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二十年前,那个时候的老百姓,有了钱,他们会选择干什么?消费吗?
消费是不可能消费的,钱几乎只有一个去处,那就是银行,都存起来啦。
而老百姓的钱都在银行存着,不去消费,那么工厂生产出来的商品就没有人买;
商品没有人买,工厂老板就要亏钱,和小姨子跑路;
小姨子跑路了,工人的工资就发不出来;
工人的工资发不出来,工人就没钱消费,依然存着钱紧巴巴的过日子。
恶性循环……
换句话说,问题的本质就是货币的流动性不足。
那时的国家之所以选择了房地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房地产在那个时期,是最能够让货币、商品流动起来的一个手段。
本身消耗的货币是一方面,关联的装修等业务也会带动相关产业商品的流动。
其实,本来还有一个股市的,但那个时期国内的股市问题很大,靠不住。
“房产兴国”虽然是戏称,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确实也没有说错。
只是世间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享受了“房产兴国”的好处,也就要支付其对应的代价。
与之伴生的就是超前消费,或者说负债的问题。
据说,现在全世界2%的人掌握着世界118%的财产。
这个数值可能是虚指,但超过100%是肯定的。
那这多出来的18%是怎么来的呢?
就是负债,剩下的98%的人把他们未来的财产都在现在提前花费掉了。
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小明花了全部300W的钱付了首付,在魔都贷款买了一套1000W的房,贷款30年,按照利率5%计算,等额还款,利息一共650W,请问他买房后的个人资产是多少?
答案是负650W,看似小明坐拥一套价值千万的房子,其实他的个人净资产是负的,也就是他预支了未来的时间价值,需要打工30年来偿还。
有人可能说房价会涨,确实是会涨,尤其是一线城市,而且历史上也已经连续上涨了20年了,但它不可能无限制的涨下去。
考虑到利率、折旧、房产税、交易税费等问题,房产每年要升值10%才不不亏,而种花家GDP的增速现在都不超过10%。
房产增值的速度可以“一时”超过GDP增长的速度,但怎么可能“一直”保持超过GDP的增速呢?
毕竟,房子本身是不能创造价值的,只是国家刺激经济的一个手段罢了。
虽然房产有实物作为担保,不算是庞氏骗局。
但和旁氏骗局还是相似的,当泡沫膨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总是要有人去接那最后一棒的。
这也是最近国家三令五申“房住不炒”的原因,因为房地产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回到科研这里,情况也是类似的,“以SCI文章论英雄”似乎也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2000年左右,国家刚刚开始大兴科研建设的时候,拿出SCI文章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比较容易量化的东西作为激励是很有效果的。
而且,在那个时候,哪怕是在SCI期刊上纯粹的水文章,也可以提高种花家在国际期刊上的话语权,先把量做起来也是好的嘛。
现在呢,量已经做起来了,种花家每年发表的文章数量已经仅次于漂亮国,成为世界第二。
这个时候,就要开始考虑质的问题了。
PS:求月票。