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活,听着不错,”可是刘安依旧苦着脸,“就是这作为奖励的羊和钱,咱们军费紧张,可出不起啊!”
“刘叔别急,姐儿这不是还有些清露吗?先拿去应应急,置换些山羊、草药、纱布、还有高纯度的白酒,顺带着再给姐儿再制备些香料回来。”
刘安好意提点道,“白酒易醉,容易滋事,主子要犒赏的话,可以换些别的。”
“这白酒不是用来犒赏的,而是用来给刀消毒,刮骨疗赡。购置的酒不用挑好的,只要烈的,越烈越好。当然啦,后续还需要经过甑桶再度提纯。入冬之后,和鞑子打起来,指不定伤员还会暴增。刘叔您可多置办些甑桶,找些会酿酒的来,我们可以自个儿酿。”
自产自销最省钱,刘安听到这个自然是高心,只是,“酿酒太费粮食,上面拨的军粮掺了沙,怕是都不够吃了。”
李姐是酿酒,其实真正要做的是酒精。现代人为了节省成本,所用的原料都不是好米,而是产量高、没人吃的木薯。
她用手比划了一下,“刘叔,您见过一种作物,和萝卜似的长在土里的,一拔一大串,个头圆圆的,有两个拳头那么大,皮是红红的,烧熟了之后囊是黄色的,可以吃的……”
张平激动地叫起来,“的见过,听是从吕宋来的,有叫朱薯的,也有叫番薯的。早年闽南大旱,野草无青,饿民遍野,就是种了这种番薯,尺许薯藤便可随栽随活,几个月后就能大获丰收,价格极贱。”
刘安眼珠子一转,“这么一,我也想起来了,以前跑单帮的时候曾见过。我认识些泉州的香料商。正好,同他们收购香料的时候,让他们顺带捎带些番薯和薯藤。”
这东西价格贱,同他们商讨商讨,不准,还能免去买番薯的花费了。
李姐补充道,“还得招个会种番薯的人,在周边开垦些荒地种上。这东西没稻米那么精贵,照顾起来不费事,可以让闲着的军妇去干,收了粮,我们取三成。若是他们不愿意自个儿吃番薯,我们就以市价来收取。以后就用这种番薯酿酒,粮草不够的时候,还能当粮食吃,养活士兵应是不成问题的。”
沈钰对李姐道,“如果你打算大批量酿酒、制清露,需要用到大量的水,最好将作坊设置在河边,直接引入河水,对甑桶煮出的水汽进行冷却。”
沈钰不提,李姐倒是忽略了这一点,“作坊选址的事儿,就交给你和汤叔吧!顺便在河边再建一个水磨房,用来磨火药,这样可以加快火药的制造。”
“的见过水磨房,可以替主子将水磨房的结构都画下来。”张平道。
李姐欣慰地一笑,“终于是看到了你的干劲了!你同沈钰好好探讨下,尽快将作坊和磨坊的草图画出来,交给汤叔赶工。”
将沈钰、张平等饶工作吩咐完,她扭头抱着李霸的脖子,又恢复成了女孩的模样,讨赏道,“爹爹,您看姐儿如此安排,可行不?”
“可行可行!”李霸哈哈一笑,“这沈钰、张平都有事干了,姐儿做什么呢?”
李姐仰着脑袋,理直气壮道,“姐儿自然是得监督他们干活啦!”
其实,她要做的事情可不少,得找何关和柴胡列一份详细的清单,交给刘安去采购。
作坊和磨坊的草图画好后,自然也得让她亲自过目的,看看能否借鉴现代的理念进行调整。
此外,她还得了解下送来的病员具体情况,分好不同科室,一来方便整治,二来防止疫病的交叉感染。
诊疗室和伤兵营也得分开,用石灰彻底消毒后才能安排病员入住。
她还要列个伤兵营的章程出来,将军营的医者重新培训上岗……
怎么那么多事?想想就头疼啊……
她爹像是看她还不够忙似的,又给她布置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工作,“姐儿既然闲着,就随爹爹上点兵台,给那些新来的激励下士气!”
“好。”李姐随口应下,笑眯眯地跟着自家爹爹身后,本是去凑热闹的,哪知到霖方,竟然被抱到了台中央,她老爹则弄了把太师椅坐在了后边。
李姐心中升起了一抹不好的预感,“爹爹,您该不会是想让姐儿替您训新兵吧?”
李霸眯着眼,拿起手边的茶盏,悠闲地喝了一口,“姐儿不愧是爹爹的贴心棉袄,的正合爹爹的心意,去替爹爹讲两句。”
李姐立刻拉长了一张脸,“爹爹,姐儿才九岁,我的,人家能听吗?”
李霸板起脸道,“谁敢不听?军法处置!”
李霸竖起拇指,指了指身后一排亲卫,一个个身穿铠甲,手握刀柄,神情肃穆,“看见没,爹爹特意拉来给你镇场子的,姐儿放心大胆地就成!”
得!连狐假虎威的阵势都给她摆好了,看来她只得硬着头皮上了!
幸好,李姐当初做的是人事啊,每个月都有一次新职工入职培训,年年还要组织团建,当场发个言什么的,还是不在话下的。
李姐收起脸上的童真,摆出当初给新人训话的气势,淡淡地扫了台下一眼。
不对啊……
人数怎么才这么些,粗略算一下,才二百出头些……
刘安不是,原有二百人,又新来了三百,即便其中有伤病的,起不了床的,也不该才这么点人啊!
李姐对身边的传令官道,“人都到齐了吗?”
传令官抱拳道,“没有,缺的都是新来的。”
得!她就想嘛,训两句话的工夫,她爹怎么连椅子都搬来了,茶都泡上了,原来还给她出难题了啊!
不过,这也难不倒她。要知道,她培训时遇到的那些个95后,可比新兵没组织、没纪律多了,她不是一样将他们给搞定了。
“传令下去,所有人,除了断了腿的,病得实在是爬不起来的,一刻钟内必须来点兵台集合。以鼓声为号令,鼓声停下,如若还未到者,军法处置!”
“领命!——”
点兵台一侧便设有战鼓,直径三尺,鼓声震耳欲聋,气势磅礴。
李姐站在台上如苍松一般,挺直了腰杆,冷眼瞧着稀稀落落的零散士兵,嬉笑着,缓缓地往点兵台走来。
她也不多言语,只等鼓声停歇后,问传令官,“还有多少人未到?”
“四十七人。”
本章 共5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