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殷商三十年 > 殷商三十年最新目录

第229章 姜尚的第一个作战方案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有比干和箕子两位大佬友情捧场,恐怕,姬昌就真的是自娱自乐了。

不过,现在和自娱自乐也没有太大分别。

“西伯是大文豪!写书还不是轻轻松松?”比干道,“况且,《易经》的题材众,阅读门槛较高,市场反响不够强烈也在情理之郑我想,西伯对此是有一定的预见的。但是,西伯还是写了。这明,西伯没有被市场所奴役。这就是大文豪!”

啪啪!

姬昌鼓起了掌。

“比干老弟一语中的!”

姬昌拿起自己写的《易经》,道:“我喜欢推演道,推演未来。这些事情,市场是不感兴趣的。市场感兴趣的,唯有美色和杀戮而已。从本心出发,我就无法迎合市场了。”

“西伯有主见。”比干道。

“哈哈,我现在就是阶下囚,还有什么必要迎合市场呢?就算迎合了市场,又能得到什么?能换来自由吗?不能。那我干嘛去迎合市场呢?市场并不能给我回报我需要的东西啊。”

“不过,能获得一些商业价值,还是比较有意思的。”箕子道。

“我不追求什么商业价值,只希望通过这本书搞清楚一些东西。”姬昌道,“现在,我愈加感觉,我的目标就要实现了。”

“哦?”比干好奇道,“西伯是准备完本?”

“完本是不会完本的。不过,《易经》的主体部分,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是零碎的补充,以及修改的工作。这本书,可能会一直写下去,因为我的推演是不会停的。”

“西伯的定力让我佩服。”比干道,“这才是严谨治学的人啊。”

“话,西伯,你能不能双开?”箕子道。

“……”

姬昌吃惊地看着箕子。

这个家伙,还想要他双开,真以为写书很容易吗?幼稚!

直到现在,姬昌还记着自己当时吃惊的模样。

那个箕子,真是太好高骛远了。

一本书,写着就很不容易了,还同时写两本书?

真是太幼稚了!

还是比干比较靠谱。

“箕子,不要异想开了。写一本书,就已经很不错了。”

比干指着《易经》道,“西伯能够写出这样的书来给我们看,已经是非常好的结果了。你还想着双开,双开你妹啊!双开!”

箕子道:“我不是希望西伯成为一个高产作家嘛。”

姬昌哈哈大笑:“高产,不一定就是字数多。《易经》的连载速度虽然慢,但带给大家的快乐,一点也不比其他多字数的书少。既然能产生等量的快乐,就也还行啊。”

“嗯,如此看来的话,西伯可以华为高产作家一粒”箕子琢磨道。

从比干的话中,就能听出来,比干是写过书的,有过写书的经验。

很多事情,只有做一做,才会有经验。

写书,就是这样的。

不去写,你永远也不知道你的水平有多低。

回贡时写作《易经》的日子,姬昌自己也不知道,他是怎样坚持下来的。

或许,就是这样一又一地写着,就坚持下去了吧。

望着姜尚出去的身影,姬昌想到邻一次见到姜尚的场景。

“哎呀!”吕尚一拍脑袋,“非常抱歉!只因仰慕西伯侯的为人,所以才梦想着有幸为西伯侯送一趟外卖。结果,就莫名其妙地走到这里来了。”

“你这家伙!打扰了西伯侯休息!”被捉弄的侍卫又要动手。

“所以非常抱歉。这份熟牛肉,就当作我的诚意,请收下吧。”

哈哈,姜尚那个家伙,很有心机嘛。

姬昌露出了笑容。

当初,他怎么就把这个油嘴滑舌的人招募到岐周了呢?

他不打算白拿姜尚的熟牛肉,想要付钱,但姜尚却不要钱。

“西伯侯真是高风亮节。您是我的偶像!素闻西伯侯学识渊博,与其付钱,不如给我上一堂课吧。”

“哦?”姬昌诧异,“你不要钱,想听课?”

“正是!”吕尚认真地回答。

即使到了现在,姬昌也感到惊讶。

果然,免费的东西,背后都是很深的目的。

姜尚不要熟牛肉的钱,却想要在岐周获得一份事业。

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对了,当时的学术交流是怎样的?

姬昌记不太清了。‘

但他知道自己很满意。

对姜尚这个人才很满意。

“吕尚啊!你满腹韬略,有经纬地之才,却蹉跎于商贾之间,可惜啊。来我岐周如何?”

“大王,臣诚惶诚恐!今能一睹大王的英雄风姿,就心满意足了。怎敢奢望什么职位?”

“你不是来求职的?我不信。”

“大王,我是有这个想法,但我并没有拿得出手的工作经验,很担心令大王失望。”

“我想也是。你都44岁了,还是一事无成。想必就是这个原因导致你进不了殷商、诸侯的法眼吧?”

吕尚默然。

“但我,愿意给你一个机会!”

姬昌充满信心地道,“经验这东西,则有,不则无。除了经验,我更看重你的未来。能够在谋生之余,自学成才,证明你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不差。另外,假借错送外卖,来争取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明你很有上进心、很有谋略。”

“大王,我不是故意要欺骗你。你的确是我的偶像。能给你送一份礼物,我很荣幸。”吕尚道。

“你是上赐给岐周的礼物。来西岐,当我的执政官!”

“谢大王!”

就这样,吕尚签约了姬昌的岐周。

“大王,臣现在就为您献上一策!”

姜尚的确是满腹韬略。

至少,他对殷商局势的把控,已经炉火纯青。

这可以从他献上的第一个计策看出来。

他,要立即离开朝歌。

实际上,姬昌当时并没有什么察觉。

他还是打算像往常一样,吃过饯行宴之后,再启程返回岐周。

但姜尚让他改变了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