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警官啊,你怎么突然怪怪的呢?我都好像不认识你了。”冯宝有些担心了。
“没事,放心吧。”谢岩回过头,对冯宝笑道:“看到些事,有些感想而已。”
冯宝见谢岩恢复如常,不禁大为宽心,语气也更随意了:“看到啥了?来听听。”
谢岩道:“大约半个时辰前,我们从禁兵的宿营地边绕过,他们没有发现我们。”
“这算什么事啊!”冯宝完全没在意地。
“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大唐衰落的原因!”谢岩还是很平静地道。
“什么原因?”冯宝好奇心起,问。
“和平太久了,军队连应有的警惕之心都丧失了,而没有警惕心的国家和军队,距离衰败也就不远了。”谢岩出了自己的想法。
冯宝似懂非懂地问:“那如何提高警惕心呢?”没等谢岩回答,他突然精神一震,道:“就是你的改变!是吗?”
谢岩微微点头,道:“如果可以,我想试试,看看能不能改变一些东西,或许这就是老把我弄到这儿来的原因吧。”
“好啊,既然一起来,那就一起做,一起去改变!”冯宝颇为兴奋地。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二人相视一笑,自有默契。
还没等他们起其它事,又有军士急走而来,报:“前方十五里有山,翻过山就是‘下马镇’,山下有大路可绕行,张队正让的来问,有哪条路?”
“现在是什么时辰?”谢岩问。
“大概在快过丑时。”报信的士兵答道。
谢岩心中算了一下,再对士兵道:“你去告诉张队正,走大路。”
士兵离开后,谢岩又叫过石子,道:“你去传令,令所有人加快速度,跑步前进,随军商人上马车,留下的禁兵,全部上马,不得掉队。”
“校尉有令,加快速度,跑步前进;商人上车,禁兵上马,不得有误!”石子一边跑,一边呼喊,将军令大声传递下去。
除去裴士峰和离开的禁兵外,还有二十来个随军行动,他们通过这大半日行军,终于感觉到自己和“武平堡”军的差距,无论是在军纪上,还是对军令的执行度上,都相差不少,此时听自己又被“优待”,别人跑步,自己骑马,身为军饶他们,自尊心怎么也接受不了,便派出两名代表来找谢岩,要求和众军一样,跑步前校
谢岩欣然的接受了他们的请求,待他们走后,对冯宝道:“你看,这就是‘改变’!”
“一点点的‘变化’,最后累积成一个大的‘改变’,警官,是这个意思吧?”冯宝似有所悟地问。
“差不多吧。”谢岩没有详,倒不是不想,是他自己也没完全想清楚。
“看不出来,你很有野心嘛!”冯宝有些故意调侃的意思。
“不是野心,是平常心,平平常常之心。”谢岩跟着又解释道:“我父亲曾经过,越是不平常的事,越要用平常心对待,于平常中,显现出不平常,这才是为人做事的理想状态。”
冯宝;“听得出来,这话很有深意,你父亲可不一般,是大学教授?”
“不是,他是一个普通人,很普通的那种,以前没觉得他的那些有什么用,现在来到大唐,倒是觉得好像很管用,真是怪事!”
“不奇怪啊”冯宝接过来道:“我家老头子活着的时候过,很多事,不遇上了,永远不知道别人的做的,都是为你好。唉,算了,不提这些。”
一时间,两人又没了话兴致。
到达前方山下时,冯宝忽然问:“警官,你雷火他们会不会就在这山上?”
“不好,我要是他,应该早就发现我们了,然后紧紧地跟在我们后面,只要时间足够,就可以一直跟到‘下马镇’,既安全,又省事。”谢岩出自己的看法。
“哈——他要是有你这么聪明,就不是雷火了。”冯宝笑着道。
“两位,什么事儿如此高兴啊?”居然是王福来的声音。
谢岩和冯宝同时寻声望去,见王福来的那辆马车和自己的马车此刻正并排而校
“我过去一下”冯宝跟谢岩打个招呼,就从自己的车上下来,又跳上王福来那辆,一见面就道:“王公公不再多睡一会?”
王福来道:“醒了就睡不着了。”
冯宝道:“不睡也好,反正没多远了。”
“你们刚才什么那么开心?”王福来问。
“事”冯宝随即把有关雷火是不是在山上的事了一下。
王福来笑了笑,显然他的看法和冯宝差不多。
队伍在快速中行进,除了马蹄声和跑步声外,几乎没有多余的声音。
王福来再没什么见识,再不懂军事,他也看出来了,能够将一支军队指挥得如臂使指,作到令行禁止,那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此,他终于对冯宝问出了一件事:“咱家看这‘武平堡’军,无论军纪还是装束,都是军中上上之选,想来你们两位下了不少功夫吧,可是咱家总觉得,这支军中有很多地方与众不同,就不知谢校尉是如何操练做到的呢?”
冯宝对这个问题,是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那是因为他和谢岩早就明白,迟早会有人提出来,因为他们的训练方式,太超越时代了;意料之外,却是没想到问的人会是王福来。
但不论谁问,找出个理由来回答就成了必须,否则他们就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
冯宝特意往王福来身边靠近一些,跟着抬手指了指谢岩,压低了声音道:“他们家祖上是‘谢文靖公’。”
“什么?你的是人称‘江左风流宰相’的‘谢文靖公’?”王福来瞪大了眼睛,就差吼出声来了。
“点声”冯宝先出言提醒一下王福来,然后:“除了他,还能有谁?”
“江左风流宰相”也好,“谢文靖公”也罢,指的其实都是同一个人,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谢安。
身为东晋宰相,谢安名满士林,声震下,他主导并实际指挥的“淝水之战”,更是以八万“北府兵”力拒前秦百万大军,创造了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以弱胜强之战。
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着名成语“东山再起”,指的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