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郡主的谋略 > 郡主的谋略最新目录

第一百三十九章 旧时事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个捕头的活做做。这位皇子年将十五,排行第九,母妃出身清贵书香之家,可她兄长给力,幼时就舞刀弄枪,及冠后,就随军去了边关,参加过大小数十场战役,杀敌勇猛,现都升任左将军了。在军中混的很开,再积攒点功绩保不齐哪天就可以调入京中巡防营了。所以这位皇子按理在文武两派都吃得开,可人家就是太正直了,看到什么不平事就说就管,管那人后面谁罩着,反正我爹是皇帝,我爹腿最粗,别人硬扛不过。皇帝刚开始还挺喜欢他的,年岁小,嫩嫩的,爱撒娇,爱告状,满足他做父亲的自豪感,再加上九皇子的母妃为人十分本分,安安静静过日子,从不在后宫搅动风雨,人家兄长又立有战功,这种有利而无一害的妃嫔及皇子就放心宠着呗。可九皇子管闲事的频率太高了,几乎每天都有朝臣找皇帝告状。久而久之,父子间的孺慕之情慢慢消退,皇帝再见着他都有点烦,想躲着走了,九皇子就从宠儿成了可怜儿。可人家心态好,觉得自己长大了,霸占父皇那么久,也该让让其他兄弟,反正他的待遇一如以往,没有被克扣过。他佛系,没事该吃吃该喝喝该告状告状,皇帝可没有精力一直关注他,慢慢的九皇子在皇帝跟前被提及的次数越来越少。

程问觉得九皇子这样子很好,想做当世狄仁杰是个了不起的兴趣爱好,不影响他应聘皇帝这一职位。见不得以大欺小、恃强凌弱、坚决拥护人间正道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他要是上位,亲爹错判的案都能推翻,这不正是自己想要扶持的人嘛!

于是程问借着上衙的便利时不时进宫给皇帝上奏本混个眼熟,也时不时的误入九皇子必经的书房、鱼池、斗兽场。每次他都一副着急忙慌之色,每次都是九皇子先看到他在那儿跟无头苍蝇似的乱窜,每次两人说话,程问总是感谢九皇子一番,夸赞九皇子一番后,迷蹬着走了一圈接着回到了原地。这时,他才不好意思的请求九皇子派人给他指个路,正义感爆棚的九皇子每次都亲力亲为,美其名曰:做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他担心程问这个连路都不认识的官,再东拐西拐迷了路,误入禁地可就不好了。

一路上程问就会和九皇子谈论在家乡时遇到的人和事,鬼神之说肯定不能说,精妙绝伦的破案集还是可以先聊聊的,毕竟程问小时候看过一堆这种类型的话本子,他还闲得慌给作者纠正逻辑错误,写反馈信给书肆,鞭策写话本的作者后几部书越发精益求精,生怕再被这样的人一个字一个字的纠错,反馈稿写的都可以和书一起出版了,那样子情何以堪啊?王者级玩家程问深知攻略新手村菜鸟九皇子需得循序渐进,所以他每次都停在精彩之处和九皇子告辞,挠的九皇子心痒难耐迫切需要知道下情,这下他就可以从主动出击转为被动接招了。即使别人觉得他和九皇子的巧遇太频繁,他也不怕,九皇子会主动为他扛锅的。

等到九皇子以为他俩是知己时,他再潜移默化的建议九皇子要为父分忧,不能像两位兄长般斗的跟个乌鸡眼似的,啥正事都不干,败坏皇帝在民间的威望。他要做父亲的帮手,就如狄仁杰助女皇那般,让这天下河清海晏、四海升平。九皇子觉得逻辑上没毛病,照着去求父皇给个差事做做,开启了助父之路,其实是做实事刷百官好感之路。

有了九皇子对比,上面两大派皇子在皇帝心中的印象就更糟糕了,皇帝觉得要是把太子之位给其中一人,另一个不是死就是疯,总之是没活路了。他不想自己的血脉自相残杀,就想稳住他们,给他们画甜饼。可他太高估自己儿子的忍耐力了,他们已经从青年步入中年,耗费了太多的时光争斗,原本可以及时止损的,现在也不愿意退让了,对皇位的渴求已成为他们的执念,他们就如压上全部身家的赌徒般没了退场的资格。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么多人绑在一根绳上,你不走,别人也会推着你走的,幕僚们的你一言我一语,皇宫里传来的消息,都让两位皇子焦虑万分,生怕自己一个不注意就让对方捷足先登了。朝堂上人人自危,生怕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被别人盯上了,那就不死也得脱层皮。

而九皇子这时却带着程问去边关慰军了。这也是程问的计谋,此时留在京中就如抱薪救火,容易玩火自,焚不如远离。他对九皇子进言:可替陛下去边关犒赏三军,激励将士们的保家卫国之心。塞北苦寒,长年风沙侵袭,寸草不生,边城的将士只得战时充兵、闲时作民,身兼数职,十分辛劳。长此以往,难保有人心生怨恨。再者,九皇子也可借此机会拜会一下亲娘舅,加深一下血脉亲情。九皇子的到来确如程问所言受到了军中将官们热情欢迎,宣读圣旨时更令将士们泪目。他们保家卫国虽说光荣,可谁也不想朝廷忽视他们、漠视他们、忘记他们。此刻,九皇子这个朝廷的代表在这些将士心中由一个听都没听说过的符号成为了一个高高在上的存在。高高在上的身份却很亲民,这怎能不让战士们感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