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五代:从围殴黄巢开始 > 五代:从围殴黄巢开始最新目录

第二十六章 魏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一看既然没打死对方,那就不打了吧,毕竟打仗还是挺劳民伤财的,为了教训一个藩镇而伤了帝国的元气也是不划算的,所以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既然朝廷没有把人家打服,那就不要怪对方犯浑。

在以后的时间里河朔三镇自成体系,从不纳税,从不进贡,从不听从统一号令,将大唐朝廷视作无物,俨然成了独立王国。

当时河朔地区的经济高度发达,人口密集,税收几乎占到全国一半,河朔民风也十分彪悍,军队战斗力极强,更重要的是,那里是主要的战马产地,有了良马就可以发展骑兵,“冀州产健马,下者日驰二百里,所以兵常当天下”。

所以说河朔地区的半独立状态直接影响了大唐今后的发展,为大唐的日渐衰落埋下了祸根。

然而,等到历史的车轮行进到五代十国时期,河朔地区的辉煌历史结束了,因为比他们更加强大、更加桀骜难驯的人物出现了,他们就是李克用和朱温。

李克用的老巢在山西,他如果想要入主中原,必扔朔。朱温也很明白这一点,为了不让李克用入主中原,必不能让其扔朔。

这样一来河朔地区成了山西军阀与河南军阀争夺的焦点,三个藩镇的节度使依靠了李克用怕挨朱温的打,投靠了朱温又怕李克用踹他们的屁股,如同风箱里的老鼠一般两头受气,在这个乱世中吃尽了苦头。

三镇的屈辱史从魏博的这场军变开始了。

魏博的牙军是节度使的私军,他们的待遇最好,地位很高,长时间下来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他们既是魏博的守护者,也是骄横难训的兵痞流氓。

现在牙军的头头们经常聚集在一起找节度使的不痛快,什么时候不开心了他们就废了节度使,再新立一个。

现在的节度使乐彦贞被欺负的狠了,他想到了搬家,他的想法是这样的:老子受够这窝囊气了,不做你们的头头了还不行吗。

牙军回答说:别介啊,还没欺负够呢,你不能走。

乐彦贞铁了心要走,为了脱身,他把节度使的大印交给了对方,说道:我不玩了,节度使的位置给你们让出来了,你们看着办吧。

上司被自己逼成这样,大家都怪不好意思的,那就放人家走罢。乐彦贞终于出了魏州城。

老子退位,儿子不愿意了。乐彦贞的儿子乐从训从相州带兵杀到魏州,要为自己的老子讨回公道。

乐从训何许人也?这个人除了是乐彦贞的儿子以外没什么可以称道的,但是他却做过一件大事——几年前他杀了大唐前宰相王铎(何不降黄巢的那位)。

当时这位宰相受到宦官田令孜的排挤,被下派到地方当节度使,路过魏博,乐从训看上了人家王宰相的艺伎,想要据为己有,因此一不做二不休,把王铎一行人全都害死了。

所以说乐从训这个人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公子哥儿,他有个拿手的绝活儿,那就是坑爹,老爹乐彦贞之所以会丢掉节度使的位置也是因为他的原因。

现在这位二世祖带着三万大兵来找茬了,牙军有点慌。这时候的牙军已经推举出了新的节度使,这个人叫做赵文建。

按说赵文建已经是节度使了,那就应该证明自己的实力,而打退城下的军兵就是很好的选择。然而,他却并没有这样的觉悟。

赵文建感觉自己抢了人家节度使的位子,心里挺过意不去的,现在既然人家又来讨要了,那就顺水推舟还给人家呗。

所以,赵文建想到了投降。

这样一个愚蠢的决定,惹怒了一大批人。这批人就是拥立赵文建为节度使的武将们。

他们就想啊,武将驱逐节度使那可是以下犯上,被逮到了可是要杀头的。

我们大家伙儿冒着杀头的风险推举你赵文建做节度使,你可倒好,转手就要把位子还回去,这是说还就能还得了的吗,等到乐从训带兵进了城,第一要杀的就是我们这些人!

赵文建啊赵文建,你这是要把兄弟们往死路上带啊,既然你自己找死,那就别怪兄弟们不仗义了!

骄兵悍卒们做事往往很干脆,他们逮住赵文建,一刀两断。

赵文建虽然死了,但问题还没有解决,乐从训的大兵还在城外呢。

想要退兵就要打仗,但没有统帅这仗怎么打?所以说还要选个带头的人出来。

现在赵文建的尸体还在地上躺着呢,前车之鉴在那里,这魏博节度使的位子可不好坐啊。而且城外还有乐从训的几万大军呢,真和对方打起来,赢了还好,输了的话最先死的就是带头人啊。

所以说现在这个魏博节度使的位置是个烫手山芋,不是一般人敢接手的。

骄兵悍将们等得不耐烦了,大喊道:“谁能做吾主?谁能做吾主!”

一人应声而出:“吾能做汝主也!”

众人大惊,循声望去,在人群的后面找到了说话的人。

这个人名叫罗弘信,当时只是牙军里的一个小校。

小校能做节度使吗?众人盯着罗弘信,想要从他的表现中找到答案。罗弘信坦然迎接众人的目光,不卑不亢,气度非凡。

众人就想啊,好不容易出来个不怕死的肯接手节度使的位子,那就拥立他上台吧,好与不好后边儿再说。

于是罗弘信成了新的魏博节度使。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唐末的时候皇帝不好当,因为手下有节度使们作乱,但节度使就好当了吗?看来也不好当,因为骄兵悍卒难以管理啊。

所以说唐末的乱战不是人的问题,归结到底是制度的问题。五代十国这段历史存在的意义就是摸索出了一整套治国理政的新制度,这里面包括了政治军事制度(五代)和社会经济文化制度(十国)。

现在的罗弘信半个屁股坐到节度使的位置上去了,为了能让自己整个屁股都坐上去,他要带兵击败城外的乐从训,并且保证魏博的稳定。

事实证明罗弘信还是有两把刷子的,牙军的战斗力也不是盖的,乐从训这个酗子是真的不经打的。

乐从训败了,而且败得很彻底,他直接跑到内黄(今属河南安阳市)去了。罗弘信围之。

这时候朱温出场了,他是被乐从训请出来的。

乐从训的父亲乐彦贞和朱温关系不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