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第四十七回远征军勇闯野人山,中华英雄抛洒血泪。
浩气长存英魂永恒,碧血忠骨沃土育花。
孙立人见英军撤走,对孙继先命令:
“一一三团全体上车,沿公路追!”
于是全团上车,机枪架在车顶上,追击溃逃的日军,一路上太阳又烈,官兵们又饥又渴,而公路两边又没有水,孙继先问向导:
“哪里有水呀?”
“往前走有一条河!”
黄昏时分才赶到那条河,却是一条干河,全团人下去,又渴又累,大都昏倒于地,不远的英军赶紧用装甲车运来了水,喝了之后,人才慢慢苏醒,此时日军正在干河对岸布阵,修筑工事,看样子准备固守,孙立人师长率一一二,一一四团于晚上到达,见状只好命令一一二,一一四团投入战斗,一一三团原地休息,前线枪声阵阵,一一三团的官兵们围坐在一起相互靠着,经过一天的奔簸,早已疲惫不堪,饭都不想吃,有的已睡觉了,有的人骂起娘来:
“娘娘的!英国佬只晓得坐上汽车向后方撤退,嘿!一仗打下来,日军才一个大队,不过二千人,英军既有坦克,又有装甲车,七千多人呀!”
“兄弟们息息火,我们三十八师是盟军联合指挥部部署掩护大部队撤回中国或印度,作战略上的撤退。庹化南,这是牺牲的五个四川人的地址,田树荣也牺牲了。来不及收拾他们的遗体了,你回国去看看他们的家人。”
“田树荣死了!”
“对!冲锋的时候,我看见他身中三枪!”
庹化南沉重地接过纸条,心情无比痛苦,他有点后悔没有同自己的父母告别,也许今生今世再也见不到他老人家,特别是自己的父亲是最为痛爱自己,他老人家常常用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来教育自己……庹化南将纸条折好放在内衣里。第二天,师长孙立人来到说:
“弟兄们!我们救援英军和掩护英军撤退任务已经完成了,马上撤退,一一二、一一四团也打了一夜,前面开路,一一三团殿后掩护!”
命令一下达,一一三团殿后掩护,三十八师来的时候坐的汽车,早已被英军使用经曼德勒撤退到了印度,因此,全师一万多人只得徒步行军了,所有的官兵都一心想着赶快撤到后方,对英军过河撤桥行为大为失望。不过师长在,兄弟们便以决死的勇气和破釜沉舟的决心迅猛回撤。
五月七日晚,先锋营与日军一个搜索大队遭遇,日军见中国军人数众多,便将汽车阻塞于公路上,四周散开,占据房屋,架起机枪扫射,孙立人见状命令:
“开炮轰房屋,把汽车推倒一边去!”
一一二团架起炮,逐点轰击,烟雾腾天,火光四射,日军只好落慌而逃。
五月十二日,快到曼德勒了,日军已经在公路上筑起了工事,两军相遇分外眼红,日军炮火连天,完毕甚至气势汹汹地反扑过来,国军官兵大多衣衫已破,手脚大多受伤缠着绷带,孙立人知道这是最后紧要一关,他便脱掉外衣往地一扔,顺手操起一把冲锋枪,所有的官兵都睁大着眼睛看着他,他愤怒地说:
“弟兄们!生死存亡,在此一战,冲啊!”
他一挥手,大炮齐鸣,上万名决死的官兵呐喊着紧随他们的师长,向敌人发起反冲锋,万人卷地而来,如波涛怒潮,机枪手冲在最前面,枪口吐着长长的火舌,一人倒下,另一人接过机枪继续冲锋,步枪上着刺刀与日军短兵相接撕杀,最后日军寡不敌众,大败而逃,三十八师竟牺牲一千余人,到达温佐时竟与大部队会合,此时杜聿明,罗卓英,张轸,成钢司令官带着大部队来到,罗卓英格外看重孙立人,罗卓英站于三十八师的队伍前宣布:
“弟兄们!仁安羌之战是我们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漂亮的胜仗,你们以不满一千的兵力,击退了数倍于已的敌人,救出了近十倍于已的友军,轰动了全球,我刚刚收到电报:委员长决定颁发孙将军四等云麾勋章,美国总统决定援予孙将军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也决定援予孙将军帝国司令勋章。这些都是我们远征军荣誉。”
“啪啪啪……”
全体官兵感到莫大的光荣与骄傲,孙立人却对此不以为然问张轸:
“军座!下一步怎么办?”
张轸心想此人早晚在已之上,说:
“滇缅公路上的密支那已被日军占领,我命令各部从西北方向穿越野人山到印度,孙将军的新三十八师继续前面开路。”
“军座!万万不可!”
“为什么?”
“如果绕过密支那,经过野人山,路途较远,而且道路艰难,渺无人烟,给养困难,况且我远征军尚有四个师,不如集中兵力,趁敌立足未稳,万众一心,夺回密支那,沿滇缅公路回国。”
“孙将军说的轻巧,日军已在几个关卡布有重兵,我们回撤去送死?野人山是天然屏障,只要撤进山里,日军就拿我们没办法了,山里可能还有很多野果和野味呢!执行吧!”
孙立人无奈,于是全军包括三十八师全体官兵只好向西印度进发,沿途不断收容数以千计的难民和英军散兵。到处都是散落的物品与汽车,连英镑也四处漂落,他们浩浩荡荡拖着疲惫的身子,踏上了西去的漫长之路,一路上热带丛林径寂而林森,赤日炎炎,林下却黢黑不见五指,人行其间萧萧瑟瑟,令人毛骨悚然。到了伊洛瓦底江,但见一派水光,十分阴恶,波涛翻滚,浪吼激涌,真是:
万里长洪水似倾,东流海岛若雷鸣。
滔滔雪浪令人怕,客旅逢人谁不惊。
伊洛瓦底江两岸从竹密布,山上雾气环绕,密树蒙茸,平铺坡上,官兵们砍下碗口粗的竹子,扎竹筏过河,河水汹涌澎湃,落水者淹死无数,鳄鱼蜂涌而来,争相撕咬,卷起涛天巨浪,场景蔚为壮观。
过了伊洛瓦底江,行军一天终于到野人山山脚,向导去找当地的佤族人,孙立人,杜聿明,罗卓英,张轸,成钢等司令员与全军官兵立于那里翘首了望那茫茫黑沉沉的野人山,只见群山一峰接一峰,一山接一山,全是原始森林,向导引来佤族老人,这些人几乎与世隔绝,身着古老服饰,杜聿明问:
“老乡!我们要西去印度,要翻越野人山有路吗?”
“老总!这野人山,绵延千里,纵深几百里,山上
本章 共3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