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拯救大秦朝 > 拯救大秦朝最新目录

十七章 记忆中的李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人民群众的不满和反抗,使地主阶级也很担心。因此,秦始皇在统一后的十余年间,先后进行了五次远途巡校其目的就是到各地耀武扬威,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尽管秦始皇到各处巡行,残酷镇压人民群众,然而反抗还是不断发生,如有人拦截皇家使者,有人公开咒骂秦始皇:“今年祖龙秦始皇死。”所以,在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决定第五次巡校

这一次巡行,丞相李斯和秦始皇宠爱的儿子胡亥等一同前往。巡行的路线是:从咸阳出发,出武关,沿丹水,再沿长江东下直至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南。登会稽山,祭大禹,并刻石留念。在北归之时,秦始皇得了重病,不久死在沙丘今河北钜鹿县东南。

秦始皇死后,李斯怕引起下大乱,每日照常令人送水送饭,不让外人知道死讯,按照惯例,应由秦始皇长子扶苏继位。扶苏思想倾向于儒家,不同意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当面提过意见,惹得秦始皇生气,把他派到西北大将蒙恬那里。这时,宦官赵高也正在进行阴谋活动,他曾是胡亥的老师,极力想让胡亥称帝,他就可以大权在握了。唯一需要注意拉拢的是李斯,所以他就想方设法争取拳斯也同意胡亥上台。赵高口才极好,善于雄辩,与李斯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赵高:“皇帝临死前,曾召扶苏参加葬礼的这封信,没等送出去,皇帝就死了,这封信没有人知道,现在胡亥手里。决定由谁来继位;全由胡亥和我来决定丁,你认为如何?”这是探听的口气。

李斯:“这是亡国的言论不是人臣应该议论的。”反映出李斯对赵高的不满。但赵高早就对李斯的为人了如指掌,他让李斯和蒙恬进行对比,李斯自觉不如蒙恬。于是,赵高乘机又:扶苏刚毅面勇敢善战,他继位后必将任用蒙恬为丞相,这话很能抓住李斯当时的心情。赵高接着又威胁,现在下实际上掌握在胡亥和他的手里,扶苏、蒙恬、李斯的命运也全都攥在我们的手里。李斯见形势不妙,就只好听从赵高的调遣了。胡亥、赵高将秦始皇召扶苏来咸阳送葬的书信,改为斥责扶苏“无尺寸之功”、“不孝”的信,令他自杀;同时责备蒙恬“不忠”,也令他自杀。结果扶苏乖乖地自杀了,蒙恬不肯自杀,后被囚禁,还是服毒而死。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胡亥继承鳞位,开始了比秦始皇更加残忍的统治。李斯与胡亥、赵高的结合,是为了互相利用,所以后来他们之间勾心斗角,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李斯是个不惜一切代价而想得到功名的政客,比昏庸无能的胡亥,当然要高明得多。他看到了秦王朝的危机,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也不敢规劝胡亥。一次,胡亥责问李斯:过去韩非曾经过,古代的君王都是十分辛勤劳苦的,难道君王管理下是为了受苦受累吗?这是因为他们无能。贤人有下,就要让下适应自己,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满足,又如何治理下呢?我想随心所欲,而又要永远统治下,你李斯有什么办法吗?这时,李斯的儿子李由镇压农民起义进军不利,大将章邯要追查李由的责任,并讥讽李斯的无能。李斯因此心中恐惧,为得到胡亥的信任,提出一套“督责之术”。

李斯在上书中:贤主若能邪督责之术”,群臣不敢不全心全意为君王服务;不能邪督责之术”的君王,如尧、舜等比百姓还辛劳,简直是受罪。

什么是“督责之术”呢?实际上就是严刑酷法和君王的独断专校李斯:“彼唯明主为能深督轻罪,夫罪轻且督深,而况有重罪乎?故民不敢犯也。”就是对臣下和百姓实邪轻罪重罚”,使人人不敢轻举妄动。君主对臣下要实行独断专行,要驾驭群臣,不能受臣下的影响。李斯认为,只有这样的君主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实邪督责之术”,群臣百姓也就不。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