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开局从统一六国开始 > 开局从统一六国开始最新目录

第八十五章 先入关中者王,韩信入代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与平常一样,公孙俊坐在殿中,目光呆滞,面无表情,十足一副痴傻木偶的样子,可他心中回想的,却是数日之前,陈平前来授课时讲经典。

公孙俊知道,这句话是出自商君书,但是他对于其中的道理,却并不十分明白。

公孙俊同样不确定的,还有陈平是否看穿了自己的伪装。

“俊儿…午膳做好了,来吃罢。”

淅淅沥沥的雨声,和着清脆的女声传来,抬头看去,就见换上了粗布麻衣,真正一副女史打扮的小姑姑,正微笑着招呼自己。

“好香,看来我来的正是时候。”

公孙俊刚要起身,便有开门声响起,随后就见陈平撑着一把油纸伞,走了进院子。

公孙俊再看向陈平方向的同时,瞳孔不由自主的缩了一缩。

门外的顶盔掼甲的士卒,仿佛少了一些?

抖了抖身上的雨水,走入殿中,秦若则是十分乖巧的将烹制好的粟米饭以及菜肴端了上来。

偷偷看了一眼陈平,秦若对于这救了自己的男人,心中即是感激又是恐惧。

总的来说,她跟公孙俊一样,对陈平的感官十分复杂,有感恩,有恐惧,有怨恨,但却绝对不相信他。

对坐无言,三人默默吃饭,片刻止后,陈平放下筷子,端起汤碗轻饮,旋即满足的叹息了一声。

“却是没想到,女公子还有这般厨艺。”

“陈先生,谬赞了。”

轻咬下唇,秦若朝着陈平微微欠身。

“公孙俊!”

听见陈平叫自己的名字,公孙俊顿感浑身肌肉一紧,虽然自认已经伪装的十分好了,但他总是觉得,眼前这个男人,似乎能够看穿自己的一切。

“我知道你不信我,但日后当他来到咸阳,你便会明白,我做的一切了。”

说了一句让秦若好奇的话,陈平再饮了一口,随后神色如常的说道,“上次功课,你可有疑难?若是有,便直接说出来,而若是没有,那我便要开始今天的课程了。”

公孙俊依旧是那副呆滞的模样,他告诉自己,既然拿不准,不相信,那就保持原样,少做少错。

看了一眼,公孙俊,陈平点了点头,毫不在意。

“今日,我们便来说一说商君书的法战篇。”

“凡法战必本于政胜?”

秦若的低声呢喃传入耳中,却让陈平不由一笑。

“女公子也知道商君书?”

“是……身为赢姓弟子,又如何能不知商君书。”

说起商君书,说起赢姓弟子,秦若的声音中,有着说不出的骄傲。

“善。”

欣赏在眼中一闪而过,陈平接道,“既然如此,女公子不如便依着法战篇来说说,此时在山东的武忠候章邯,能否真正力挽狂澜,再让大秦恢复安定!”

“定然能!”

秦若目光坚定,回答的毫不犹豫。

“恐怕不行。”

公孙俊目光呆滞,但却十分轻微的摇了摇头。

…………

刘季坐在马上,身后跟着的是以沛县班底拉起的部队,原本他的部队不过一万而已。

可在接到“义帝”檄文,赶来郢都会盟之后,却是又凭空“借”来了一万,如今却是已经有了两万人。

而除此之外,远在沛县的乡党萧何,在他临走前还承诺与他,会在接下来的数月之中,为他陆陆续续补给三万兵马。

“只不过,五万人马,就想要攻破函谷关,实在还是难了一些啊!”

“先入关中者王?

嘿!先入关中者王!”

脑海中不断的回想着,自郢都而出之时,“义帝”当着众人之面,高声宣布的旨意,心中顿时热血沸腾。

“沛公在想什么?”

突然一个好听的男声,传入耳中,顺着声音看去,就见不远处张良,打马而来,正饶有兴致的看着自己。

“子房!”

捋了一下颌下的大胡子,刘季朝着张良拱了拱手,旋即嘿然一笑,也不隐瞒,直接便将心中所想,毫无保留的向着张良诉说。

“先入关中者王,这话说的何其漂亮,但乃公又如何不知,这是义帝给咱们的一颗香饵,纯属只能看不能吃。

若是吃了,那难免就得承受项氏的怒火。”

“沛公英明!”

最早张良于陈涉会盟之上,与刘季有过一面之缘,当时他便觉得,此人气量不凡,似乎与众不同。

这才有了日后新韩被灭,张良带着公孙信,前往沛县寻求庇护的事情。

如今听见这话,张良顿时更是刘季刮目相看。

冥冥中,心底有一种预感,灭秦大业,除却项氏之外,眼前这刘季,也是十分有可能办到,再想了想如今留在郢都的公孙信,张良却是不由的在心底叹息了一声,相比于韩成,公孙信实在是相差的太远了。

“子房,何以教我?”

心生感叹之时,刘季的声音传至耳边,张良露出一个笑容,稍稍思考,便即说道,“不知沛公可曾见过蛎鹬?”

“傍水而生之飞禽,我自见过。”

“既然如此,沛公也定然见过老蚌了?”

“那是自然。”

听到这里,刘季眼前顿时一亮,他已然明白了韩信想要说些什么,于是先朝西边指了指,后又扭头朝着会稽的方向看了看,紧接着便朝张良拱手行了个大礼,“多谢子房赐教,刘季明白了!”

“这沛公,真英杰也!”

…………

显然,章邯与项梁,便是刘季与张良口中的鹬蚌。

自打在郢都会盟之后,虽不敢说天下群雄云集响应,但起码有楚一地,商贾百姓、士卒勋贵,大多闻风而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而这些前来响应之人,虽然表面上恭顺义帝,但实际上却大都悄悄的归顺在了项氏的门下。

是以自郢都而出之时,项梁的麾下,已经足足有了十五万大军。

虽然训练、装备,良莠不齐,但是最起码声势浩大,几乎重现了当年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