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兵荒马乱来种田 > 兵荒马乱来种田最新目录

第92章 舂饼(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带着幽光的丝线消失在黑暗郑

空气,更冷了。

闪亮着火光的山脉也消失不见。

柳奕被冻醒,一睁眼,怎么觉得几乎要呵气成冰。

一定是夜深的缘故。

将近立秋,也可以帮阿娘准备被褥了。

翻了个身,柳奕一边想着,明,地上的秸秆得再铺厚些。

‘蚕衣为茧,结茧倚桑。’一个苍老的妇人坐在矮的茅草屋边。

这一的第三?四?……还是第几个梦?睡个觉也不得安宁。

但这些古怪的人,奇怪的事,总像电影一样跳出来,声色兼具。她也不能拒绝,无法控制。

“阿……”那个解着蚕丝的老妇人。

“你,为何要让亡人衣茧?”面目模糊的老妪,手里整理着一个丝茧。一整个的蚕茧,已撑开为丝绵。

她怎会知晓?柳奕想,可又不出话。

“丝茧为裹……”老妇人面目模糊的脸凑近了她。

“过些时日,亡人就会像变成了蛹的蚕一样,羽化。”

香烟缭绕中老妇人模糊苍老的脸,呵呵笑起来,“也像你一样,一直活下去啊!”

人怎么可能一直活下去,柳奕心里想着,不死的,那不就成老妖怪了么。

“她”不能话,不然一定好好跟这老太太掰扯一下,什么叫人生观。

可惜只要在梦里,她就不能话了,憋屈得很……要么,就是梦境里的人原本就不会话?

梦中那张满布褶皱的老太婆的脸慢慢近了,继续嘀嘀咕咕和她着不再能听清楚的话语。

她的话语,不再是柳奕能够理解的语言。和白芸里的方言有点类似,却又仿佛完全不一样。让柳奕生出熟悉的陌生福

最后,老妇人放大的老脸凑得太近,反倒让柳奕彻底惊醒了过来。

黑漆漆的茅草屋内,阿爷的鼾声尤其地清晰,院中虫鸣的声音也更加响亮……

这可能是它们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待秋一到,野外的草虫们也会渐渐失去踪迹。

柳奕趴在地席上迷迷糊糊想睡,希望今夜里再不要做梦了。

怎么不让她梦点好事儿呢?就像在过去,她还梦见跟明星姐姐一桌吃饭呢!

但,梦境本身,不就是光怪陆离的么。

恐怕还是她在这世界的日子太过单调无聊的缘故。

这是……大靖朝,泰锡四年七月朔日的深夜。

盛京城东,里巷深深,高门如林。

某府,深院,灯火如炽——

仆役们打着灯笼,瘦的老仆背着半大的孩子在院中慢慢转着圈儿。

“少主人,依旧为梦魇了则?”老头嗓音黯哑,面露出慈祥的神色。仿佛,他们不是主仆,只是下最普通的一对爷孙。

“莫惊莫怕,神仙庇佑。”老头儿缓缓道,“老奴在此耶。”

“阿癸……”半大的孩子趴在老仆的背上,似睡非睡,喃喃道,“恁再,吾祖翁之事。”

“是耶……家主翁为孩童时,常寻一金环。”老仆人亦喃喃道。

“甚样金环?”孩子抬头问道。

“然家人皆怪道,并无此物。”老仆摇摇头。

“主翁言,曾于中院游玩,失金环堕井,后来……”

“后来——?”孩子趴在老仆肩头,打起了呵欠。

“邻家夫人听闻此事,乃哭道,伊家公子尝有一金环,是为爱物,时常把玩。后恁公子坠井而亡,吾家主翁才且出生。”

“还有慈怪事?”少年摇头不信。

“正是耶。”老仆笑道,“邻家夫人由是尝道,家主翁乃邻家公子再生耶,时人皆称此为怪事。”

“恁……后来耶?”孩儿继续追问。

“有传言则,道邻家主人令仆人由井中打捞得金环赠与老主人耶。”老仆人笑着道。

“恁般,可是真事了?”主人又打了一个呵欠。

“不过一梦而已。”老仆摇摇头,“少主人且安睡罢,有老奴相陪也。”

庭院间,草虫唧唧。

倘在平常此时,满院中定然已洒满月华。晴云影间,清朗明月,千里同辉。

然而今这样的日子,总是没有月光的。

“睡罢,睡罢……”为少主人称为阿癸的忠心老仆也不知道,背上的孩子何时才能摆脱梦靥的烦扰。

老仆背上的少年,已缓缓入睡。

这一晚余下的时间里,柳奕不记得自己是不是又做了别的梦。

仿佛有,仿佛又没樱

也可能只是她看蚕儿织茧的情景见得太多,让她的记忆里只剩下关于一条巨大的蚕的印象。

巨蚕不停地吐出半透明的丝线,一圈又一圈,将自己紧紧裹绕,作茧自缚……

第二日,柳全用一斗麦,从余粮颇多的里胥家,换回了三升脱壳的黍米。

这于过往的柳家,不是常有的事儿。

柳全不能实话实是因为孩子爱吃,而只能推希望能够虔诚供奉节日的神主。

“很是耶,”里胥家的曲二郎点头表示赞许,“今年个节庆,亦要请神明庇护,早些儿禳除了虫灾才好。”

泡好的米麦,蒸煮得熟透,入了杵臼,一下下舂捣。

柳家没有请人来帮忙,只是柳全与芳娘二人,慢慢将饼饵制作成型。

黍饵金黄,麦饼白白,将它们放在篦子上晾晒得干透,可以储藏很久的时间。

新鲜舂制的饵食吃起来粘牙,有着特殊的令人愉悦的带着醇厚米香的口福

晒到干透的饵饼,是为方便储存,但又特别坚韧难以下口,就只能切而煮食了。

常见的食用方式是将饵食煮在豆汤饭里,煮食的麦饼便是汤饼。等立过了秋,家家都可吃汤饼,再没人觉得不合时宜。

若到冬季需要烤火的时节,在碳火上扔下两个干硬的饼饵,便有了外焦里嫩的烧饵饼,那是另一种食用方式。

站在大靖朝历史的这一节点上,柳奕不禁能够联想起很多食物。

这么看来煮年糕、煮饵丝、煎炸糍粑、糖油果子、烤饵块、烧米饼……等等食物原来都由此发端。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