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浪沙洲 > 浪沙洲最新目录

第五十二回(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第七十一军,第二军,第六军,第八军,嘴角慢慢露出了微笑,说:

“中国的远征军,现在怎么样?”

“中国远征军,丝毫没有北上迹象!”

横山勇紧握拳头,说:

“所有长沙,武汉,以防远征军的机动部队,全部收缩至衡阳,一个星期之内,一定要把衡阳这块骨头啃下来。”

“嗨!”

将官四散,回去调动本部,各部队于八月三日全部到达指定地点,放弃城外,只攻衡阳地区,城外四周万炮齐鸣,密集的弹雨一古脑儿地倾向城区,狂轰篮炸,与此同时,日军各路大军在震天动地的喊叫声中发起了冲锋。大地在剧烈颤抖,仿佛天崩地裂。

第五十八团在岩永师团长的带领下终于攻进城来,与守军展开激烈巷战,岩永是一个极有尊严的日本武士,他在会上被人溪落,十分气恼,他见到死尸也要砍三刀,一队日军押着几个受伤中国俘掳,他二话不说,挥刀砍死,然后抓过一个押兵,耳光打去骂道:

“混蛋,冲!”杀红了眼的日军如筮血恶魔,见人便杀,各路日军纷纷突进城内,展开大规模巷战。孙鸣玉在前沿阵地接到军长方先觉的命令:

“军部伤亡大半,急速增援!”

孙鸣玉打开地图,心情沉重地说:

“二十八团为后纵队,增援军部,第三十团为左纵队,第二十九团为右纵队跟进。”

全师转移直扑衡阳军部,来到一条大街,正是夜晚,突然前进的路上,一千余人日军挡住去路,孙鸣玉见日军不过千人,竟自冲在队伍的前面,双方混战一场,谁知日军从侧翼冲进阵来,将十师切为二段,孙鸣玉与主力部队打散,日军抵挡部队见国军首尾不相连接,竟反冲过来,子弹像雨点般打来,身边战士纷纷中弹,孙明瑾连中二弹,倒于地下,特务连端起枪死命射击,十师主力渐到,见师长受伤,全师只好撤退到一座大房时,四周重新布置,夜深了,孙鸣玉躺在地上,四周站满了官兵,看着他们的师长兼参谋长的孙长官慢慢睁开眼睛,他看见自己的兵,表情都很痛苦,有的还流着眼泪,他却笑着说:

“弟兄们!你们跟我运气不好,受苦了,葛大哥!你带着兄弟们继续……”

“师长!”

只见孙鸣玉眼睛睁得直直的,气就断了,享年三十八岁。

军部还有一部电台可与重庆相通。方先觉含着眼泪,哽咽着口诉电文:

“重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敌人今晨已由北门冲进来,城内已无用之弹及可增之兵,危急万分,生等只有一死为国,来生再见。

方先觉、周庆祥,容有略、葛先才,饶少伟、孙鸣玉、周叩鱼。”

电文发完,被日军俘掳的国军被放了回来,几名特务连战士用枪恶狠狠对他的脑壳押了进来,口中骂道:“软骨头,老子枪毙了你!“

“军座!我有话说!“

“松了他,说!“

“军座!我不是软骨头,我们都是打光了子弹,拼断刺刀才被俘!日军叫我来传话,要十军停止抵抗!”

方先觉心中明白:日军已控制市内多数制高点,大多数都分割包围,失去了抵抗力,他沉痛地说:

“弟兄们!我十军已弹尽粮绝,死伤殆尽,为了保全最后一些失去抵抗能力的将士免遭涂炭,你回去传个话:保证我十军所有将士的安全,我同意下令所部停止抵抗!”

第十军孤军奋战四十七天,战死四千余人,日军伤六万,死至少六万余人。

葛先才带着剩余的弟兄还不知军部的决定继续向军部靠近,一个汉奸喊:

“不要开枪!你们军长已经投降了J军保证你们性命!”

“放你妈的狗屁!”

一梭子弹打过去,汉奸当场毙命,日军见不投降,便收拢包围圈,也准备拼刺刀的样葛先才英勇地从旁边的死尸上抓起一把上了枪刺的枪说:

“上刺刀,我们杀死了这么多鬼子,值了,上!拼了!”

“杀呀!”

警卫连第一队冲出去与日军展开刺刀战,一时间杀声四起,胡汉国面前冲来一个日军,胡汉国一闪,反手一枪托打在他头,日本兵应声而倒,一刺刀向背部刺去,“啊”的一声,血溅于身,当场毙命,谁知另一日本兵从背后刺来,一闪未及躲过,刺中大腿,一阵剧痛,胡汉国把枪咬牙抽出枪刺,反手刺向那个日本兵,正中胸窝,日本兵当场毙命,日本兵越来越多,三个日本兵一下子冲过来,胡汉国忍着剧痛拨出枪刺,划开冲过来的日本兵的刺刀,那晓得那个日本兵已经靠身,胡汉国只好扔枪,抱起日本兵往地下按,那两个见状,也扔掉枪,四人相打在一起,日本兵越来越多,终于寡不敌众,活着国军弟兄们全部被俘。

日军在育溪河收兵,天渐渐黑了,日军在河边安营扎寨,整个衡阳城几乎听不到枪声,日军营房四周生起篝火,岸上架起机枪,日本兵将国军俘虏反手捆绑,押向河边浅水区,水中有许多木桩,日本兵将他们系在木桩上,水淹没过胸口,日本兵在木桩上搭桥,来回巡逻用刺刀对下面的俘虏。

岸上日军的开饭了,吃完饭后又有人唱着歌,直到半夜胡汉国又冷又饿,不过他早就已练就对付冷水的强健体格,他用手一直不停地把绳对着木桩摩擦,直到天亮时分,绳子终于磨断,他快速松了绳子,一个迷头游了出去,日军发现,赶紧开枪,子弹在身边擦过,游十多米又换气,一直到对岸,日军见状,才无可奈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