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霍光、窦宪、梁翼、曹操,晋有桓温,隋有杨素,唐有李林甫、李吉甫,宋有寇准、王安石、秦桧、贾似道,明有张居正,清有袁世凯。古代女子之所以在称呼后带上赐姓,是为了别婚姻以及显示她尊贵的公主身份,奴籍女子没有赐姓,只能和奴籍男子结婚,生的孩子仍是奴隶,这就是“女子传姓,男子传氏”的由来,姓氏文化是为了保证部落的赐姓在贵族女子间遗传,部落的氏爵在贵族男子间遗传。部落间的和亲相当于女子改姓,部落间的兼并相当于男子改氏。在山海经和史记等远古文学作品中,1、部落与别人和亲,叫生女。比如天帝之女嫦娥(山海经中,天帝指女娲姜喾部落,恒山又叫常山,所以嫦娥又叫姮娥,女娲部落与常鸷部落通婚联姻,并且在常山建立了黑齿国,所以常鸷又叫姜匡二,黑齿国离任丘姜喾部落比较近;后来常挚迁都沁阳建立白民国,便改姓为肖,位置大概在赵国,古代赵与肖比较接近);2、部落故墟被别人占领,叫生子。比如黄帝之子少昊(少昊部落后来征服黄帝轩辕部落,占领了有熊之墟新郑,所以司马迁认为少昊是黄帝的儿子)。古代部落里为了保持贵族男女的尊贵血统不被玷污,他们们一般选择贵族内部近亲结婚,就像伏羲和女娲作为兄妹结婚一样。虽然科学表明近亲结婚不利于优生优育,但古代为了保持尊卑秩序(赐姓分类可以保持贵族特权垄断,有赐姓的是贵族,可以从事高级工作;奴隶没有赐姓,只能从事低等工作,类似于印度的种姓制度),防止奴隶僭越,必须要做出一些牺牲,比如西施的全称若叫施越僖,则是有施部落的公主,若叫施越颦,则说明她以前是有施部落的奴隶。此外,如果工作是行政,级别有公、侯、伯、子、女五等,比如魏侯、孟子;如果是经商,经营范围有国省市县镇五级,比如陶朱(越国范蠡)、猗顿(贬卖私盐),在全国范围内经商;如果工作是卖艺,表演舞台有国省市县镇五级,比如黄圣依,表演范围不仅在中国,有时也在外国,所以叫国际巨星。
在远古时代,被帝王赐姓是一种授权自治和诸侯身份的证明,只有贵族才配拥有姓名,而诸侯管辖的奴隶则以国为姓,名字可能就只是一个编号而已,比如古龙武侠小说里面的朱七七,燕十三。贵族与贱民的主要区别是贵族有皇粮吃,贱民需要向龟族纳贡,龟族靠身份和口才吃饭;贱民则是自力更生的贫苦百姓,靠勤劳的双手吃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三皇五帝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国王)有氏,贱者(战俘)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同姓者为近亲),婚姻不可通,表现为姓氏分离。夏商周三朝时期姓氏合一,姓指来源,氏指去向,姓中出氏。秦汉以后姓氏颠倒,氏表荣耀,姓别基因,氏中出姓。举个例子,比如彭城刘氏出自山西唐尧氏,而唐尧祈姓,祈姓则出自赤帝华胥(刘邦自称赤帝转世),而华胥又出自河北太行山伏羲氏;再比如蜀中司马氏出自嬴姓,嬴姓出自山东柏益,柏益部落出自黑帝颛顼,而颛顼则出自四川蜀山氏。因此关于姓氏文化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成,赐姓即为分封诸侯,改姓即为诸侯兼并重组,冒姓即为原部落贵族赘入新的贵族,改氏则相当于带着以前俘虏的奴隶投靠新的部落。进入封建社会以后,联邦奠长制被废除,诸候从此变为王侯将相等高层管理人员,百姓也变为务农经商的基层税役贫民,从此姓氏成为一个代号,不再具有区别贵贱、垄断特权的种姓涵义,各种非主流姓氏的出现使传统姓氏失去时空概念,此时部落联盟社会已经解体,再谈部落贵族已无任何意义了,改谈氏族五行。
言归正传,公元前2850年,华熊被少昊打败以后,他的儿子华罗带领残部逃到衡山,勾结三苗(鄱阳、洞庭、丹江)建立芈国(岳阳汨罗),改氏祝融部落(湖北屈家岭文化),祝融部落尚火;公元前2850年,蚩尤被少昊打败以后,他的儿子邹屠带领残部逃到苗山,勾结三越(巢湖、太湖、西湖)建立屠国(蚌埠涂山),改氏共工部落(浙江良渚文化),共工部落尚水。祝融氏向西统一了巴蜀部落,祝融又被称为火神;共工氏向东统一了江浙部落,共工又被称为水神。为了延续华熊和蚩尤在龙熊大战时期积累的恩怨,共工部落和祝融部落互相征伐,这就是传说中的水火难容之际。此时,长江中游的洞庭、云梦大泽已干,祝融和共工在苗山大战(苗山又叫会稽山,位于今浙江绍兴,是三苗部落的发源地),祝融用八卦炉打败共工的蚩尤壶,统一了南方。共工逃到海岛之上,建立了琉球国(今宝岛台湾,而不是浙江舟山,所以又叫不舟山)。台湾岛以前是一座很高的天柱山,被共工撞断以后才变成了现在低矮的海岛模样。东方的擎天柱不周山被折断以后,从此地势东低西高,日落西山而水汇东海,这就是共工怒触不周山所解释的自然现象,不周山指没有边界的山。留在苗山附近的共工部落则被祝融殖-民,变成后土(又叫后涂、涂山)部落,后来又被虞舜殖-民变成句龙(又叫句芒、勾龙)部落。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祝融和共工打得水深火热之时,祝融的嫡系部落颛顼趁机勾结三童(蜀山、巫山、三峡。童、重、董、厘下面都有里,在古代又叫下里巴人,据说出自川渝之地)攻打中原夺回了新郑(今河南郑州),这就是着名的触山之战。在长江中游的火神祝融和长江下游的水神共工发动触山之战争夺长江流域的霸主地位的时候,长江上游的颛顼部落趁机从蜀山入主中原,从少昊手中夺回了本该属于轩辕部落的有熊之墟。公元前2717年,颛顼用八卦炉打败少昊的伏羲琴(真定),占领东夷和嵩山地区建立颛顼国(湖北石家河文化),定都河南新郑(新郑又叫华邑、华阳,是有熊之墟,祝融之墟),成为新一代的天下共主,颛顼又叫黑帝(四川岷江又叫黑水)。颛顼部落尚虎,以虎为图腾,族中平民则以王为氏。颛顼部落从前被轩辕赐姓为妘姓(今四川成都),后因协助少昊讨伐轩辕有功被少昊封为高阳氏(高山南面,在今河南开封高阳县)。《离骚》中有“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之句,屈原出自熊通,熊通出自祝融,而高阳出自颛顼,可见颛顼祝融不分家。颛顼称帝前曾从高阳带兵帮少昊镇压过江南共工后土部落水患,凯旋回来以后,在保定姜喾部落的援助下,连真定少昊部落也打败了。姜喾协助颛顼讨伐少昊部落的术器有功,被颛顼封为辛侯高辛氏(今河南商丘高辛镇),不过公元前2599年,颛顼又被
本章 共8页 / 第6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