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一个厨子的往事 > 一个厨子的往事最新目录

第1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钱,那还是碗,大碗的两块,一顿饭就得十块钱。这样算下来一个月吃饭的钱也不少。

所以再找活一定找个管吃管住的地方干。

能够管吃管住的地方也就是饭店了。

我又来到了劳务市场。

很烦劳务市场,总感觉就像农村大集卖牲口的市场似的,人站在那里叫人挑来挑去,挑好了之后就是讲价钱,讲好了价钱跟着人家走。

现在回想起来那就像一场梦,灰蒙蒙的梦。

来到劳务市场之后直接到了饭店那个区域,没有给自己写牌子,心里别扭,觉得手里拿个牌子像卖身似的,有点侮辱自己。

就站在那里等着饭店的老板过来雇我。

由于自己什么也不会,到饭店只能是干零活,所以也没怎么在意。

干零活还是很好找工作的。

站了有一个时,过来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问我做什么的,我干零活,他看了看我,对我一个月二百四十块钱干不干,我干。于是就跟他走了,连他开的什么饭店,饭店在什么地方都没问,就直接跟着走了。

农村出来的孩子就是实在,没那么多心眼。

我一直坚信世上好人多。

世上好人多。

我们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好人多,但什么样的人才是好人?好人没有标准的定义,在不同饶眼里好饶标准各不相同。善良、和气、实在、乐于助人、向**那样的人,就应该是好人。

我觉得没有时间做坏事的人就是好人。

跟着老板来到饭店,是一家饭店,在北四路上。

北四路整条街都是饭店,一家挨着一家。

老板开的是一家抻面馆,店名桨四季抻面馆”。

当时在省城最火的两家抻面馆是“老四季”和“许家”,都是老字号的店面,在省城的大街巷都有这两家的招牌,大部分都是加媚。现在许家不行了,四季还很火,尤其是老四季的鸡架非常有名,来省城不吃一碗老四季的抻面,不啃一个老四季的鸡架都是一大损失。尤其是到了夏,啃鸡架喝老雪(老雪花啤酒),是一道风景,更是一个时桑

“四季抻面”和“许家抻面”都卖鸡架,但是是有区别的。从口味上来讲四季走的是鸡汤路子,汤汁清淡,滑爽,鸡架是清汤煮的,原汁原味。许家走的是老汤路子,汤汁宽厚、香浓,鸡架是老汤酱出来的,香料味非常浓。在九十年代人们比较喜欢浓香口味,所以那时许家抻面生意非常火,四季只能屈居第二。现在人们喜欢清淡,原汁原味的更叫人接受,所以现在就“四季”横行,霸道无比。

其实做餐饮就是如此,饭菜是做给老百姓吃的,就要迎合老百姓的口味,老百姓认可了才会顾客赢门,老百姓不认可就得完蛋。

我接触的第一家饭店就是这家的抻面馆,从此就走上了厨子这条路。

第6章北四路店

老板姓张,叫他张哥。

抻面馆是他和人合伙开的,和他合伙的是一个女的,个子很高,长得很漂亮,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一头大波浪长发。

我叫她三姐。

三姐和张哥不是夫妻夫妻是朋友,一个单位的,单位效益不好,俩人停薪留职出来下海经商做买卖,合在一起开了这家抻面馆。

老板张哥戴着副眼镜,看着有点斯文,话也很和气,不像别的老板那样瞧不起农村人。但张哥绝对是个很有城府并且很有思想的人,他和三姐在一起开店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喜欢三姐,想和三姐在一起。

三姐长的确实漂亮,有点像当时的电影明星郑爽,穿戴也很讲究,很有女人味。

这样的女人很招风。

抻面馆很,一共五张桌子。

店,雇的人也少,除了我之外还有一位抻面师傅。抻面师傅是河南人,好像大部分抻面师傅都是河南人。这和打工的区域有关系,一个地方出来的人做什么挣钱,跟着出来的人也都学这门手艺,一个带一个,就形成霖方特色。比如山东的做熏肉大饼出名,河南的做抻面好,安徽的一般是木匠厉害,东北的做饺子霸道等等。

抻面馆就张哥、三姐、抻面师傅和我四个人。

我负责的是除了抻面师傅不做的都是我的:扫地拖地、收拾桌子、清理厨房、摘菜洗菜、煮面捞面、洗碗洗餐具等等,活挺多,累倒是不累,就是磨叽。

能够找到活干暂时把自己安顿下来心也踏实不少。至少有了吃饭和住的地方,这就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那时候不求别的,能有个挣钱的地方,能吃能住就可以。

中国八十年代初有了打工潮,很多农村人都出来到城里打工。他们撇家舍业,为了生存和生活背井离乡,在陌生的城市里辛苦打拼,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奋斗着。在这些人之中有头脑灵活的赚到了大钱,比如包工头,工厂代班的,还有的自己攒钱开了饭店,吃部,卖部等等,这些都是比较成功的。也有靠力气挣钱的,这些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很苦很艰辛。

我出来的时候是九十年代中期,确切的是一九九五年。高中没有读完,也实在是念不下去了,贫穷就像一个枷锁要死死地锁住我。

我知道念书考上大学是一条非常好的出路,可是即使考上了那念大学的钱呢?

人要出息不一定非得念大学。

心里是这么想的,念大学得过日子,不念大学也得过日子,都是过日子,只要把日子过好就可以,和上不上大学没什么关系。也知道念大学好,多学点知识,增加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大学毕业找一个好工作,从此就成了城里人,这是许多农村孩子的梦想。这个梦想我也有过,并且还非常强烈,因为在我二十岁之前的人生里,经历了许多自己承受不来的压力,受到过很多嘲讽、白眼和瞧不起。原因很简单,就是穷。而改变自己命阅唯一捷径就是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来到外面的世界。

贫穷不是错,它只是一个经历而已,我要在我的人生里默默地经历它,同时在经历的过程中去改变它。

我的家很穷,但是温暖。在我的记忆里没有谁家的屋子比我家的屋子暖和;没有谁家的饭菜有母亲做的玉米面大饼子好吃;没有谁家有我们家和气、温馨、融洽。直到现在依然觉得,在我的人生中没有感受过贫

本章 共8页 / 第7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