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训州太守是园州太守的学生。
训州失火之后,训州太守在给皇上写信,快马加鞭告知的时候,也写了一封信告诉他的老师董桓董大人。
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园州太守可比皇上要更早知道,训州失火的事。
董桓董大人在训州期间,虽然做了很多准备。
但是毕竟他也没有亲身经历过这些事,也就只能凭借着老人家的经历讲述,就还有自己的想象来做这件事。
这个时候董桓大人自然只能给到一些,灾难的一般处理建议。
他给训州太守的建议,第一是要做好百姓转移;第二是要做好百姓的安抚和救济。
如此大火,必定很多百姓无家可归,无家可归也就意味着这家中的粮食也被烧毁。
马克思说得好,爱情要有面包。
要想百姓安安分分的接受正常灾难,首先便是要让他们填饱肚子。
独自填饱了,命可以活下去了。也才能可以接着说下文。
命都保不住了,难免会狗急跳墙。
到时候,还不知道会干出些什么事来。
董桓很清楚,如此大的灾难背后,与其都是死。与其如此还不如拼一拼,到时候必定会有人会趁机揭竿而起,如此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否则必死无疑。
这也不能怪他们,也就是人的本能吧。
这两件事,训州太守自然很清楚,也在做。
也算是师徒二人同心吧。
训州又是边境城市,本就受了火灾,伤亡,损失惨重。
若是再起了内讧,这个时候无疑就是给训州交界的醇国,一个从天而降地大好机会。
醇国本就对训州虎视眈眈。
当年董桓在训州任太守的时候,醇国但凡逮着一点机会,就屡屡进犯。
说是机会,简直就是抬举醇国了。
简直就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比如什么,今儿从训州废了一片叶子到了醇国,然后要派人在城门外叫嚣一番;明儿醇国又丢了一只鸡,又要来叫阵。
反正就是诸如此类的借口。
在训州当太守的那几年,董桓没有少和醇国交战。
后来这醇国把,把董桓惹毛了,彻底惹怒了董桓。
董桓派出了城中所有的兵力,狠狠的收拾了这醇国一把。
从此以后,醇国终于安静了。
董桓当年在训州的做太守的时候,应该有十多年了。
算是董桓中状元之后的第一个任职地方吧。
当年董桓在训州结下梁子,这醇国自然也是要报的。
况且如今还是老天给的机会,醇国又怎么会放过呢。
所以,这个时候的训州是内忧外患。
百姓转移,救济、安抚不好,这内忧外患,势必会转化为武力暴动和侵犯。
这京城中,又有财狼虎豹。
总之,这次火灾形式不容乐观。
董桓大人也有些忧心忡忡。
虽然他相信训州太守,但是人嘛,只要事情一天没有落实,这心里不踏实,也是很自然的事。
人家都说高枕无忧,也是有道理地。
前些日子这京城的谣言,说什么皇上失德才会引得训州失火。
这是最开始的谣言,后来这谣言还越演越烈。
演变成了什么:训州火势严重,天神降灾四纳国皇帝。要灭这训州的火,只能将灾转给四纳国的皇帝,训州的火,天神才会收回。天神才降下雨,将这大火扑灭。
后来就演变成了:皇上因病许久未上朝,看来是天神显灵了。
这就说这谣言证实了皇上不贤明,然后又被转移。
这谣言也是传得厉害得很,一路东下都传到园州了。
这前几个谣言,倒是没什么可以推理的信息。
不过这最后一个,一看就很明显。
这皇上因病不上朝,谁能知道呢?
除了宫里的内官知道以外,也就是这每日上朝的大臣了。
如此看来这谣言必定是只有两条途径,一条便是从宫里内官传出;另外一条便是从上朝的官员中提出。
即便是内官,那也是内官和外臣勾结。
说白了,也就是上朝的官员传出的此事。
谣言只能煽动民心,为后面的事做一个铺垫。
看来,这重头戏还都在后面呢。
董桓大人心中就更加有些烦闷了。
太守夫人观察了好几日董桓大人,心思比往日沉重了很多,眉头了总是皱着。吃个饭也心不在焉,也变得寡言少语了些。
谢子衿和董桓大人在一起好多年了,自然对董桓大人的脾性也是莫得一清二楚了。
自然也就看出了董桓大人的忧心,“大人可是在担心训州,还有京城?”
看来这谣言,太守夫人也是知道一二。
“知我者莫若夫人也。”
“大人是担心训州会牵一发动全身吗?”
“是啊。若训州不是个边境城市也好。偏偏又是边境城市。”
于是董桓大人将自己的担忧告诉了谢子衿。
“您若是担心京城有变,不如我明日去一趟京城?”
“夫人你一个人去吗?”
“嗯。你去多有不方便。我去也没人认识。”
“也好,夫人去和亲王府找和亲王问问情况。”
“好。那我明日就出。”
谢子衿到了京城,去了和亲王府。
从王府里出来之后,就一路瞎逛。
顺便看看京城的情况。
逛着逛着,就逛到了垂衣布店。
店里只有苏婉月在,连晓雾去送货去了,刚好不在店里。
苏婉月听见有人进来了,转过头,往门外看了看。
这个夫人好生眼熟,像是在哪里见过,却有想不起来。
这个夫人如此漂亮,气质与众不同,应该不是京城官员的夫人。
这京城官员的内眷,苏婉月基本都见过。
根本没有这么一号人。
苏婉
本章 共3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