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名众中尊。五戒者,戒杀、戒盗、戒淫、戒妄、戒酒。夺众生之命为杀,不与而取者为盗,男女之欲为淫,不实之言为妄,戒酒者不得饮酒。”
“师父,别的我都认同,但为什么要戒酒呢?我自己喝,又没犯别人什么事?”
“佛曾说过,不饮酒能得五善:第一、向他人报告或传达事宜时,能表达清楚,不至于有谬误;第二、治家有方,钱财不乱散;第三、外出做事谋生,为他人所尊敬;第四、他生来世能投生天界,享受天福;第五、天福倔,投生人间,洁白端正,聪慧晓事。但若饮酒而醉,则会有三十六种过失,现列其一部分:第一、不敬父母,不敬君主领导;第二、言语表达不清;第三、多嘴而说他人是非;第四、不自觉地揭人隐私;第五、指天骂地,无所忌讳;第六、忘失所持财物;第八、东倒西歪,甚至跌落沟坑;第十五、解衣脱裤,赤身露体;第十七、冲动兴奋,欲与他人争斗;第二十二、结交狐朋狗友;第二十四、头重脚轻,即使酒醒后亦身体疲累;第二十五、随地呕吐,为他人所憎恶;第二十八、滋长淫欲,无所畏忌;第三十五、身死之后,堕入地狱;第三十六、从地狱中来出,投生为人时,愚痴蠢笨。”
马天行细心地想想,除了最后两条自己看不到之外,其它的确是实情,看来喝酒不是什么好事,不喝为妙,不过他又突然想到什么,于是又问道:“既然佛门戒酒,那为什么济公和尚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呢?他不但喝酒,还吃肉,这又该如何解释?”
“徒儿,济公之言,只是一时一处之权宜之说,不可偏执,况且济公是济公,世人非济公也!佛门弟子不得饮酒,更不得吃肉,因吃肉必有杀生,而残忍杀生则断慈悲种,世上有刀兵战火,是因杀生吃肉而起。古诗有云:‘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一切众生皆有灵性,被杀之时,心怀仇恨。世人不明因果,因为要食肉,所以狠心杀害众生,以致生生世世,辗转相报相杀。在此,为师为你说一段释迦族被灭族的因缘。据佛经记载,我佛在世之时,流离王与好苦梵志率领兵马,征伐释迦族,我佛再三劝阻亦无济于事,最后释迦族被灭族。佛弟子就问佛为何会发生这件事,佛就回答说,‘久远岁月以前,时世正值饥荒,世人但以草根为食。那时,罗阅城中有一鱼塘,村民捕鱼而食。其中被捕的两条大鱼,一名拘璅,一名两舌,两条鱼商量说,我们与这些村民前世无怨,今世无仇,但他们却来捕杀我们,到得他生来世,誓要报此杀身之仇。之后,捕鱼的村民死后堕入地狱,无量数劫在地狱中受苦。到此一生,这些村民投生为释迦族人,而那时的拘璅鱼就是如今的流离王,两舌鱼就是好苦梵志。这就是发生这一件事的因缘。’徒儿,对于因果,佛亦曾说过,‘纵经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所以,今生杀生吃肉,待到他生来世因缘会遇之时,当须偿还宿债,杀报难逃!”
马天行听得冷汗直冒!
老和尚见马天行不说话,继续说道:“徒儿,世人最可贵者,生命!众生亦然。谁愿被杀?要想不受杀报,则须断除杀生吃肉。而且,断肉食能增长慈悲,增长慈悲则能趣向佛道,趣向佛道则能自度,能自度方能度他。自己都度不了,怎能度得了他人?”
老和尚说得句句在理,马天行听得句句惊心!
老和尚接着又说道:“徒儿,三皈五戒只是基本戒律,佛门弟子还须笃行十善业戒。十善业者,身三善业:不杀、不盗、不淫;口四善业: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三善业:不贪、不嗔、不痴。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就是五戒,不两舌就是不搬弄是非,不恶口就是不粗言恶语,不绮语就是不花言巧语,不贪就是不贪爱世间一切可爱之人、可爱之事、可爱之物,不嗔就是遇到恶缘逆境时,不起嗔恨之心,不痴就是心中慧灯常照,万事万物了然于胸而无滞,犹如虚空,既不拒物,亦不迎物。”
“师父,这太难了,要全部遵守吗?”
“不守戒律,非佛门弟子!”
“师父,我能不能一步一步来,逐渐减少恶业,增加善业呢?”
“可以,能去恶向善已是难能可贵!”
“师父,我可以出家吗?”
“五戒十善只是初步戒律,若是出家,则还须守比丘戒二百五十三条。”
“二百五十三条?”
“行住坐卧,皆有仪轨;起心动念,不离菩提。”
“师父,我看钱师父他们也没有这样遵守啊?他们不也是出家了吗?”
“他们从佛学院毕业出家,但并不是我的皈依弟子。”
“师父,他们是佛学院毕业的都不算数,那我更加差远了,连俗家弟子也够不上。”
“徒儿,佛门弟子当勇猛精进,何以这般无志气?”
“好,师父,那我就先做个俗家弟子。”
“徒儿,你可以回煤炭仓库,也可以在斋堂做杂役,待到他日机缘成熟,为师再让你剃度出家。”
“师父,我想留在寺里,但我要回去跟他们打个招呼。”
马天行回到仓库,工友们都出去了,只有刘老板在。他跟刘老板说了自己的决定,刘老板看到他这个样子,想要安慰几句,但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好说道:“老马,需要帮忙的话,你随时回来。”
“谢谢你,刘先生!对了,刘先生,见到老黄时请跟他说一声。还有,帮我多照顾一下宋伯和陈姨,拜托了!”
“行,老马,有时间多回来。”
“会的,一休息我就会回来。今天寺里的斋堂缺人手,我要回去了。再见了,刘先生!”
“说什么‘再见’,又不是去很远的地方。多回来啊,记住了!”
“好。”
马天行收拾衣物行装,看着当日穿的那件白底蓝纹衬衣和那条绿色的裤子,还保存得很新,因为做拉煤工以后就没再穿了,叠放到了纤维袋的最里面……
衣衫依旧人非旧,一切尽皆隔世往事,遥远前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