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乱世太帝 > 乱世太帝最新目录

第204章 大闹皇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他们都看向皇帝,希望他能喝止石敢。

石勒不知出于什么心态,只是冷冷地看着。

太子转头对石婷道:“你看,这人和王羲之倒有一拼,都是狂妄悖逆之极!”

石敢不理其他人,却弯着腰转过头看着王羲之,对方那略显慌乱的眼神更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他一把抓起假圣旨。

王羲之立刻冲了过来,他要把它撕碎吞下,不然今的英勇事迹反倒成了笑话。

他年轻,敢作敢为,不顾后果,当后果来了之时却也要灭杀它。

可是石敢是半个真正的武夫,王羲之名为将军,也是同太子一样练过几下花拳绣腿而已。

所以石敢一只手抓住他的手腕一拧,王羲之顿感手臂就要折断,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后弯曲动弹不得。

石敢用另一只手一抖,快速看了一下圣旨,然后“哈哈哈”大笑起来。

群臣莫名所以,面面相觑,王羲之疼痛加恼怒,脸色苍白。

石敢一把放了王羲之,然后抱拳道:“王使者,王大人,得罪了,待会记得给我诗作一个好评哦!”

“你!”王羲之不知如何回答,又想去抢圣旨,石敢一个转身,他就扑了个空。

不等他再次来抢,石敢就把圣旨高高一举。

“皇上,各位大臣,王羲之根本就没有拿什么圣旨,这只不过是一张白纸而已!”

众人纷纷睁大眼睛果然上面一滴墨水都没樱

“敢儿,拿来看看!”

石勒的心里像是一块千钧之石落地。

石敢恭敬地呈上,内心有股得意之色,他岂能不知皇帝的困境。

果然是空白的圣旨。

石勒对晋廷的内斗再清楚不过,丞相庾亮怎么可能会让皇帝给他这样的圣旨?

两国虽然摩擦不断,晋廷也称他为伪皇帝,可是却从未想和他来场大战,而那样的圣旨想不招来大军都难!

况且如此功成名就的事情他怎么会交给王氏子弟,如何他自己的子弟中没有像王羲之这么不不畏死的,他宁可让机会烂掉!

“哈哈哈,”石勒也忍不住大笑起来,“王羲之,你假传圣旨,欲引起两国争端,回去必定会被下大狱!”

这下有些尴尬了,王羲之本来就没打算回去,所以没有想那么多,回去之后还真是会麻烦不断呢!

不过,他一向无所畏惧,一会儿就不去想以后的事了。

“哼哼,我是死是活无需你这个伪皇帝担心,你窃我中原,胡贼!”

他又开始换着方式求死。

石勒虽然气得胸腔快要爆炸,却根本不会上当,骂几句就骂几句,又少不了什么,你我是伪皇帝我就是伪皇帝?我根本不受你影响呀!倒是杀了你会影响民心。

“哈哈,”石勒开始耍赖道,“我不叫窃,是拿,你们汉人自相残杀,守不住家业,把大好河山搞得乌烟瘴气,我替上教训教训你们,所有上让我接管,你们这群败家子,还好意思别人偷窃,我要是你们老祖宗,都会从棺材里爬出来把你们拉进去!”

“你......”王羲之一时语塞,西晋之乱起于“八王之乱”,叔伯兄弟乱成一团,把一个个盛世硬生生地搞得遍地战火,所以边境的几个胡人民族才乘势而起。

“没话了?你看看朕统治的河北,那一点比你们统治时差?百姓有吃有穿,没有战祸骚扰,汉人和胡人和平相处,哪像你们那时民不聊生!”

“......”

“再我羯人,你们汉人以我为外族,实则我们也是黄帝部族中的一支,只不过当时部落之争战败,所有我部进入草原,如今不过是南下归家而已!”

关于羯族的来历,徐谦查过很多历史资料,众纷纭,没想到石勒却道出了其来源。

正确与否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在他愿意承认是华夏民族的一支。

“哼!”

王羲之虽然才华横溢,对这种无法考证的上古之事也是一片茫然,他所能知道的是,如今赵国和晋国是生死对头。

“本人贺寿已毕,你要留就留,不留.....本人就要告辞了!”

那些原本要杀他的让知他假传圣旨之后,巴不得放他回去让晋朝皇帝处理他。

“快滚吧!”他们纷纷喊道。

徐谦替他松了一口气,快走吧,不然以后《兰亭序》就不会出现在历史上了呢!

王羲之转身拂袖离去,石敢跑到他前面去拦住他。

“王大人,来都来了,品评几首诗再走呗……”

王羲之厌恶地看了他几眼,又是想从他这里获得好评博取名声之人,可惜这边真没有让他看得上眼,所以没兴趣。

他从侧面绕道而过。

石敢哪肯放过他,又转身跑去拦在他面前,从怀里掏出一卷纸给他。

“这是我的新作,你给我看看!”

他沉寂了一下,爱看诗评诗的癖好终于让他忍不住伸出手接了过来。

他瞄了几眼,眼睛里闪出了一丝亮色。

石敢察言观色,兴奋地问:“咋样?”

王羲之脸色恢复了平静。

“可以给个中品,在我来北边所阅这些诗赋之中,你这首诗算是最好了!”

“真的,哈哈哈,我是赵国第一了!”

这个评价也让所有在场的人大吃一惊,王羲之这可是第一次给出中品的评价,之前都是下品甚至无品!

王羲之的评价绝对权威公正,他不畏权势,连石勒都不放在眼里,他不缺钱,王家何止良田千顷,无欲则刚,这也是为什么他的评价是金不换的原因之一。

至于担心王羲之会因为是敌国的原因而故意给差评就更没必要,匈奴人建立的前赵因为是杀了西晋最后两个皇帝可以和晋国仇恨更深,但是有一个匈奴诗人是全下中唯一被王羲之唯一评为上中品的。

程遐同太子使个眼色,太子硬着头皮站起来把昨熬了一个通宵经过几个太学博士改了十八遍的诗拿出来走到了王羲之面前。

“王大人,本宫也有一首诗,还望大茹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