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暗黑大宋 > 暗黑大宋最新目录

第843章 朔正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国史的才是真正的首相,所以这个监修国史并不是真的监修国史,只是一个区别的荣称。后来改制了,则是中书令为首相,在史上则是中书侍郎左仆射为首相,右仆射为次相。

因此赵顼朝的首相只有韩琦、曾公亮、韩绛、王安石、吴允、王珪、蔡确七人。

不过也要看,就象范仲淹为参知政事时,东府上面还有章得象与晏殊,不过因为庆历新政,实际上政务大权并不在晏章二人手中,而是在范仲淹手中。同理,曾公亮与韩绛为首相时,因为王安石变法,他们手中的实权并不比王安石多。

这个性质一直延伸到了王巨,虽然王巨二次进入东府,没有担任首相,上面要么有老王,要么有蔡确,不过实权最多的还是王巨,特别老王死了后首相落到蔡确之手时。

就是现在,王巨在朝堂上或多或少还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要怎么看了,如果蔡确心胸狭隘,弄不好两人就会反目成仇,不过王巨一直做得不错,第一蔡确这个首相确实等于是王巨让给他的,第二王巨一直没有与蔡确争过,加上两人在政务上冲突不多,故总体而言,蔡确与王巨关系还是不错的。

这时候,王巨拜访蔡确想要做什么?

随后不久,连元宵节都没有过,王巨就离开了京城。

现在西北还是天寒地冻之时呢,王巨根本不用这么急。因此这更让某些人忧心仲仲,他们倒不是担心王巨学习安禄山,在宋朝想做一个权臣是可以的,但想做安禄山是很难很难。之所以担心,乃是王巨一旦去了前线,更容易弄出些风波来。

不过担心者,或者担忧者,只是极少数知道内幕的人了。

京城里议论最多的还是宫宴上发生的事,王巨在宴会上莫明其妙的举动,以及朝廷同意与西夏议和。

前面的倒无所谓了,权当王巨发了一回神经。

主要的还是后面,朝廷在这个大好局面下,为什么要与西夏议和。

缺钱吗?

可能会缺一点吧,如果不是高级官员,不知道王巨接下来的庞大移民计划以及修彻一道长城,甚至会认为朝廷的库存完全能应付接下来的平夏战争。

缺将帅吗?别逗了。

缺武器吗?更不要提了。

或者说缺少后勤,那也不对,这几年不知运了多少后勤去了西北。

其实再迟一点,后勤则会让许多人怀疑,不过现在嘛,天气还是很冷的,大多数运输都停了下来。

因此许多官员真以为朝廷与西夏议和了。

这让许多官员与百姓感到不解。

其实宋朝去年年底就暴露了“野心”,无他,因为从年去年底就颁发了诏令,自今年起更改年号,号为“朔正”。

如果不更改年号,今年则是元丰十一年,这个无所谓,不一定非得过了十年就一定要更改年号,就象唐太宗,为君王二十三年,只用了一个年号,永贞。

有的君王则喜欢更改年号,比如宋仁宗用了九个年号,有的不喜欢更改年号,比如唐太宗只用了一个年号,唐玄宗只用了两个年号,不喜欢更改年号的皇帝未必是好皇帝,喜欢更改年号的皇帝也未必是坏皇帝,这只是个人爱好罢了。

赵顼一朝原先只用了两个年号,熙宁,元丰,现在用了正朔,只不过三个年号,实际也不算多,就连宋太祖还用了三个年号呢。

但是年号有两个注意事项,第一个不能与前朝年号重叠。

这里有一个故事,据说赵普读书读得少,赵匡胤有次召集大臣议改年号,改元乾德,乾为极阳之卦,人君之卦,人君有德,赵普连连说好。一旁的卢多逊脸上掠过一丝阴笑,数年之后,宋朝灭掉后蜀,后蜀皇宫里一些物品送到皇宫,赵匡胤无意中发现了有乾德字样,大惊,立召集大臣询问。卢多逊立即上前说,此乃伪蜀曾用年号。赵匡胤立即派人查典阅典籍,果然如此。于是一怒之下,拿起毛笔在赵普脸上打了一个叉。赵普脸色黯然地离开朝堂,子让他洗脸,赵普拒绝。第二天上朝,赵匡胤看到赵普脸上墨迹还在,询问,赵普说,臣犯下大错,无陛下口谕,不敢洗脸。赵匡胤哈哈一乐,此事就了结了。但从此以后,赵普与卢多逊就结下了仇恨。

这个故事不可信,因为卢多逊那时还是一个地方官员呢,直到开宝时才担任翰林学士,进入到高层行例,如何在乾德年间就有资格参议年号?

因此又有了另一个版本,赵匡胤用了乾德年号,大家一起未注意。直到灭蜀后,后蜀有宫女被送入后宫,一天赵匡胤观赏此宫女的镜匣,发现铜镜背面有乾德四年铸五个字样,大为吃惊(因为那时才是乾德三年)。于是召重臣询问,赵普等宰相答不上来,赵匡胤又召集诸学士,学士陶谷、窦仪就说道,此镜一定乃是前蜀物事,前蜀王衍曾用过这个年号。赵匡胤听了才恍然大悟,说了一句,宰相必须用读书人。

但这个传闻也不大可信,特别是后面的那句话,多半是后来士大夫弄出来的玩意,因为知道这件事后,赵匡胤也没有更改年号,乾德年号依然用了三年,直到乾德六年的第二年,才改了开宝这个年号。

不过它确实是宋太祖君臣犯下的一个错误。

为何?

在古代记事时,不可能存在公元多少年,而是用年号缀多少年,比如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命李道宗护送李道宗的女儿文成公主入藏,其实就是公元641年发生的事。比如赵顼于史上元丰八年春天去世,其实就是公元1085年发生的事。

这是大一统的,即便割据时代,年号也最好不能重叠,比如开宝之时,因为南唐与吴越向宋朝称臣,这两国用的年号就是开宝了,但其他割据国则用了其他年号,如北汉同时间是天会、广运,南汉是大宝,辽国是应历、保宁,大理是顺德、明政,于阗是天尊,西北生女真起义所建立的定安国则用了元兴这个年号。

如果翻开此时南汉的书籍或者一些物事,上面有大宝十年的字样,则是公元968年了,也就是宋朝的开宝元年。

但若是年号乱用,整个时间就乱了套,最少在整理史书时会产生许多混乱。

其次年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就象熙宁,熙,兴盛、和乐与喧闹纷杂之义,宁是平安平静,两个字联在一起就明白赵顼的苦心,好了,现在是朕即位了,俺父亲也入土为安了,那么濮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