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我有一个小世界 > 我有一个小世界最新目录

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难点所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求自己,对弟子们也是如此。

孔子有一位弟子,名叫子路,是个性格粗鲁直率的人。子路很聪明,自从拜孔子为师后认真

学习,渐渐地掌握了不少知识。

当时、各诸侯国之间混战不断,为了扩大各自的势力,他们都把招揽人才作为重要手段,许多诸侯贵族都认为子路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争相请他去做官。这样一来,子路就有些骄傲了。孔子得知子路越来越骄傲了,学习也不如当初用心,变得很浮躁,便决定教训一下他。

这一天,子路穿着华丽的衣裳,身边还跟着几个仆从,高高兴兴地回来拜见老师。孔子看见子路趾高气扬的样子,心中十分不悦,便提出几个有关治国的问题,让子路回答。

子路一听,呆呆地地愣在那里,一个也回答不上来。前一段时间,他一直忙于交际应酬,忽略了功课,而且,来之前也没做任何准备。这可怎么回答如果老老实实说不知道,那在同学面前不是太丢面子了吗而且,传出去后,那些诸侯贵族会怎么看,还认为自己是人才吗?

想到此,子路便假装胸有成竹的样子,把以前学到的那点相关知识全都倒了出来,东拼西凑。连蒙带混地应付了一大篇。

孔子听了,十分生气,训斥道:“子路,你自己认为回答得怎样”子路见老师生气了,便一声不吭地低着头。

孔子继续说:“你知道自己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吗那就是不懂装懂!”

说完,孔子一一列举了子路话中的错误,说得子路满脸通红,羞愧得说不出话来。

孔子缓了口气,又接着说:“做人一定要诚实,对待学问也要诚实,不能弄虚作假。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没什么丢面子的。如果你能这样老老实实地对待学习将来一定会成为真正有智慧的人!”

子路听了了老师的教诲后,决心留在老师身边,继续潜心学习,以弥补以前荒废的学业。

孔子都在教育着自己的学生不要不懂装懂,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不懂装懂。

还有一则寓言故事,说的也是不懂装懂的害处!

从前有两只老鼠,一只一直居住在图书馆里,而另一只一直居住在粮仓里。

有一天,那两只老鼠相遇了。图书馆里的老鼠摆出一幅学者的架子。傲气十足地对粮仓里的老鼠说:“可怜的家伙。为了填饱肚子。你们甘愿住在干燥、憋闷的谷仓里。那里除了稻谷之外什么也没有。可想而知,只有物质满足。缺乏精神享受的生活该有多么乏味啊!图书馆里是多么安静啊,古今中外,经史子集,我都能看到。”

“这么说,您一定是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喽。”粮仓里的老鼠虔诚地说道。

“咳,这有何难。它们的一字一句我都要细细咀嚼。一页页装进肚里。”图书馆里面的老鼠很是高傲的说道。

“这太好了,我正有一事需要您这样知识渊博的老兄帮忙。”说完,粮仓里的老鼠把图书馆里的老鼠带到一座粮仓里。指着墙角的一个瓶子说:“您认得字。请看看这标签上写的是‘香麻油’还是‘灭鼠药’。”

图书馆里的老鼠其实根本不认识字,它那样说照着现在的说法,那就是在装--逼。所以,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图书馆里面的老鼠在看见标签上三个黑糊糊的大字。因为它不认识字所以开始迟疑起来了,它在想这三个字是“香麻油”还是“灭鼠药”?

就在它进退两难之时。有一股香油味儿从瓶口飘出。于是,它就凭直觉猜测断定:“这是香油。”

“真的?您看清楚了吗?”

“没错,不信,我先喝给你看。”为了证明自己博学。同时也是为了一饱口福,图书馆里的老鼠搬倒瓶子就喝了起来。

谁知只喝了几口,就浑身抽搐。不久,便四腿一蹬。死了。

后来,粮仓里的老鼠才知道。瓶子上写的分明就是“灭鼠药”。

听了这个故事,大家能够从中能学到什么呢?相信大家都会想到正是因为那个图书馆老鼠死要面子,不懂装懂,到后来连小命都搭上了。

所以,人任何时候都要虚怀若谷,戒骄戒满,再博学的人也会有许多不知道的东西,所以时时处处都要以学习的姿态出现于人们面前,而不能到处不懂装懂,硬充“大明白”,否则自己再无进步的可能了。

还有这样的一段笑话,充分表明了不懂装懂的害处。

问:你认为莎--士--比--亚怎么样?

甲:还行,只是口感不如“人头马”。

乙:嗨!莎-士-比-亚是一种甜点,您怎么当成酒了!

莎士比亚,何许人也!酒乎?甜点乎?可怜莎翁一代文坛泰斗,却被两个不懂装懂的无名小卒作践成”穿肠之物“,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笑话虽短,道理不浅,它告诫我们:不要不懂装懂。

不懂就不懂,为何要装懂?但凡有此陋习者原因有二:一是肚中本无多少墨水,偶然被人问住,欲明说“不知道”,又恐丢尽素日老脸,只好不懂装懂,信口胡好诌,答非所问,敷衍了事,聊以脱身;

二是自己能耐不多,却不甘寂寞,就在人前人后打肿脸来充胖子,摆出一副博古通今的架势,张嘴就是“张飞打岳飞,打得满天飞”,专唬那些学识浅薄之徒,借以扬名。如此而已。

不懂装懂,有时还真唬住了一些人。于是我们就把它视作“珍宝”,堂而皇之地“借鉴”到人生中来了。

就想是在学生时代,上课时,最爱喊“懂了的”是他们;练习时,最爱说“简单”的是他们;讨论时,自鸣得意,口若悬河,引“经”据“典”的是他们;不过到了考试时咬笔杆、搔脑门傻眼发愣的往往还是他们。

为什么一到考试不知所措了呢?原因很简单:这些同学肚子里没实货,就像“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山间竹笋”,一旦要显真本事,能不露馅吗?

可见,不懂装懂其实是自欺欺人,是在求知过程中对待缺点和不足的一种错误做法。

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很了解,必然有很多需要弥补的地方。不懂装懂,就像给不足之处盖了层遮羞布,施了个障眼法,暂时挡住别人的视线,使自己得以苟延残踹,到了真相大白的那一天,装懂者究竟要为自己的欺骗行为付出代

本章 共5页 / 第4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