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真的因签了这个条约才获得日本支持洪宪帝制的说法,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好多史书、小说家都说,日本在向袁世凯递交二十一条文本的时候说:“请大总统再高升一步”。意思是说你接受二十一条,我日本支持你称帝,咱们达成这个政治交易,这说是袁世凯拱手卖国的最重要的根据。其实早在30年代初,王芸生在撰辑《60年来中国与日本》的时候,就指出这个说法没有根据,不合事理,不可采信。
以史料的拓展为历史提供进一步的陈述,赋予“同情之理解”,当然有其必要。但无论如何,“二十一条”留给国人的,仍旧是屈辱感。这一悲情的历史基调,并不会因为主事人的外交的努力及事后的悲怆陈词而改变。这一论述,撇清了袁世凯卖国的嫌疑,但却不能进一步申论,二十一条与后来的帝制无关,或者,没有任何历史逻辑上的牵连。
卖国虽然不至于,但是说有什么成就却也未必。历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这部条约袁世凯等人虽然奋力反抗,但这仍然是一部丧权辱国的条约。例如将旅顺和大连都延长租借至99年,让日本人无限制向满蒙殖民等都是不可思议的。袁世凯后来发誓要奋发图强,要和日本“抬头相见”。如果后来历史的轨迹他真的如他所说的做了,不管如何,国人只会鞠一把同情泪,说声“小袁,苦了你了”,然后袁世凯做为中国的首任悲情总统,“在国逢难,谥号曰‘憨’!”身死而名不裂。
可是袁世凯说完之后就把话给忘了,对于富国强兵的一事未做而偏偏去买龙袍做皇帝。好死不死的就在二十一条订立之后,他就马上称帝了。因为这事,才有后来对于这一事实的种种揣测:谁也很难保证他们没什么幕后的政治的交换啊。政敌们拿着作为攻击他的靶子,这是理所当然的。
谁让他屁股不干净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