区议会代表和地区政府领导人,再由地区议会代表选出代表本行星的帝国议会代表和行星地方政府。
而且根据宪法和《新罗马行星地方选举法》,上一级的议会有权撤消对所辖下一级议会的选举结果,直接委派或指定专员当任下一级议会代表和政府官员。虽然这种规定是有条件的,即选举结果遭到三分之一选民或选举代表的联名舞弊举报并且调查后确认情况属实,但仍然意味着元老院控制的帝国国民议会也完全控制着帝国全境内各级议会与政府的选举大权。
至于集中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精英的政治协调委员会,对外名义上与两院制国家如英仙联邦的参议院对等,但其实际作用却仅相当于一个高级顾问机构。
所有这些政治建筑都是建立在一个奇怪的基础之上——没有政党!帝国宪法规定境内不允许任何政治团体的存在。国民的政治诉求只能以个人名义自发实现。公民对政府不满,可以上街游行,可以到枢密院大楼前抗议,可以到国民议会发表演,甚至可以到仲裁委员会控告政府,但所有这些行动只能由本人一个人去做,不可以发动和串联其他公民一起去。
除了对选举舞弊举报可以进行联署外,公民在政治上几乎就再也没有联署和串联权力,所有合法的政治斗争都有严格限定在个人层面上,只能是“一个人在战斗”。
因此,在联邦许多人眼中,新罗马帝国是一个充满专制与独裁特色的集权主义国家。就连帝国境内一些激进的民主人士也将帝国制度斥责为“人类历史的逆流”,而与之相对的联邦民主制度则成了“人类历史的潮流”。
可就是这一逆一潮的不断壮大发展,最终促使了跨越上万光年的星际争霸战争持续了两个世纪后终于迎来了完结。原本政权林立的银河系第二象限英仙旋臂星际,如今统合成两个星际国家――新罗马帝国与英仙星际联邦。
中央集权制度的新罗马帝国治下的行星主要分布在英仙旋臂相较而言靠近银河中心的内段,三权分立制度的英仙联邦治下的行星则分布在旋臂的外段。
双方以日心银道系坐标系统一百三五度线为界。因为在银道系坐标上,这条线上宽达约四千光年、纵深约一千光年的空间里几乎是绝对的真空。这里既没有任何形态的恒星,也没有行星,就连星际尘埃也少得可怜。纵深达一千多光年,令所有人类飞船无法一次性以超光速飞越,中途总要改出超光速进行机器维护和安全检查。所以成了双方防备对方入侵的重要边境空间。
这条线称为一三五线,而其所在星际空间宽度接近一千光年、充满了危险的地带成了英仙旋臂星际人类世界的鸿沟,就如古代的楚河汉界、三八线。
帝国与联邦两国虽同种同源,但却因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而水火不容。双方的国民和政府都认为自己才是继承地球文明的正统,都认为对方应当归顺于自己。结果谁也没能服谁,只能诉诸武力。
原本纷乱的争霸战争也就逐步演化成两大星际强国的对抗。
即使两国中间隔着宽广、荒凉、危险的星际边境,野心的膨胀仍然没能被阻隔。
当帝国与联邦都扫清了各自境内的异己势力后,在公元2889年基督教圣诞节,双方的边境巡罗舰队在一三五线附近帝国境内的“郑和”恒星系统发生武装冲突。这场大规模的舰队冲突最终演变成一场全面战争。
“郑和”星域冲突后,当时主政联邦的总统荣光辉和他的内阁,坚信凭借联邦强大的实力足以一举吞下帝国的五千光年江山。在公元2890年元月,联邦派出了奥斯卡·罗延塔尔五星上将率领的联邦国防军主力舰队,飞越一三五线,企图以钳形攻势突击帝国首都“新拜占庭”行星。
面对来势汹汹的联邦军两万艘星际战舰,处于劣势的帝国军只能坚辟清野、诱敌深入。直到“新拜占庭”行星附近,由杜义敏元帅指挥的帝国舰队才利用“喜玛拉雅”恒星产生的耀斑进行掩护,发起“喜玛拉雅”星域会战,将联邦舰队各个击破。号称一代名将的罗延塔尔五星上将光荣牺牲。
至此,战争的平倒向帝国。可是帝国的元老们此时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急于消灭联邦,一统英仙旋臂星际。在元老院的督促下,杜义敏元帅亲率一万艘战舰反击到联邦境内。
联邦才的指挥官粟瑜脱颖而出,带领从帝国境内落败而归的联邦舰队不断袭扰入侵的帝国舰队。
由于这场战争最关键的阶段是在两位拥有纯正中国血统的主帅之间展开,故而被后世史学家称为“中国将帅的决斗”。
决斗最终以年轻的粟瑜将军带领的残兵败将取得全面胜利。帝国中央舰队在最后的“马丘比丘”星域大会战中被分割包围,几乎全军覆没,杜义敏元帅被迫下令投降,然后自杀殉国。
经此两役,双方国力巨损,军力疲软,均无力向对方发起大规模攻击。双方只能暂时摆兵,在“太极”行星签订《停火暂行条约》,约定在协商出更完善的和平解决方案之前,不主动攻击对方,使两国形势总体上处于和平状态。
但实际上,缔约各方仍然以规模的舰队不断向对方边境发起渗透和反渗透、袭扰和反袭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现在,才出现了稍微缓和的态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