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龙原镇是辽东山区有名的古县城。小城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被人们誉为辽东的一颗明珠。然而,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苦不堪言。却说城边东关胡同里有一家铁匠铺,主人姓郑,夫妻俩靠着上辈人传下来的铺子和手艺,每天“叮叮当当”的混日子,免强对付个温饱。后来,有了女儿秀兰,给他们的生活平添了不少的乐趣。女儿四岁那年,日本人占领了县城,这些强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逼得城里那些有血性的男人们都跑到山里参加了邓铁梅的抗日自卫军。郑铁匠没有走,他留在城里一边打铁,一边秘密地为自卫军收集情报……
这一天早晨,铺子里和往常一样,两口子吃过早饭,铁匠挥锤,妻子拉着风箱。六岁的秀兰依偎在母亲的后背,看着父母干活,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这孩子,多大的动静都能睡着觉。”秀兰妈说道。
“这还用说,习惯了呗。”郑铁匠用毛巾擦了擦汗,看了一眼女儿说道。
“秀兰快过生日了,我想扯块花布给她做件衣裳,可这手头的钱不够,怎么办?”
“等等再说吧,等攒够了钱再买呗。那二十块大洋可不能动,只要拿出去花就是事儿。”
“得了吧,我还不知道你啊,什么事儿一拖就没影了。”秀兰妈轻轻把孩子抱到前胸,站起来说;“你也歇着吧,这年头,怎么干也是白搭。”说着。抱孩子进了里屋。
铁匠憨憨的笑了笑,瞅着妻子进里间,又找了只凳子坐了下来,装袋烟点着火,深深吸了一口,回想着前天夜里的情景……半夜里,他刚把五只打好的铁枪头藏进屋角的地洞里,并把工具箱压在了洞口上,就听见了轻轻的敲门声……铁匠定了定神,问道:“谁啊?”
“我,李英华,开门吧。”
拉开门栓,从外头走进来两个人,其中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说道:“郑哥,你送的情报很准确,我们在二道梁子伏击了一辆小日本的军车,干掉了七个鬼子。”
“缴获了一挺机关枪,四支步枪,还有不少大米和白面呢。”另一个青年接口道。
铁匠兴奋的说道:“好哇!太好了。英华老弟,我一直想到山里和你们一起杀他狗日的,这事儿你和邓司令提了没有?”
“提是提了,邓司令说暂时还不行,他说你现在做的事情更重要。就像这次打伏击,没有你的情报我们根本不可能打这么漂亮的仗。司令还让我转告你,以后一定要加小心。我i们端掉了小日本的几个警察所,杀了他们的视察大员平康秀泽,这次又伏击了军车,让这帮畜牲发疯了,他们集中了一千多人和两个警察大队奔袭我们的黑石岭老营,可我们现在钻到他们的老窝来了,等着瞧吧,城里马上就要热闹起来了。”李英华说着,禁不住笑了起来。
秀兰妈从里屋出来,笑着说道:“我以为是谁呢,英华来了,你们快进里屋。饿了吧?锅里正好还有几个菜饼子,我再给你们烧点儿热水。”
“嫂子,你就别忙活了,我们还有事儿,马上就得走,”英华一边说,一边掏出一个小布袋,“嫂子,邓司令让我捎给你二十块大洋,让你买点儿布,给孩子做件新衣服”。
“做衣服也用不了这么多钱,”铁匠接口道:“邓司令的心意我们领了,这钱俺可不能要。你们整天呆在山林野地里,用钱的地方多去了,我们好歹还能过得下去”。
英华说道:“这是司令的命令,你要是不收,我们回去可没法交差。”说着把布袋硬塞到秀兰妈的手里又说道:“嫂子,也真为难你了,既要带孩子,又要过日子。怎么样?跟着郑哥担惊受怕了吧?”
“开始确实有点儿怕,现在不了,小日本祸害咱们中国人,什么缺德事儿都干,再怕那就剩挨刀的份了。”
李英华笑道:“还是咱们嫂子明事理。你说的对,小日本就是一群畜生,你不揍它,它也一样会咬人。”正在这时,城里的一些地方响起了枪声和爆炸声。英华马上说道:“郑哥、嫂子,我们该走了,去凑凑热闹,你们多保重啊。”
“等一下,”铁匠走到屋角,搬开工具箱,从暗洞里掏出来枪头和两把大刀片递给英华,“最近查得紧,就做了这么几个。”
“郑哥,这可是好东西啊,我们又增加了三十多人,缺的就是这个。”
秀兰妈把包好的菜饼塞给了英华,“你们在路上吃吧,平时多加点儿小心,有空儿就来吧。”
……铁匠想到这里,正要出去上厕所,房门‘哐当’一下被踹开,冲进来几个警察,围住了他,后面进来的日本军官盯着铁匠,用生硬的中国话说道:“你的,邓铁梅的情报员干活?”
铁匠没有理他。一个脸上有刀疤的年轻警察走过来狠狠打了铁匠一个耳光,吼道:“快说!你是不是给山里的马胡子送过情报?”
“呸!”铁匠一口痰吐在了刀疤脸上,“去你妈的。”
日本军官在旁冷笑一声,朝外挥挥手,警察们绑了铁匠,走出房门。秀兰妈听动静不对,马上追了出来,拉着铁匠喊道:“你们凭什么抓人?他犯了什么罪?”
刀疤脸扯开秀兰妈,又将她推倒在地上,恶狠狠地说道:“臭娘们,告诉你,他犯的是反满抗日的死罪!你就等着收尸吧。”
警察押着铁匠扬长而去,秀兰妈爬起来,愤怒地望着他们的背影,咬着嘴唇一言不发。小秀兰哭着跑出来,拉着母亲的衣襟嚷道:“妈,他们为什么把爸爸抓走啦?”
秀兰妈抱起女儿,给她擦去泪水,说;“你还小,等长大了就知道了。”
“那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啊?”
“很快就会回来的,爸爸是好人,一定会回来的。”
……从这天起,东关胡同里再也听不到打铁的声音了,让这里的人们忽然间觉得少了点儿什么似的。这一天上午,秀兰妈正在屋子里补衣服,听见开门声,急忙迎出来,看见邻居杨志刚的母亲领着儿子进了屋,忙道:“杨嫂啊,你怎么来啦?这几天根本没人敢进我家的门哪,你不怕沾上反满抗日的罪名吗?快上炕,炕上热乎。”
“什么罪名我不知道,自打你家出事儿,胡同里就没断过生人,这两天消停了,我才敢过来看看,秀兰她爸有消息吗?”志刚妈一边上炕一边说道。
秀兰妈摇摇头,道:“托德祥去打听了一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