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是辛苦两个月,最终搞一篇sci三区。孙沃:“上周尝试了铅锡混合的二维钙钛矿体系,%,在扫描过程中发现了明显的滞回现象……”魏兴思打断道:“正丁胺体系,铅锡比例3:1,%,这个体系纯铅的效率,可是能做到10%以上啊……”“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是锡一直做不好,那不是瓦特啦。”魏老师情急之下魔都话都冒了出来,揉了揉脑壳说道:“同步再开几个体系吧,我随意提几点思路,可以试一试针对苯乙胺、正丁胺、异丁胺标样体系,进行氯化铵添加剂、dmso溶剂退火的思路,把二维钙钛矿中常用的mai替换为碘化铯,具体的吴菲菲你和孙沃讨论一下,看怎么个做法,不行的话,也可以再找我讨论。”吴菲菲点头应下:“好的。”许秋听出来了魏兴思的言下之意:“既然原创的体系你做不出来,就先跟风试一试吧。”有点类似陈婉清早期做的三元体系。另外,众人也品出来现在的魏老师是真的变了,要是换做之前,段云、陈婉清刚进组的那个时候,孙沃这样的表现,绝对会被抓着一顿输出,现在变得儒雅随和了许多。而陈婉清和段云这两个曾经被魏兴思大为输出的,看着现在的魏老师和孙沃,就有种说不出来的、莫名的感觉。田晴这周进行了it-4f这一个体系的激子结合能、激子扩散距离测试,并表示hopg被她用完了,需要再买一片。魏兴思问了下价钱,得知一片700块,当即直接表示:“买。”从工作量上来看,许秋知道田晴肯定是划水了。正常来讲,一个体系的两种测试加上数据分析,差不多是三四天的工作量。不过,考虑到田晴目前是研二还有课程没有修完,且偶尔还要跑跑财务处,去系里帮忙送个材料啥的。因此,这种程度的摸鱼还是可以接受的,于是许秋也就没有表露出来。接下来,有机五人组进行汇报。大多数人目前的主要工作都卡在了光源数据上,不过明天周二晚上就可以拿到手了,到时候又将是一波文章投递潮。陈婉清手上的两个工作,ieico-4f的工作,拟投am,这将是她第三次向am发起冲击,许秋在下面暗自奶了学姐一口:“这回应该稳了吧……大概。”许秋idic体系的工作,同样拟投am。另外的idic-4f体系,拟投《自然·能源》,目前还在进行中。毕竟是《自然》大子刊,文字方面还是需要仔细润色的,包括图片许秋也打算最后让田晴好好帮忙修一遍。这个工作的实验部分,除了光源外都已经完成,celiv、tof、激子结合能和子扩散距离这四项测试是田晴完成的;tas和trpl的数据分析,是瑞典冯盛东那边进行的,这回冯盛东非常的上心,收到许秋寄送过去的样品后三天就出了测试结果,五天就给出了讨论分析;其余的表征数据,包括器件制备多为学妹代劳,莫文琳偶有辅助,比如nim送检等。这个工作的一作毋庸置疑。虽然许秋看似啥都没干,但这个一作给他肯定是实至名归的。那么问题来了,二作该给谁呢,田晴还是学妹?许秋有些纠结,总不能搞个共同二作出来吧。嘛,到时候再说吧……韩嘉莹j2的文章,拟投ees,之所以不投am,是因为组里am投太多了,需要偶尔换换口味。这周她准备开始整理j3体系的工作,之后还有itic-th体系的工作再等着她。邬胜男手中的工作也很多,六合一体系的文章,拟投am。另外,m-itic体系的表征测试进行了一半左右,准备开始写文章,idic-m体系顺位往后排队。邬胜男花费差不多两周的时间就肝出来一篇文章。博后学姐的战斗力还是猛的,这速度都快赶上许秋的一半了。莫文琳归队,因为她上周没在学校,所以没有实验数据可汇报,于是在组会上就卖了个萌,打了个酱油,讲了讲上周的见闻。一方面她带回来了上周的nim检测结果,各个体系的数据和实验室测试数据的偏差不大。其中j2:idic-4f体系,%,首个被第三方检测机构认可的效率超过13%的有机光伏器件诞生。另一方面,她的联合培养手续已经办理齐全,从此正式成为了课题组的一员,不再是之前那样“黑户”性质的成员。这种正式的联合培养生,也有学号,同时会按照魔都综合大学的培养方案进行培养,莫文琳也被鲍伟拉入了班级群中,算和许秋是同一级。ps:今天虽然是两更,但字数8000+,算是小爆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