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春秋大领主 > 春秋大领主最新目录

第348章 初露峥嵘的国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国君宣布将补足之前拖欠的财帛;弥补非正常纳赋时,各个贵族自己出动劳役的补偿;善待国中孤寡老人。更劲爆的还在后面。他宣布,没有过来的贵族,不管有什么样的原因,一概需要考核“业绩”。这算是一种立威,手段却显得相对温和。只要那些贵族一直正常纳赋,封地肯定能保住。一旦有哪些贵族出现拒绝纳赋或携带军队不符合要求,肯定要被惩罚。这是有的放矢的立威行为。代表的是国君会给予众贵族利益,眼睛里却容不下沙子。亲自过来的贵族不会有什么意见。毕竟,他们已经来了,审核“业绩”的事情与他们就没有关系。说白了,又是一次新君即位的站队而已。得到通知又没来,是不是不承认这位新君啊?等于说,没来的贵族站错队了。而站错误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很是合情合理啊!“君上有德亦有威啊。”智朔来到吕武边上,小声哔哔了一句。现在已经没人敢小瞧那位只有十三岁的国君。还没有正式登基,一系列的行为极度有章法,先拉拢了可以拉拢的贵族,又干净利索地对那些不卖面子的贵族进行一刀切。偏偏来的贵族是大多数,没来的只是少部分。国君这是与大多数贵族形成一个阵营,对少数的处理会显得很是轻而易举。任何时候,只要拉拢了大多数,一定是正确的。再则,栾氏和郤氏倒下,有大片的土地等待被处理,再加上处理掉一批贵族,能分的肉会变得更多,谁会不开心呢?这样一来,巴望着能多吃点肉的贵族,他们不会去为难国君,甚至渴望能吃到肉,会不断进行巴结。“君上可有谈及封地如何处置?”智朔问道。他这么问吕武,一点都不显得唐突。谁让吕武近期负责保护国君?再来就是,国君明显表现出对吕武的倚重,甚至是出现某种程度的依赖。对此,公族乐见其成。其余贵族也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缺乏安全感的国君需要来自天下第一的保护,没什么好奇怪的地方。阴氏是新晋崛起的家族,会更好拉拢一些,也少了更多的恩怨纠葛。大家也认为国君是对吕武以往帮助的一种投桃报李。吕武摇头,低声说道:“君上从未谈及。”智朔有点怀疑,却无法进行质疑。栾氏和郤氏倒下,晋国的格局已经出现实质上的变化。光以数据来看,无疑是范氏最强,再来是荀氏、智氏和中行氏的联合,然后是阴氏和魏氏的联合。经过一场内战,暂时还难以进行正确的数据统计,大致上却能猜测出强者恒强的不变真理。本来就强大的范氏参与了南方和西边的平叛,作战过程有所消耗,得到得却是更多。智氏也是相同的情况。作为一路大军指挥官的吕武,怎么可能放过壮大阴氏的机会?智朔看向了会盟台边上的大军。这个满编军团来自多个家族。比例是,阴氏两个“师”,祁氏三个“旅”,羊舌氏和解氏分别两个“旅”,又有另外一些家族多则一个“旅”,少则三两个“卒”,给那么拼凑而成。阴氏有两个“师”不是关键。最为重要的是,包括祁氏、羊舌氏在内的等等家族,他们以前根本拿不出来那些兵力。而现在他们却是能拿的出来?只说明,他们在吕武麾下效力,得到了很大的利益分配!智朔不清楚阴氏壮大了多少,能从另外那些家族的获利得出一种判断,阴氏必然获利更多,才会喂饱那么多的家族。现在的情况是,公族要抱住吕武这支大腿,众多的家族也靠拢向阴氏。再加上国君明显倚重吕武?智朔要认清楚一点,对待吕武的态度需要改变,至少不能显得过于咄咄逼人。事实上,智罃已经做出方针,智氏需要拉拢阴氏来抗衡范氏。一旦阴氏站在智氏这边,等于魏氏也会亲善智氏,别提还有另外靠拢向阴氏的贵族。至于公族?他们这些家族对待公族历来只有一个态度,打压再打压。关于这点,智朔觉得自己需要提醒一下吕武,绝对不能坏了延续近百年打压公族的既定策略。目前的诚当然不适合去讲那些。他俩就站在一起,观看国君发表讲话。现场的站位其实是有讲究的。作为“卿”的中行偃、韩厥、智罃和士匄,他们站成一排,位于国君的右侧。公族的祁奚、羊舌职和另外一些人,站在了国君的左侧。现在并没有明定是左尊贵还是右,怎么站很无所谓,也就看不出国君是个什么意思。吕武、魏琦、智朔、士鲂……等等一些人,站在了那些“卿”的身后,成为第二梯队。更多的贵族只有站在会盟台下方的份。国君还在继续阐述自己的执政理念。除了之前提到的补足拖欠贵族的财帛、体恤民力和善待孤老,加上了一个降低税赋。如果说前三条是对贵族有利,第四条则有点莫名其妙了。现在是春秋中叶,一国之君有权对税赋怎么制定提供意见,干这活的却是执政。另外,贵族怎么收税并不关国君的事情。毕竟,国君无权干涉贵族对自家封地的运营,是从律法到税收制定,还有很多种类,一律无权做主,顶多就是提个建议。纳赋倒是能干涉了,只是国君要通过元帅,不是自己去进行决定。智罃已经开始在频频皱眉。连带中行偃和士匄的脸色都不怎么好看。倒是韩厥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表情。众“卿”的反应被国君看在眼里。他还有很多要讲的话,决定暂时先藏着,找到合适的机会再公布。这里,他其实也是在弄险。没有正式登基。公布的事项也没跟众“卿”事先有过商议。要是有“卿”站出来反对,君权肯定是要遭受打击。然而,没有“卿”站出来反对,国君的弄险看似成功了。国君也是抱定自己刚回国,哪怕“卿”有意见也会暂时忍耐,才敢这么弄险。在“同”的盟誓,总得来说是成功的。光是有补足先君拖欠财货这一点,众贵族就感到十足的期待,一些有意见的地方也会选择先按耐住。怎么都要先把好处拿到手,是吧?智朔扫视了众贵族一圈,轻声说道:“君上深谙财货取舍之道。”这是嘲讽吧?姬周轻便地回国,手头上其实是没有什么财货的。他只有正式登基后,才能获得先君姬寿曼的遗产。而先君姬寿曼是一个疯狂敛财的国君,一再克扣贵族的财货,甚至大肆发展匠人事业。智朔有很多话没讲出来。比如,怀疑这一位年少的国君一直在关注国内动向,其中包括知道先君留下了很丰厚的遗产。吕武比较纳闷智朔怎么对国君会有敌意,不由用奇怪的眼神看向智朔。“我父有言,元戎非韩伯莫属。”智朔给出了答案。啊哈!一个出事只知道跑回封地当乌龟的“卿”会成为元戎???反倒是敢于任事的智罃,贪婪是贪婪了一些,只是明显贡献更大,却不受新君的待见?智罃总理国务期间,污点肯定是有,关键是从龙之功再加上平定国内的功劳,还是无法得到新君的承认?这个,姬周有点过分了啊!吕武没有半点假装地露出意外的表情,说道: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