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天飞传 > 天飞传最新目录

第29章铁骨忠魂(5)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党羽中一个叫钟矮子的人拦马跪下,佯装哭诉说:“蒋英要杀我”,转移胡大海视线,胡大海转身回望蒋英,未及作答,蒋英突然从袖中抽出铁椎,好象是朝钟矮子,其实是朝胡大海砸去,正中其首,大海倒地后又被蒋英提刀断首,跨于马上,随后蒋英又杀了胡大海的一个儿子。苗兵在金华发动叛变,杀害了胡大海以后,李文忠派遣将领将蒋英、李福等人赶走,并亲自安抚苗兵其余部众。“金华之变”以后,苗兵复归入朱元璋麾下,蒋英等人后来也被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所杀,而李文忠的长子就是着名的李景隆。

张士诚投降元朝以后,在此后的几年里,他打着官方的招牌,不断进行侵略,拥地达到二千多里。并且他据有天下最富庶的地区,是当时最富有的起义军。然而张士诚性格上存在着一些中庸思想,这导致他在政治抱负上没有太大的野心。然而在群雄争霸的大局之下,他的这种想法可能就是他今后人生悲剧的一大伏笔。

张士诚虽然热衷于侵略江东的土地,但元朝毕竟还是归顺了,元朝交给他的事还是要办的。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元朝让张士诚讨伐刘福通部,张士诚命吕珍率军突袭安丰。

安丰是一个好地方,当年刘福通迎韩山童之子韩林儿到亳州建立大宋证权的时候,遭到元军的激烈围剿,刘福通败走安丰,才在这里重新积聚起力量,形成了三路北伐的壮观局面;后来刘福通进攻汴梁失利,在他孤立无援的时候,再次败走安丰,在这里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遥控着北方红巾军与元军的战局。可谁曾想到,安丰既是他的安身立命之地,后来竟也成了他的葬身之地。

刘福通在极艰难的形势下坚守安丰(今江苏盐城),时间达四年又九个月。此时的安丰城已是强弩之末,山穷水尽,弹尽粮绝。在盐城的刘福通走投无路的时候,苏州的张士诚不仅不念旧情,反而趁火打劫。张士诚所派的吕珍乃是一员大将,又有元朝在背后为其撑腰,进攻安丰简直势如破竹。吕珍的大军突至,刘福通死于乱军之中。三月,朱元璋率军攻打安丰,吕珍为常遇春所败,弃城逃跑。

有野史传闻,刘福通其实并不是死在安丰,而是被朱元璋派人溺死于江船之上,然而这种说法其实不靠谱。别说刘福通不是朱元璋杀的,就算是朱元璋杀的,他也不会承认。为什么呢,朱元璋后来杀了那么多人都敢承认,为什么就是不敢承认杀了刘福通呢?因为当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徐寿辉鸠占鹊巢,陈友谅杀掉徐寿辉后从此背上了一世反贼的骂名,而朱元璋的明军当时还是属于大宋证权领导,朱元璋如果承认杀害刘福通,性质就和陈友谅类似,这将于他的声誉威名有损,而他当时领导的明军立足未稳,恐怕会有人在背后戳他的脊梁骨,骂他忘恩负义,所以说做人千万不能忘恩负义。

明朝不愧是一个写小说的朝代,连正史中都会留下一些意想不到的悬念,比如张士诚手下的幕僚上班时间写小说,竟写出了两部四大名着,张士诚平时疏于管理,此前作战时又屡战屡败,这次打安丰之战居然雄起,一举把乱世枭雄刘福通给杀了,也可以传作是一段奇闻。

总之,不管刘福通的死有没有悬念,一定跟朱元璋无关,并且根据《明史》记载,刘福通确实是死于安丰之战。

张士诚派吕珍攻打安丰的时候,鈡焚也随吕珍出战。后来刘福通被杀后,安丰沦陷。

命运的轮转总是这么不期而遇,在海棠花落尽的时候,刘铁骨和钟焚再次见面了,只是此时两个人的处境却非常尴尬。钟焚作为战胜方士兵,曾有意帮刘铁骨逃脱,刘铁骨却对他说道:“刘福通待我恩重如山,恩公既死,我也不愿苟活。我们是一支正义之师,我们可以被杀戮,但是绝不会被打倒。”

钟焚说道:“你只知道天下大义,难道忘了家里的父老乡亲。况且你若死,我也不能苟活。你我当年结拜兄弟,曾指苍天后土为证,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刘铁骨又对钟焚说了一句话:“好死不如赖活,你要好好活下去,替我照顾好妻子家眷。”说完拔剑自刎而死。

钟焚挥泪如雨,脑中一直想的是刘铁骨的那句话,“好死不如赖活”,“好死不如赖活”。“对,对,对,好死不如赖活...你是好死,我要赖活。”说完将刘铁骨的尸骨掩埋了。

张士诚以前从海上往大都送粮十一万石,每年都送这么多。自从打败刘福通以后,张士诚更加骄横,让他的部下歌功颂德,要求元朝廷封他为王,元朝廷没有答应。元正二十三年(1363年)九月,张士诚自立为吴王,按照王的身份地位设置属官,在城里另外建造了府第,并且他也不再向元廷进贡粮食了。

穷人出身的张士诚在早期勤政爱民,大力减轻税赋,让饱受战乱、苛政之苦的百姓过了一阵好日子,然而,他是个小富即安的人,随着他渐渐坐稳了割据东南的“吴王”位子,他便骄奢淫逸起来。建造了“香桐”和“芳惠”两座楼阁,专门安置四处搜罗来的美女,供他淫乐。再比如苏州“锦帆路”,当年是一条河,张士诚用锦绣丝绸做船帆,泛舟河上游玩,便有了现在这样一个路名。张士诚一心享乐,朝政交给了弟弟张士信。偏偏张士信和张士诚一个样,“性荒淫,务酒色”,虽然当着丞相,却无心公事。哥哥将朝政“承包”给他,他又“转包”给黄敬夫、蔡彦文和叶德新三个文人。这三位每天醉心于舞文弄墨,也都不是干实事的料,于是自上而下,贪腐成风。

朱元璋的地盘就在张士诚的旁边,张士诚多次派兵进攻常州、江阴、建德、长兴、诸全,都没有取胜,只好退回;而朱元璋派邵荣攻湖州,胡大海攻绍兴,常遇春攻杭州,也没能攻下。廖永安被张士诚俘虏,谢再兴叛变投降张士诚,正赶上朱元璋与陈友谅相持不下,也没有能力管张士诚的事。陈友谅也派人约张士诚夹攻朱元璋,但是张士诚想当个旁观者,表面上答应了陈友谅,最后还是没有行动。等到朱元璋攻下武昌,消灭了陈友谅,率领军队回到南京,就命令徐达等人谋划攻却东地区。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九月,朱元璋以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二十万精兵,集中主力消灭张士诚。大军压境,东吴左右膀臂皆失,平江(苏州)成为孤城,面临南西北三面被围之势。朱元璋派人送信招降张士诚,张士诚不予回信,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