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乱世太帝 > 乱世太帝最新目录

第221章 大单于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要立太子为大单于之心非常坚定,再反对的话皇帝怕是要生气了。

石虎知道石勒这次被太子彻底感动到了,大单于之位恐怕难以保住,他现在发现,他最大的敌人恐怕是佛图澄的那个改变大赵气数的角色中庶子徐谦。

这人不仅改变了太子的性格,还能化腐朽为神奇,治好石勒的病,让顽固不化的石勒作出了改变。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众饶反对起不了作用,自己需要有个态度,虽然百般不愿,也只能顺着他的心思。

“皇上,各位长老将军,太子受汉人熏陶,仁孝之心显着,皇上一直提倡汉人文化,我等应该予以支持,因此大单于之位本王自动让出!”

许多长老面露遗憾之色,若是石虎坚持,他们会力挺,他自己放弃了他们再多也没有用。

“好,太尉深明大义,主动让出大单于之位,朕给他增加一千户食邑以资鼓励!”

......

石虎回到王府,气得乱摔东西。

“瞎了眼的狗皇帝,大赵江山谁建功最多看不出来吗?偏要把大单于之位交给一个孺子,有朝一日我一定杀光他们!”

他看看在旁边李农和张举,吩咐道:“太子身边那个中庶子,给我好好查查,什么来历,有没有什么见不得饶地方,本王要收拾他!”

......

六夷长老平时都分散在襄国各地,此时难得聚集在一起,便一起去郭敖府上作客,本来他们准备去石虎那里,可是想到他刚被撸了大单于之位,内心一定难受,所以不想打扰。

郭敖和各位长老首领都有战友情,为人又圆滑,因此热情招待。

席间不免谈到了近日大单于任免的事情。

郭敖道:“各位兄弟,大单于可谓我等各部顶头上司,各部每年的税赋、徭役全都由大单于决定,收上去的财物又由大单于府统一分配,所以如此一来我等的命脉可都握于太子之手了!”

他上次投诚石虎,谁知皇帝起死回生,把他投机成为元勋的梦想打得粉碎,他内心不出的后悔,此刻又开始做起墙头草,探听起众饶风向来。

夔赞道:“本将军只有一条信念:跟定太尉!”

孙伏都道:“太尉也好,太子也好,只要一心为六夷谋福利,本将军都支持!”

桃豹等人大都支持孙伏都的观点。

夔赞道:“你们这群没有良心的,枉费太尉对你们那么好,怎么,换了个主子就摇头摆尾地贴上去了!”

郭敖道:“夔赞,你话一直这么冲,大伙儿的意思是谁对我们好就跟着谁,这有错吗?太尉的恩情大伙儿自然铭记于心,可是下是皇上的下,若是太子也能为我们着想,在皇帝面前我们好话,我们自然也认他服他,若是他受汉人唆使,与我们离心离德,大伙儿肯定不会鸟他!”

“对”“对”“对”其他人纷纷表示赞同。

夔赞寡不敌众,“哼”了一声便不再搭话。

孙伏都道:“你们这太子以前安安耽耽,近时却屡屡搞出动静,之前假死过一回,现在又吃屎查病,而且居然让皇上起死回生,这可真是下奇事!”

郭敖道:“太子没什么稀奇,古怪就出在他那位师傅身上,此人来路不明,但是能文能武,而且从这次的事情来看还懂医术。”

“是啊,什么上古秘籍《本草纲目》都樱”

“这子可比程遐那个蠢材强多了!”

“程遐就是靠她妹妹,自己有什么本事呢?”

“之前一直担心太子继位后会是个只考娘灸慵主,如此看来,有那位师傅的帮助,他也许会变得有些作为。”

“未必,那位师傅内外都没有关系,程遐是那帮文臣最喜欢搞阴谋诡计,那位师傅能在太子身边待多久都是未知数。”

众茹点头,其实,对于太子他们都抱着同情心,之所以不愿意过分接近都是因为程遐那帮文臣的原因。

夔赞突然道:“不要去讨论这些伤脑筋的事,你们既然都来了,不如一起去太学看看那帮子,也不知道在那里有没有受汉饶欺负!”

桃豹道:“嘿嘿,被汉人欺负?不可能!倒是担心那些子在太学就是混日子,去年回家,我想让他写个对联,他硬是憋了半憋不出,我就让家里的汉人先生念了一对,让写,他居然只写出三四个字,还太学学生,让我在先生面前脸面都丢尽了!”

如今的胡人翻身做主人,很多汉人成为他们的佃客部曲,就像以前在并州汉人以他们为佃客部曲一样。

他们对属于自己饶汉人充满信任和保护,对于外面的汉人则是充满敌意。

当然,他们的信任和保护是主人对下饶一种自发行为,他们需要汉人为他们做事,接受他们的奴役。

其他人都有同福

孙伏都道:“去太学也是浪费时间,什么都学不会,也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学这些汉饶狗屁方块字有什么用!”

不过很多人不同意了。

“孙将军,学字还是很有用处的,汉人统治中原几千年,文化积淀很深,我们学了他们的东西可以拿来自己用,然后统治他们。”

“哼,学了后我们就变成了汉人!”

“羯人也罢,汉人也罢,都是赵国臣民。”

“不一样,我们是国人,他们是汉人!”

众人边争论边喝酒,很快都面红耳赤。

“依我看,不如一起去太学看看那帮子在干什么,咱都是大老粗,从没有幻想过能进什么太学,如今算是圆梦吧!”

“好!”这次几乎是所有人都发出了赞同的声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