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后,那笑声,让他听得汗毛倒竖。
轮到我了?好,好得很!
萧绎心中怒骂,独眼闪烁着火光,王褒则愣愣的看着萧大临,只觉后背发凉:原来,原来你才是黄雀啊!
香炉里冒出来的对话内容不算多,但听得出来,萧大临“还要”对付湘东王。
王褒想着想着,心中震惊:你把这两个有资历最高、最有资格辅政的藩王弄掉了,接下来,想干什么?
寥寥几句对话,让现场的人们都听出来萧大临接下来要“轮到湘东王了”。
端坐上首的太后,看着萧大临,不发一言,其他人也齐刷刷盯着萧大临。
这让萧大临愈发觉得莫名其妙:你们看我做什么?又不是我的说话声!
“南海王。”萧嗣发问,“声音之一,是不是何瑗的?”
“是。”萧大临点点头,虽然他被“香炉会说话”这个现象所震撼,但理智尚在。
萧嗣又问:“那,你对这段对话内容,有何解释?”
萧大临觉得可笑:“笑话,这是何瑗与别人的谈话,与我何干!”
这句话,在别人听来,才是笑话:我们都听得清清楚楚,是你,和“我何瑗”在交谈!
此人说“那么,接下来,就轮到湘东王了”,而你,呵呵笑起来!
萧大临见大伙都一脸怀疑的看着自己,觉得奇怪,因为他看出来,其他人都认为这段对话之中,有他的声音。
然而并没有啊!
“太后,这是妖术,这是妖术!!”萧大临向太后叫冤,“这是鄱阳世子使的妖术!”
“臣想起来了!臣只见过一次这香炉,是昨日,是昨日上午!”
“昨日臣到何瑗家吃酒,闲谈,这香炉就放在旁边,所以,所以...”
“当时,臣确实和他交谈,可是,可是,可是这香炉传出声音之中,并无臣的声音!!”
萧大临辩解着,不装冤,萧嗣看着对手的徒劳之举,心中大定。
这香炉,据说来自极西之地波斯国的宝物,名为“留声机”,可以将人的声音“留下”,事后再“放出来”。
也正是因为这个宝物,他才知道,原来自己的说话声音,是如此的“尖锐”,而不是自己一直以为的“深厚”。
也就是说,人说话时,自己听到的说话声,和别人听到的说话声,音调截然不同,仿佛是两个人一般。
有了“留声机”,人才能真正“听到”自己的声音。
若不是这宝物,他真不相信自己说话的声音是如此的“尖锐”。
所以,萧大临不会认为香炉(留声机)里传出的对话声音中,自己是其中一个交谈的人。
越是争辩,越会让人怀疑其为装疯卖傻。
“够了!!!”
太后一声喝骂,打断了萧大临的辩解,她听得很清楚,香炉里传出的对话声音,其中一个,就是萧大临的说话声。
现在,萧大临居然还敢狡辩,看来,还真是看不起她,把她当傻子。
再回想方才,被其指着骂的情景,太后只觉怒火中烧,看向诸位辅政大臣,又看向太尉、湘东王萧绎。
“太尉,你怎么看?”
萧绎似乎走神,他其实听到了太后的话,但因为情绪过于激动,处于爆发的边缘,就怕马上开口,说出来一些不堪入耳的词汇。
怎么看?你问我怎么看?
他看着萧大临,心中怒吼起来:萧大临,你居然敢算计我!!而且还是让我自己挖坑往里跳!
让我先挖坑埋了鄱阳王这帮人,然后,再把我推进坑里,你们兄弟最后在上面铲土把坑埋了,对吧!
方才,他被萧嗣耍了一次,憋了满肚子火。
现在,惊觉自己已经被另一个侄儿萧大临耍了,而且后果极其严重。
火上加火的萧绎,几乎要丧失理智,决定亡羊补牢。
听得太后再问一次,他压下怒火,干咳一声。
“臣有罪!臣先前不察,考虑不周,为奸贼利用!”萧绎躬身行礼告罪,“朝廷张榜悬赏,只会让奸贼诡计得逞!”
“臣请太后收回成命,张榜悬赏一事,不赏,不罚!不追究任何人,只追究...只追究臣不察之罪!”
当初,是萧绎提议,就萧大球、萧大挚指控鄱阳王构陷宗室、图谋不轨一事,张榜悬赏。
如果有人确实提供出指认鄱阳王罪行的有力证据,可封侯。
如果此人伪造证据,想靠诬告得爵位,一经查实,夷三族。
当时,萧绎是作壁上观,是局外人心态,现在惊觉自己成了黄雀眼中的螳螂,认为这一招既然能用来对付鄱阳王,接下来,侄儿们也可以用来对付他。
所以,必须亡羊补牢。
萧大临听叔叔一口一个“奸贼”,明摆着指他,觉得难以置信:我到底哪里错了?
想辩解,见太后一脸怒容瞪着自己,他说不出话。
但萧大临还是觉得冤枉,因为香炉里传出的对话,明明就没有他的声音。
昨日妾弟何瑗特意邀他过府一叙,还吃起酒来,对方不知何故,总说些莫名其妙的话,当时他喝得半醉,没往心里去,随意敷衍着。
现在一想,莫非何瑗被鄱阳王这边收买了?
萧大临觉得香炉里有妖术,能把声音‘记下来’,然后‘读出来’,所以何瑗是诱导他说话。
可明明香炉传出的对话里,并没有自己的声音,为何别人就此判定他是“奸贼”?
几位辅政大臣,看着怒容满面的太后,以及同样怒容满面的湘东王,很快意识到此事非同小可。
太后已经怀疑南海王萧大临的用心,而湘东王,甚至已经和萧大临翻脸。
不管湘东王之前是怎么想,现在,湘东王“主动认错”,就说明已认为萧大临兄弟仨是奸贼,而自己很可能会步鄱阳王的后尘。
因为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比起几位皇叔,湘东王虽然也是高祖一脉,但和惺帝的血脉终究是远了些,在这些皇叔看来,湘东王和鄱阳王是一样的“外人”。
“外人”成了辅政藩王,无论这辅政藩王是鄱阳王也好、湘东王也罢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