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就像林双直播时,别人不知道他在学什么,他也不知道远程的网友在学什么一个道理。
在阅读中,读者与作者隔着作品开始互动,你传递的,不一定是我接收到的。
就好像鲁迅在《秋夜》里的开篇那名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棵树,左边一棵是枣树,右边一棵也是枣树。
这就被后人解出了各种花式。
两棵树,结果全都是一种树你直接说是两棵不就好了,写法还比不上小学生。
有人说是这是想多赚点稿费,毕竟人家大文豪是按字算钱。
有说是意识流的,有说是视角写作,有说是影射社会的,左边是这样,右边也特么是这样。
设想当年有人能在鲁迅活的时候问一下他,你这话到底什么意思,鲁迅会给出什么样的回答?
大概会翻个白眼,默默点起一支纸烟。
当年并没有人这么做,大概是特别容易懂。
换到现在,其实真正读懂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人也都能看明白。
这园子,这墙,那墙外的树和墙里的人,以及墙内园子那些认不出来的花花草草,无不是大到家国,小到个人命运的隐喻和折射。
说到底,无论枣树是不是代表着社会生长模式,当时鲁迅肯定也是迷茫的,毕竟那是1924年,两党,合作了。
但所谓的黄金十年还有三年才开始...
所以在秋夜,他会缩在园子里,用缓慢的目光审视着自己所处的这个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