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醉霓裳 > 醉霓裳最新目录

第二十二章 古代宫廷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推算节气,制定历法。太常所属有太史令掌天时星历。秘书省所属有太史曹,序帝改曹为监。序初,改太史监为太史局,嗣曾数度改称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或属秘书省。序十四年,复为太史局,属秘书省。乾纲元年,改称司天台。初称司天监,元丰改制后改太史局。辽面官有司天监,司天台,属秘书监。有太史院,与司天监,回回司天监并置。

龙帝初沿置司天监、回回司天监,旋改称钦天监,有监正、监副等官,

中国古代国家天文台,承担观察天象、颁布历法的重任。这个钦天监看来正如中国历史中的钦天监啊!钦天监正,相当于国家天文台台长。由于历法关系农时,加上古人相信天象改变和人事变更直接对应,钦天监正的地位十分重要。

能推算历法的人在被当时被认为懂占星术,受到官员和民众的崇拜。

当时钦天监官员使用中国传统的大统历和回回历,推算出天文现象出现的时间与实际发生时间差距较大,影响到新王朝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通过同年八月对日食时间的测定,三种历法优劣顿现,汉、回历法分别相差二刻、四刻,而“西洋新法”的测算结果丝毫不差。清政府当即宜布采用西洋新法,将新历书赐名“时宪历”,不久汤若望接任钦天监正。凌墨雪突然想起这些前朝旧事。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明朝由于首都北迁,在北京、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于是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分布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东西两侧有四厅六堂,构成传统的对称格局,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

集贤门,国子监的大门,门内院子东西设有井亭,东侧的持敬门与孔庙相通。太学门,进入国子监的第二门,太学门。进入后就是国子监的第二进院落。里面有琉璃牌坊,辟雍和彝伦堂。

琉璃牌坊,走过太学门,就是国子监二门内大型琉璃坊牌坊,正反两面横额均为王爷御题。位于集贤门内,是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琉璃牌坊,正面额书“圜桥教泽”,阴面为"学海节观",彩画华美,是唯一不属于寺院的琉璃牌坊。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