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一共4本二区期刊。这样操作下来,综合大类期刊的这几项数值分别为:总54本,一区2本,二区4本,一二区合计6本,%,%,%。虽然这样操作,一二区期刊的比例要比其他大类的20%少的多,但主要也是为了与降到三区的stificreports《科学报告》进行区分。《科学报告》是《自然》出版社旗下的新刊,本来最开始对标的是nc,宣传的时候也是号称“小nc”。结果影响因子一出,好家伙,5左右,不到nc的一半,加上综合类期刊本来就少,直接就被打到了三区,成为了“水刊”之一。另外一个让中科院做出这样分区决定的可能原因,是这些期刊每年收种花家太多的版面费了。pnas,它是漂亮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刊,影响因子虽然不高,只有10左右,但也是公认的世界四大名刊,即《自然》、《科学》、《细胞》、pnas之一,是百年经典期刊。近两年来,国内一共在上面发表了874篇文章,pnas非oa(开源)的版面费是1640刀,oa文章2200刀,平均算2000刀,这样就是170万刀,也就是1172万软妹币。考虑到pnas在世界上的学术声誉,这个价钱还能接受。但nc和sa就太烧钱了。sa,在刚创刊没有影响因子的那两年,国内在上面发表的文章数量排世界第三,低于漂亮国和德意志,但在有了影响因子后的两年,种花家文章数就一跃超过了德意志。sa是本oa期刊,每篇文章的版面费是4500刀,国内的学者近两年一共发了300多篇,那就是140万刀,大约花费965万软妹币。最厉害的是nc,版面费5200刀。国内这两年在nc上一共发表了2000篇论文,版面费5200*2000=1000多万美元,将近7000万人民币,还是非常夸张的。之前提到的《自然》旗下的《科学报告》也被降到了三区。因此这次中科院的分区可能也是一种导向,国家给的科研经费,不是拿去给那些期刊主编们浪的。其实也是一种无奈,在和平时代下,很多已经既定的规则,尤其是国际上涉及多边国家的规则,真的是难以改变。ps:现实中nas降档的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在2018年,然后第二年,也就是2019年,中科院的分区就把nas都重新划归到了综合类一区,同时还拉上了《国家科学评论》和sci.bull.,一共产生了7本综合类1区期刊。ps2:sci.bull.,最开始叫做esescebulletin,即《种花家科学通报》,后被更名为scebulletin,即《科学通报》。这是我国唯一的自然科学综合性sci学术期刊,当年算是走后门上的一区,因为影响因子才6左右。不过嘛,举国之力推一本期刊,有不少大佬在上面发文章,质量也在逐年提升,2021年最新数据,,但想要让国际同行们认可,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ps3:今天是月初,而且还是周一,摆碗求推荐票,求月票,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