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从今天开始亲政 > 从今天开始亲政最新目录

第38章 消失的人口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朝廷收钱、再拨给,太麻烦。

后来,太祖又“改进”,直接把相应的土地民户拨给了宗亲勋贵,成为其庄田的一部分。

然后这些土地民户,就不用给朝廷交人丁税、粮税了,而是直接交给宗亲勋贵府上,由宗亲勋贵府上组织去收!

这样,这部分土地人口,就从朝廷的账上消失了。

太祖时期,宗亲勋贵人口还极少,这“消失的部分”还不足为虑、不值一提!

到修文帝,又有改革。

不能由宗亲勋贵去收,又把这个权力,给收回到了朝廷。

一般就近,由当地的官府去收,然后支给爵禄。这部分官府收入,只在账面上过一下,名义上还是宗亲勋贵的庄田收入,并不是朝廷收入——朝廷犹如白打工的——所以,并不计入朝廷的收支账目。

太祖皇帝,对家人,极为亲厚;对兄弟,极为义气!

所以,制定出了一套对宗亲勋贵极为优渥的政策,堪称古往今来之最!

前有汉,后有晋,宗室封藩王,在藩地掌握财政、军事、人事等实权,导致天下大乱!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这个历史教训,太祖皇帝是吸取了。

所以,对于打压宗亲勋贵的实权,不令引起国家大乱,做的很好!

但是,却疏忽了另一点。

以往朝代,对待宗亲勋贵,发展出了两种制度。

其一为:降爵制度。

譬如:某人为亲王,那么他的继承人就不能继承亲王爵位,只能继承次一等的郡王爵位。以此类推,越往后去,爵位越低,到最后,后代连最末的爵位也没有了。

三国时期,着名的刘备皇叔就是这个情况,到处吹逼自己是皇族血脉,实际上毛个爵位也没有捞到。

这种制度,有利于削弱藩王实力。但是见效缓慢。可能初代亲王还没去世,就已经天下大乱干起来了。

其二为:推恩制。

譬如:某人为亲王,封有一块地盘。原来只有嫡长子能继承,地盘会保持完整性,一代一代的继承下去!

现在不能这样的,这样不公平,对亲王的其他儿子(二子、三子)太薄情寡义了!

所以朝廷发推恩令:亲王的其他儿子,也能继承亲王的地盘,要公平的分而继承!

这样,亲王的地盘,就不能保持完整性了,就被分割了,实力也就弱化了!

推恩令,是权术中赫赫有名的经典阳谋!

然而,炎国太祖疏忽了这些问题。

炎国的宗亲勋贵制度,既无降爵制、也无推恩制。其政策设计,甚至与这两个,是背道而驰的!

炎国的爵位,父传子,不掉级,各个都是****。

譬如:某人是亲王,过世了,其爵位传嫡长子,仍然是亲王!

亲王的其他儿子,也不会被薄情寡义了,而是都分为郡王。这些郡王的待遇,也不会从嫡长子那里瓜分,而是朝廷另外拨给。

郡王嫡长子仍旧世袭郡王,其他儿子则受封为镇国将军。

以此类推,一代代的世袭下去,一代代的受封下去。直到最低一级的奉国中尉,其嫡长子及其他儿子,都为奉国中尉,这是个保底爵位!

每一个爵位都有相应的爵禄。

亲王爵禄:

年粮5000石、银5000两。这两样,以常年粮价,折银即总银1万两。

另有锦缎40匹,纻丝300匹,纱、罗各100匹,绢500匹,冬夏布各1000匹,绵2000两等,这些折银约1700两。

还有盐二百引。每引300斤,共计6万斤。每斤常年25文,共计150万文。也值个1500两。

按制。一个亲王爵禄折银就高达1,3200两。

炎国开朝至今七十来年,光亲王,累计就有32位!

这32位老兄,光制下爵禄,一年就要吃掉42,2400两!

而实际上,除了爵禄之外,他们还有额外的各种赏赐的财源,比如官田,这是大头的,都有数万亩,年收租都是数万石,折银数万两规模,具体不定,因为皇帝赏赐就算是同家族内,也是有亲疏远近的,亲的就多,远的就少。

他们还仗着权势,巧壤夺,兼并民田、民店等!

他们每年所吃下的财富,极为恐怖,高达近150万两!

而除了亲王之外,下面还有更多的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国中尉。

最低的奉国中尉,每年爵禄(折银)也有200两。

而除了宗亲系统之外,还有勋贵系统!

宗亲勋贵集团总计2400多人,每年吃下的财富,却高达约二百二三十万两!

如果把皇帝的一百多万两算进去,那就是将近三百五十万两了。

而朝廷年财政总收入才300万两左右。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在封建帝制之下,皇帝集中国家权力,乾纲独断,口含天宪。

手握这种权柄,反作用到经济领域中,皇帝的家族自然也是霸占财富最多的家族!

以权谋私。

不仅是官僚!

更还有皇帝!

且,皇帝就是吃的最厉害的那个!

这才是封建帝制、皇帝的真面目!

他冷酷!

他无情!

他贪婪!

他残暴!

他往往深陷欲望的洪渊,利令智昏!

任何对皇帝抱有温情脉脉的想象的,都是自欺欺人的脱离实际的幻想!

——

刘玄在前世,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可有很多人不明白。

他们对皇帝存有不切实际的空想!

并且,执迷不悟!

不仅前世如此,当下也是如此。

刘玄淡淡的说了一段话后,望向周成,一双眼睛,直盯着他!

周成吃了一惊,心头惴惴不安!

——皇帝提及这个事情干什么?

这个事情,向来只有清流中人,硬着头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