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宋胆 > 宋胆最新目录

第14章 愿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况且十原的旧宋遗民,几十年过去,又有多少人还记得旧日官家?到时赵昺的号召力,可能还不如一个打土豪分田地的义军领袖。

说白了,国与国之间的倾扎蹈覆,地利、资源确实重要,然而最重要的还是人,是精气神!

东南亚也好,澳洲也罢,人少是好事,但人少也不是好事。

只靠这十几万人,耗上几十年,等到元朝灭亡,也攒不出百万王师。

当然,美洲太远了,在没有六分仪,没有精度定位的情况下,谈十几万人的远渡大洋,生根美洲,有些痴人说梦。而且,距离中原实在太远,走出去难,想回来更难!

可实际上宋朝的航海技术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差,有先进的福船、广船,尖底设计吃水够深,船体够大够宽,能很好的抗击风浪。

事实上由于自菲律宾而起的强劲黑潮海流,几乎覆盖了华夏沿海所有地区。还有太平洋热带风暴的疯狂洗礼,使得华夏沿海的航行条件并不比远洋轻松多少。为了适应复杂的天候和洋流,船只的各项指标,也是远远领先于同时代的外国航船的。

而在航海定位方面,还有过洋牵星术!

这是一种利用双星定位的古老航海定位方法,到底是由阿拉伯人还是汉人最早应用已经不为人知,只知道自唐时便已经在华夏海船上盛行。

它是利用北斗七星与南斗十字星,还有若干个较为固定的星辰为基准,通过星辰在夜空中的不同角度和位置,来计算船只的位置,虽然没有六分仪那么精确,但误差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可以胜任远洋。

...

而且退一万步说,这并不是以求万无一失的跨洋旅行,而是走投无路之后的逃亡之旅!!

人在绝境之中,是没有那么多选择的......也不要奢望面面俱到,只能冒死一搏。

这一趟,也许会有很多人葬身大洋,到不了那块被汉人称之为日出之地的扶桑净土。

可是,依旧要赌....

不赌,就要亡国。

“扶桑国!我们可以去扶桑国。”

“扶桑?”张世杰与陆秀夫等人面面相觑,甚至有些哭笑不得,“。”

赵维却道:“正因为是传说,去者了了,元军才无从追击啊!”

“况且,梁书言之凿凿,慧深和尚去过扶桑,就在东瀛之东。只要咱们从东瀛出发,向东航行,一定能找得到。”

“这......”张世杰觉得,怎么这么不靠谱呢?

“真的!”赵维生怕众人不信,“我用人头做保,只要一路向东,一定找得到。”

好吧,赵维虽说初中没毕业,但初中地理还是上过几节课的,知道有北信风带,夏季正好是从日本以东一路吹到北美。

只要一路顺风走,闭着眼睛都能撞到美洲大陆上。

当然了,路途艰险,肯定不像赵维说的那么简单。

但这却是大宋军民唯一的生路,也是他这个文盲穿越者唯一能想到的救宋之法。

只要逃到美洲,最好是南美,不但元军没法追,而且大宋朝的科技水平对于当地土着来说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那是个没有轮子,没有铁器,连耕种都还处于刀耕火种水平的原始社会。

玛雅城邦沉迷于研究天文,不知道什么是战争,一茬庄稼还要种上三年。

就连骁勇的北美印第安人,也只会用两条脚和木矛狩猎。

当这些原始文明遇到武装到牙齿的大宋,不说征服,起码立足没有任何问题。

那为什么不暂避锋芒,跑到美洲去呢?卧薪尝胆若干年,到时反攻中原,也不失良策吧?

“太后、太尉、陆相,维知道你们都累了。”赵维恳然诉说,这也是他把朝臣都支出去的原因。

有些话,是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的。

“为国尽忠,可能亦是臣子最后的体面。可是为了大宋,为了宋土沦为元奴的万万宋人,此地也绝不能是掘坟建陵之所啊N不放手一搏,横渡汪洋?”

“前有建炎南渡,再兴百年。今为何不能再来一次建炎南渡,再搏一个盛世呢?”

“......”

“......“

“......”

众人沉默了,扶桑国......?

张世杰感到何其荒谬,竟对一个传说之地生出一丝久不曾有的希望?

陆秀夫又何尝不是如此?

但是,真的行得通吗?

高宗建炎南渡,执半壁江山,虽有中兴气象,却再也没有回到中原故土。

何况是远渡重洋,寻一个未知之地?会不会像高宗一般,再难回转?

那样的话,还不如死了来的干脆。

苦笑一声,“中原尽失,宋民为奴。大宋,还是大宋吗?万一回不来,如何对得起祖宗?”

一句话,把张世杰和杨太后又从希望之中拉了回来。

张世杰顿悟摇头,“若真如相公所言,那世杰九泉之下,还有何脸面面对先皇?”

“不会的!”赵维坚定摇头,打断二人,“一定不会的!我们一定会回来!”

张世杰看着赵维,今天这个混蛋宁王给了他太多意外,比之崖山更加的意外。

“宁王何以见得?”

只见,赵维笑了。

“太尉怎还犯起糊涂了?太尉不是黄潜善,而是岳鹏举!陆相不是秦桧,而是宗汝霖!官家更不是高宗,十数万军民亦不是南逃的败军散卒啊!”

“还不明白吗?”赵维瞪着众人。

“能陪官家一路不弃,甚至怀抱尽忠死志的这些臣子,哪一个是怕死之徒?哪一个不是忠义绝伦之士?”

“这十数万义勇军民,有的是官家从临安带出来的御用工匠,有的是不愿依附元朝的读书人,有的则是忠心赵宋的绝好儿郎。”

“官家此去,只有忠臣义士,没有奸佞小人。只有大宋朝最精良的匠人,没有一个庸庸碌碌之辈。”

“这样一群人若于海外立足,不出十年,必翻天覆地,携倒海之势而归!”

看着张世杰,“十年!若给太尉十年修养生息,卧薪尝胆,太尉可否重回中原,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