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当芒果爱上稻谷 > 当芒果爱上稻谷最新目录

第74章 视线从未移开过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抢先回答:“卓文君指责司马相如。”

台下掌声一片。

主持人:“回答正确!”他又说:“但是下次,请认真听我读完题后再回答,以免听不完题干。”

谷雨冲他吐了下舌头,“抱歉。”

接下来是赛点,主持人继续提问。

“‘涂光休气兆北阈,赤文绿字焕东周。’写到了哪个文化?”

在场所有人面面相觑。

这是那首诗词?几乎没人知道。

就连评委也狐疑,头对头咬了半天耳朵。

谷雨的脑海里找不到这两句话的存在。

她闭上眼,努力回想。

唐诗?宋词?

最终,她确定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这不是诗,也不是词,甚至在元杂剧中也找不到出处。

她睁开眼,缓缓道:“河洛文化。”

主持人看了下提词牌。

高昂的声音响起:“回答正确!”

在掌声还未响起之前,谷雨提出问题:“我有话说。”

主持人:“谷雨同学有什么问题吗?”

谷雨:“题目有问题。”

全畅然。

待场内安静下来,谷雨:“这不是古诗也不是宋词。它出自《易经》,所以这个题目算违规。”

这时有评委拿起话筒:“谷雨同学的质疑完全正确,我们的比赛是《诗词大会》,而《易经》并不在诗词的范畴内。”

秀才坐在场下,心里对谷雨起敬。

她回答对了这道至关重要的题目,已经胜出,赢得了比赛资格。

但她主动提出问题有误,这说明,她得重新回答问题。

万一这次答案错误,她将失去代表省内参加比赛的资格。

比赛暂时暂停,由评委选择接下来要出的题目。

这道题目的难度将很有争议。

出的简单,会遭到其他选手的质疑,出的过难,谷雨的诗词储备量远远超出了唐诗宋词的范畴。

对谷雨也很不公平。

参赛的题目是参赛选手随即抽取,公平公正。

但现在,评委们陷入了僵局。

半小时后,比赛重新开始。

主持人再三确定手里的题卡,众目睽睽之下,走上了台。

“经过我们评委的再三商讨,对于题目的难易程度做出了较为公平的出题方式。”

主持人拿出手里的三张折叠好的纸,内里有墨迹,手写的题目。

“这里有三道题,难度不一。我们采取抽取的方式,选出出最后一位有资格进入决赛的选手。”

六号选手是和秀才都是交大的选手。

如果谷雨答对了这道题,交大雌雄双煞称霸天下的初衷算是被打破了。

坐在秀才旁的6号选手的表情逐渐凝固。

评委答的一手好牌,把最终抉择机会交给“随机”。

该不该的,命说了算。

主持人把三张纸放在谷雨面前。

谷雨从左到右看了看,说:“我还有问题。”

主持人:“你说。”

“我把这三道题全部答对,才算。”

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跳吗?

谷雨:“我这样做不是质疑评委老师们的学术研究功底,而是想给其他人证明,我能凭实力拿到代表全省参加决赛的资格。”

她又说:“答完这三道题后,我希望可以把接下来的题目也答完。我比较喜欢有始有终。”

她的话一出,全场故事寂静了。

接着,虎哥带头拍手叫好:“好C样的!”

掌声四起。

经过评委决定,他们同意谷雨的这个提议。

接下来,比赛继续。

既然都要回答问题,也没有谁先谁后的问题。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她打开了第一张纸条。

问:以下诗词中关于“盖”,哪句有胜过压倒之意。

A:伞已亭亭如盖矣。

B: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C: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D: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这个题不难,《赤壁之战》中的古语,上高中的时候学过。

谷雨:“D。”

主持人:“回答正确。”

台下有人唏嘘,如果当时直接选了这个题,入选名额不就拿到了吗?

世上没有后悔药,遗憾惋惜之际,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第二道题上。

第二题:以下关于介词“于”的用法中,哪个选项可以省略“于”。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岁征于民间。

C:成妻纳钱于岸上。

D:积于今六十岁矣。

D选项中的于是“到”的意思,排除。A中的“于”更不能省略,“对于”的意思。

只剩下CD。

谷雨:“C和D都是。”

主持人:“确定吗?”

谷雨:“确定。高中课本里的知识,我还是记得的。”

主持人:“回答正确!”

看样子,这最后一题,就是难度系数较高的那一道了。

主持人:“准备好了吗?最后一题,如果谷雨回答正确,她将拿到决赛的晋级资格。”

谷雨:“准备好了,来吧。”

她打开第三题。题目是这样的。

下列句式中,属于用成语推断出虚词意思的句子有哪些。

A: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B:其始相助,后比有恶。

C: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

D:纵其所如,或立于破田。

这道题,要说出答案,还要说明原因。

有点难度,但是还在可控范围内。

谷雨想了下,“主持人,我可以要只笔吗?”

主持人:“当然可以。”

拿到笔,谷雨开始在纸上边说边写。

“A选项中,‘而’字是修饰关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