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从戏曲大佬到天王巨星 > 从戏曲大佬到天王巨星最新目录

第一百八十六章 于德刚和郭谦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厢里坐了两个年轻人,一男一女,而且这两个人都是有些面善,于德刚的眼睛亮了一下。

于德刚此饶记忆力非常的惊人,只要被他见过一次的人,他能记一辈子。

前些日子裴琰之的拜师大会,于德刚也去到了现场,虽然于德刚是相声演员,但是他曾经也是正儿八经拜过京剧的老师,学过戏的,而且拜的还是跟马联良大师齐名的麒麟童周信方大师的高徒赵麟潼先生,跟裴琰之应该算是一个辈分的。

当时在拜师大会上,于德刚对于裴琰之也是惊为人。

于德刚的嗓音条件其实不错,但是他并不是从就开始学的京剧,属于是半路出家,但是他的赋惊人,而且麒派并不以嗓音为重,京剧界有这么句笑话,如果你的嗓子不行的话,就去学麒派吧!

周信方先生让所有喜欢他的戏迷最为遗憾的就是老爷没有给他一副好嗓子,“信方无嗓”,堪称京剧界的一大遗恨。

但是周信方大师已经将自己的嗓音运用到了极致,才让他的哑嗓成为了麒派的特点。

不过裴琰之一直都不喜欢学麒派现在的这些演员们,因为他们本身的嗓子并不是哑嗓,但是非要矫揉造作,喊劈了自己的嗓子来唱戏,好像这样才是学到了麒派的精髓。

如果周信方还活着,非被他们气死不校

周信方这样唱戏,是因为他的嗓子就是如此,万不得已的状况下,他只能另找出路,才用属于自己的一种特殊的唱法来开拓了一条道路,但是学麒派并不是要去学他的哑嗓啊,这就违背了麒派的初衷了。

这就是京剧界很多流派的问题,那些开创的艺术家们,都是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和身体特征,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一种艺术形式,但是后人并没有去继承和发展,而是疯狂的去追求他的那种声音特点和身体特征,想要跟对方一模一样,就算是缺点也要一模一样,这就违背了这门艺术的初衷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