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从今天开始亲政 > 从今天开始亲政最新目录

第165章 大讲故事 大画馅饼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经济能繁荣起来。

可是,繁荣的经济背后,可是会酝酿巨大危机的!

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工人失业,没有收入,老家又没地,便会饿肚子,就会闹事,就会民变,秩序就会陷入混乱!

所以,为了稳妥起见,还是得让他们有地。

一家有个两亩地,足够一家人吃喝了。

经济危机再大,老家还有两亩地,有吃喝,饿不死,那就会大大的削弱民变的可能,大大的有利于皇权统治!

至于地从哪里来。

呵呵。

刘玄亦早有谋算。

经济的转型,不能放任自由。

朝廷会宏观调控。

也就是说,不是你想改种番薯、棉花,就可以的!

种多少番薯、多少棉花,养多少猪,投建多少工坊,都要制定计划,有序的推进!

新政是制造蛋糕。

但是,想吃到蛋糕,岂是免费就能的?

这个过程中,就存在着操作空间了。

比如你有100亩地,想改种棉花增加收益,可以,但你得先经过特许!

这个特许权,不就可以套现了?

这样一来,成本就转嫁了。

没有付出,哪有收获。

不给特许钱,哪有特许权?

唔,所以,这很合理。

高洁、曹琳不知刘玄打的鬼主意,愕然过后,嘴上顺着皇帝的话说,[陛下英明啊!]忧愁却飞上了眉梢。

尤其是高洁。

他是主户部的。

皇帝想一出是一出啊!

这特么的又要用钱!

哪有钱啊!

钱从哪里来?

刘玄又巡视了好几个县,每去一地,便大讲故事,画一通大馅饼。

最后去了容吉县。

按照约定,真到张家村张氏家去坐了坐。

张氏告御状回到家中。

丈夫儿子都死啦!

本来万念俱灰,心生死意。

但想陛下说过,会来巡视,到自家坐坐。

便压下了死意,强忍着痛楚生活。

村上有人,见她孤苦,为张家绝口而苦闷,死气沉沉,没有生趣,不由担忧,便给想出了主意:不如收养个婴孩,继到张家门下,以为继承香火!

张氏听得这个主意,心便活络了起来,就请交托物色。

底层百姓,家庭贫困,生活所迫,儿女生养的多了,难以养育,卖儿卖女,并不少见。

炎国这边还算好的,朝廷征收的少。

岭北吴楚,底层普遍贫困。

想要卖儿卖女,都找不到买家!

供大于求!

结果就是要么把婴儿丢弃在寺庙道观大户门前,期望能被收养;要么就是扔在荒野,任其自生自灭;要么……更甚者,就溺杀之!

这其中,尤以女婴为多,最为悲惨!

张氏得了一个男婴,十分疼爱,对未来重拾了希望,脸上渐渐的有了喜色。

她也不给男婴起名字,和人说陛下会来,到时要请陛下给起名。

左近的百姓都听说了,将信将疑,多有不信。

陛下会到我们张家村来?

这真是和做梦一样啊!

哪知,突然有消息从城里传来,陛下真的来容吉县了!

张家村的人,都兴奋了起来!

紧接着,又有消息来,陛下正往张家村来!

整个张家村都沸腾了!

刘玄到了张氏家。

围观的百姓一堆。

他也不浪费好机会,又画了遍大馅饼。

张氏请刘玄给儿子起名。

刘玄道:“愿这孩子健康长大。就叫张健吧。”

张氏十分高兴:“健儿健儿!”代儿子跪谢皇恩。

村人见了,都很羡慕。

刘玄坐了小半个时辰,便起身离去了。

。。。

十月十一日回到京城。

下旬,遂海路的试验种植结果也报了上来,也都获了丰收。朝廷发出邸报,告之全国,重申新政!

又令曹琳,筹谋推行全国各县,利用官田,明年广泛种植试验田。

这事不用刘玄嘱咐,曹琳其实早就通气各路,有所准备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皇帝还没吩咐,就能想到,并早做准备。这样的“工具人”,的确能为君分忧,用的顺手。

全国推行试验田之后,紧接着的,便是普及了!

而步入普及阶段,事务将更加的繁复。

普及从哪里开始?

普及推行多少田地?

棉花生产多了,需要加工,工坊建设如何?

资本够吗?

不够钱从哪里来?

佃户与田主之间怎么调和?

这些事也需要早做打算!

这些问题,刘玄也提了出来,然后扔给内阁了,要他们早做筹谋。

此事不急,普及估计要到后年。

政策要在后年之前定出来,然后再实施,看一看反应。

经济升级转型,这是一个极大的工程!

刘玄谨小慎微,一切以稳定为第一要务,并不急推!

。。。

吴楚两国得知炎国搞新政。

推演出其新政搞将起来,必会搅得现秩序天翻地覆。

以为炎国君臣发疯了、昏头了!

于是,把这条道路,称之为邪路!

但,也从中窥伺到了好处。

番薯高产,推行的话,小民百姓有点儿田,就能种,就能增加口粮,就能维护稳定呀!

故而,虽不想大范围推广,但也鼓励让底层去种。

然而,不做大蛋糕的话,底层小民种植番薯,虽然于国家整体的稳定有利,却不符合田主阶级的利益。

因为,佃户小民种植番薯,增加口粮,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了。

田主再想以粮逼迫佃户签订高租子的契约,便不那么的容易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