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卿卿请见谅 > 卿卿请见谅最新目录

第八章 表哥和表哥:春天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周家,以及文远伯宋家。

这几家能历经几代不衰,因为这些世家都懂得适时放权,装傻充愣,懂得向上位者示弱,更因为他们从不参与在夺嫡之争中,远离皇权,远离军权。

便定国公府沈家,当初以军武得封,手中掌兵权二十万,可与蓝放不同,高祖父在下大定之时毫不犹豫上交兵权,又以伤病之由乞骸骨养老,家中有子六人,却只留世子在朝,其余诸子只领着无关紧要的虚职,族人一律不准入朝为官。

直至今日的定国公府,祖父有四子,大伯父是世子,只在吏部领了正五品主事的虚职后,因为体弱而无所建树。而身为从二品布政使的父亲、四品知府的五叔,皆靠自己考中两榜进士入朝为官,遑论旁支、庶支。

沈家人识时务,懂进退,严于律己,严以律族人,这才换来这百多年的兴盛不衰,家族平安。

徐家亦是如此,即便世子徐悦靠荫封领职,却也是靠自己沙场拼杀才做到了从三品指挥同知的位子,而二公子想入仕,握实职就得靠自己。

老太太又细细问着,“是入的国子监听学吗?”

“原是请了致誓林阁老在魏国公府教习的,同听的还有几家的哥儿,只是老大人身子不好,上月里回了苏州养病了,他们还未入国子监呢!”蒋邵氏接过话头,顿了顿,眼神瞟过儿子和外甥,笑了笑,对老太太道,“也不知这两个孩子有没有这个福分,能得盛先生几日点播。”

老太太笑呵呵的拍拍灼华的手,对两个少年郎道:“这个事情我是没办法,盛先生可不听我老婆子的,还得看你们表妹。”

目光唰唰唰,又全都集中到她身上,除镰定的沈烺云。

灼华瞧两位少年郎笑看着自己,十分期盼的样子,余光又扫过沈煊慧和沈焆灵,果然两人直直的看着她,脸蛋嫣红,那眼神恨不得上前来按着她的脑袋,替她点头。

灼华在心底长叹:春啊……

要服老先生不难,可她有些为难啊!

她很想跟蒋邵氏,你们又不在北燕长住,若是她服了老先生同意他们一道听学,结果你们没几就走了,这似乎就……不大好了吧!

蒋邵氏似乎看出她的为难,“今年陛下把秋季围猎之地选在了北燕,中秋之后便会开拔出发。算下来也不过两个月样子了,若是能跟着云哥儿一道听学,楠儿与惟儿便不回去了。”她笑了笑,仿佛带零意味在话里,对老太太道,“左右与云哥儿一道应考,一同出发岂不是更好。”

老太太微微愣了一下,回味了这话,笑了笑,同灼华道:“阿宁不若去试试?”

这话的极是隐秘,灼华微微挑了下眉,有结亲的意向咯?蒋家?还是徐家?

要两人可都是嫡子,沈煊慧和沈焆灵的身份似乎不大配吧?还是她们听到风声,以为苏氏能扶正,有求娶沈焆灵的意思?

眼神微微游移在少年郎之间,谁娶?

“好。”她装傻,浅笑着应下,“孙女尽力。”

又了好一会子的话,气氛比之前要热络的多,蒋邵氏时不时的打量着女孩儿们,期间几回拉着灼华话,十分亲近,问着喜爱吃些什么,平日里做些打发时间等等,灼华都含着笑一一答了。

老太太看着两个哥儿,笑的亦是十分慈祥。

宋夫人时不时的凑趣几句,笑的高兴时面色也好了许多。

巳正的时候蒋夫人和宋夫人起身告辞,老太太挽留,叫陈妈妈摆桌,留她们下来午膳。大周的规矩是一两食,富贵人家中间再多一顿点心,只有在客人上门时会加一餐午膳。

蒋邵氏和宋夫人推辞,沈家客气,但毕竟孩子们在孝期,留下用餐多有不便。

蒋邵氏掺着老太太走到垂花门,笑着道:“来日方长,以后多的是机会。日头大,姨母快回吧!”

今日见面宋文倩也没机会单独与她将上几句,临走时只七月初三她也会去上香。

送走了客人,老太太也累了,又叫了烺云了几句,留了灼华,便叫散了。

崔氏有些好奇宋夫人对灼华的态度,待人都走了,便问道:“你什么时候见过宋夫人?什么事叫她们姑嫂这样看重你?”

窝在罗汉床上,灼华枕着老太太的腿,指间绕着一缕青丝,窗棂微开的缝隙有微金的暖意透进来,落在那一缕青丝上,拢了一层朦胧绵长的光晕,窗棂微微一声咿呀,有一丝暑气的宣布着炎夏即将到来。

灼华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宋家的事儿外头都知道,过年的时候去上香,遇见宋家庶女算计倩姐儿,想激怒她,便替她解了围,而后也不过提醒了她几句,让她少吃些亏而已。”

老太太一拧眉,“没与那庶女冲突吧?”

灼华摇头,笑道:“没,我叫了倚楼去捣乱,她未必知道我故意的。您孙女聪明着呢!”

“真真厚脸皮了!”老太太笑着点零她的鼻子,怜爱的替她拨开遮在脸色的青丝,“多结善缘是好的。只是也被把自己拉扯进是非里,那庶女我也见过几回,爪尖儿卖乖的,不是个什么好东西,你离她远远地。”

“祖母放心,孙女省的。”想起蒋邵氏饱含深意的话,她好奇道,“蒋少夫人似乎有意与沈家结亲呢!蒋楠是嫡子,莫不是瞧上二姐姐了?”

老太太看着她,忽的笑起来,捏了捏她的脸颊,却没话。

伺候了老太太歇午觉,灼华回了醉无音,自打将管家的事儿分给苏氏之后,老太太便不大留着她待在保元堂,原因也很简单,她要灼华学会独立,学会驾驭下头的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醉无音和保元堂的格局一样,正屋有五间,左右稍间、次间再加一间待客的明间。沈灼华不爱别人在屋子里值夜,左耳房便做了值夜房,通常是倚楼和秋水一班,听风和长一班。

左稍间和次间打通,做了宽阔的内室,再以枕屏做了隔断,隔出了前后的明、次两间,内饰简单,窗户上蒙了杏色蝉翼纱,光亮透进来倒也明亮。

右次间改做了书房,平日里抄书抄经就在此处,右稍间里挂着母亲清澜郡主的画像,做供奉之用,入夜后灼华会在画像前跪经,焚化佛前供奉过的经书,直到子时。

净了手,灼华进右稍间更换了贡台上的水果点心,又给母亲上了香,回到右次间抄写经书。

本章 共4页 / 第3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