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但这一点小事……可以忽略不计。
南朝十三年过后,再划上新的一笔。
南朝十四年,如约而至。
这一年,汶帝偶感风寒,却不愿意吃太医院开出的药方,只说,那些药苦的要命。
汝华没放在心上,良药苦口,不想吃药,别生病啊。
后来秦国公不知哪里寻来了个江湖郎中,送到了宫中给汶帝开了几服药,见效快,还不苦。
当时她没在意,一个江湖郎中,调查清楚就是了,只要身份没问题,放在宫中也无妨。
此人姓楚,宫中人随汶帝一般,称其为楚先生。
汝华也曾见过此人几次,除了长得白净好看几分,也没见得比太医院的太医厉害到哪去。
一个小人物而已,她随即便将此事抛诸了脑后。
之后,凉州城几百里外,闹起了匪患。
几伙山贼,占山为王,名头扯得响亮,自封什么“齐天王”,干的却都是打家劫舍一众不入流的事。
她听后笑了好久。
本来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到这自封为王这个是,却实在是被朝中大臣,屡屡上表提及。
说什么无视朝廷威严,挑衅皇帝。
为此,朝中只能派人剿匪。
而这个,责任绕了一圈,落在了栾子襄的头上。
他领兵离了凉州城。
她事后才发现身怀六甲,于是便千里迢迢的写了封信,命人快马加鞭的递到了他的手中。
信送出去之后没几天,她入宫去看望汶帝,正巧遇见了楚先生在替明齐诊脉。
顺势也就一块命他请了平安脉。
楚先生回禀说,身体很好,没有大碍,她也只是随便听了两句。
这些话,跟宫中太医说的差不多,她听的耳朵都生茧了,也不知道,汶帝到底是从哪里看出来,这人医术高明的?
她意兴阑珊回了公主府,一觉睡到了天色黯淡。
起身的时候,却听到了扎人来报,说门外有宫人求见,是明齐公主的贴身宫女。
汝华命人传了宫女进来。
宫女一进来,就扑倒在了她的面前,哭哭啼啼的说明齐公主病了,烧的不省人事,再晚一会儿说不定就没了。
汝华吓了一跳,白日里的时候,在汶帝身边,明齐还好端端的,诊了脉,也都是没灾没病。
怎么突然就不行了呢?
她没迟疑,直接跟着宫人到了明齐宫中。
去的时候,殿外只有一名宫人守着。
想必是其他人都去煎药了,她没在意,直接进了寝殿。
灯光很昏沉,不知道是她的错觉还是心有预感,殿内仿佛沉寂着洪水猛兽。
她听到明齐痛苦的呻吟声,很细小,还带着几分沙哑。
估计是病的难受。
她倒了杯温茶,向床榻前走了过去。
还没来得及看到明齐的人,手中的杯子摔了,茶水洒了一地。
她明明端的很稳,可不知道怎么了就是洒了。
又倒了一杯,这次还没有走出一步,杯子就摔在了地上。
她用力去握,可指尖发软不听使唤,整个人都是虚的。
从这个时候开始,她知道自己掉进了陷阱中。
片刻之间,她想到了很多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事实上,哪里都出了问题。
汶帝为什么偶感风寒?为什么不爱吃太医开的苦药?
秦国公为什么正巧送了一名江湖郎中到汶帝身边?
为什么这名江湖郎中会这么好运就得了汶帝的信任?
为什么突然冒出了一伙山贼,占山为王?
为什么这剿匪的人物,兜兜转转落在了栾子襄的身上?
为什么她今天入宫能正巧碰到楚先生,顺手被请了一脉?
秦国公有问题,楚先生又问题,这平安脉请的有问题。
她已经想到了,可惜为时已晚。
陷阱已经布好了,谁也逃不出去。
她不可自控的陷入到了昏迷之中。
她也知道,这一倒,或许这辈子再也站不起来了。
第二天,锁链加身,她被幽禁在了皇宫中。
汶帝来看过她,哭的稀里哗啦,说,皇姐怎么会又疯了?这可让朕怎么办?
楚先生跟在旁边,淡淡的叹息,“微臣会尽力诊治的,陛下不要太过伤心了。”
汶帝收起了眼泪,在宫人的搀扶下离开。
从这一刻起,她的人生堕入了深不见底的悬崖。
她的病,越来越糟,越治越糟了。
她当然知道会这样,她本来就没有病,却在不断地服用各种汤药,怎么能好的起来呢?
又或者说,有这个楚先生在给她治病,她不可能会好起来。
听说明齐死了。
那一晚上,她发了疯,对着躺在病床上,毫无还手之力的明齐,拔剑相向。
是楚先生的出现,这才制止了她继续疯下去,没有再伤及无辜。
可她怎么不记得?
她明明直接就昏倒了……
她说没疯,没有人肯信。
毕竟有前车之鉴,她可是疯起来,都敢行刺睿帝的人。
这病治了不知道多久,总之是治不好了。
躺在不见天日的宫殿里,她日渐消瘦,等待着死亡。
她从刚开始理智辩驳,到痛苦挣扎,到歇斯底里,再到黯然接受。
本以为再坏也不过如此了。
可她怎么也想不到!
这个楚先生还没有准备放过她!
到底有多大的深仇大恨,他竟然要这么折磨她?
那一天,他告诉她,栾子襄回来了。
就跪在皇帝的殿外,请求入宫。
他问她,期不期待?
她当然期待,可她也知道,他这么说定然是不怀好意的。
果不其然。
最后他让她死的,痛不欲生。
汝华看到了栾子襄,她心心念念着的人。
她最后一次向人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